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4年01月13日
總統參加第八屆國家講座暨第四十八屆學術獎頒獎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參加第八屆國家講座暨第四十八屆學術獎頒獎典禮,並在於致詞後為獲獎人頒獎。
  總統致詞時對多項政府改革提出諸多期許。總統表示,改革的過程是痛苦的,就如同推動任何一項的公共政策,社會各界難免有不同的意見與看法,但這些不同的聲音,不應該成為我們追求進步的絆腳石,而應該是相互鞭策、積極尋求對話與溝通的基礎。隨著台灣政治的民主化與自由化,各種多元的價值與主張不斷出現,在一個開放的民主社會,任何的意見都不應該被忽視,都應該給予尊重,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要學習如何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中,積極凝聚社會的共識,化解彼此的歧見與堅持,團結所有人的力量,齊心協力為國家的繁榮與進步共同打拚、一起努力。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阿扁很高興能再度參加「教育部國家講座暨學術獎」的頒獎典禮,首先要向十八位得獎人表示最誠摯的恭喜之意,並對各位長期致力於學術研究及學校教學所做出的卓越貢獻,表達高度的肯定、由衷的感謝與最高的敬意。
  「國家講座」是教育部所頒贈的最高學術獎項,而「學術獎」則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學術榮譽,無論是參與遴選或受推薦者,都必須在學術研究上有傑出的成就。經過國內、外學者的審查後,擬具候選人的名單,再由教育部兩次的審查與投票,才遴選出今天的得獎人。如此嚴格的甄選過程,不但表示政府對獎勵學術的高度重視,更凸顯了每一位得獎人崇高的學術地位與聲望。
  教育部設立「國家講座」及「學術獎」,除了肯定得獎人在漫長學術生涯的努力與耕耘外,更希望能為年輕學子樹立學習的典範。仔細閱讀各位得獎人求學與做學問的歷程,讓阿扁深深的體會到「成功絕對不是偶然」,只有功夫深,鐵杵才可能磨成繡花針。做研究絕對是一段艱幸的歷程,只有把做研究當成是嗜好與興趣,這一條追求知識的道路才可能走得長遠、走得平順。
  今天的得獎人大部分是在教育界服務,我們常以栽培樹木來比喻人才的養成,如果過度的保護,很可能成為溫室裡的花朵,禁不起任何風雨的考驗;如果過度的修剪,則可能扼殺各種發展的機會,難以成為棟樑之材。過去的十幾年,政府持續的推動教育改革,除了要建立多元的學習環境,讓不同程度與興趣的學生,都有機會接受完整教育的機會,但更重要的是,將過去封閉、僵化的教育體系全面鬆綁。不但全面開放教科書的編寫;增加老師在教學內容與方法上自主發揮的空間;消除學生管理軍事化的色彩;以民主國家的公民養成教育,代替特定政治意識型態的灌輸;積極強化大學的獨立自主性,把過去國家對教育不當的管制與干預盡量加以去除,以回歸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不僅教育改革是如此,其他如司法、金融、國防,乃至於媒體的改造,都在重新釐清與建立國家與公民社會之間的分際。在威權體制之下,政府的觸角與政治的陰影是無所不在的,結果成為保護人權與促進社會進步最大的障礙。自2000年就任總統以來,阿扁始終認為,民間能做的事,就應該讓民間去做;地方政府能做的事,就交由地方自己去處理,儘量縮小政府管制的範圍與對象,將民間的活力與創造力充分釋放出來,轉化成為台灣不斷自我突破、自我創新的動力。
  改革的過程是痛苦的,就如同推動任何一項的公共政策,社會各界難免有不同的意見與看法,但這些不同的聲音,不應該成為我們追求進步的絆腳石,而應該是相互鞭策、積極尋求對話與溝通的基礎。隨著台灣政治的民主化與自由化,各種多元的價值與主張不斷出現,在一個開放的民主社會,任何的意見都不應該被忽視,都應該給予尊重,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要學習如何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中,積極凝聚社會的共識,化解彼此的歧見與堅持,團結所有人的力量,齊心協力為國家的繁榮與進步共同打拚、一起努力。
  學術研究是一條漫長而寂寞的道路,除了本身持續不懈的付出外,家人的支持與鼓勵更是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阿扁除了要再次恭喜十八位國家講座及學術獎得獎人外,也要向各位得獎人的家屬與寶眷們,致上最誠摯的謝忱與最高的敬意。最後,也要在此先向大家拜個早年,祝福各位新春愉快、闔家平安、身心健康、萬事如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