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2年07月22日
副總統邀集國內服裝設計菁英研商「台灣衫」推動相關事宜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邀集國內服裝設計菁英,在總統府研商推動「台灣衫」的相關事宜。副總統致詞時表示,「台灣衫」是個美麗的話題,「佛要金裝,人要衣裝」,人天天都要穿衣服,但要能穿出風格、穿出品味,所以今天邀請大家一同來討論這個問題。
  副總統說,二年前APEC非正式經濟領袖會議在上海召開,臨別時各國代表均穿上紅、藍等顏色的唐裝,不論你喜歡與否,但一眼就讓人感覺到它的代表性,而這也對台灣產生衝擊,讓我們不禁要想,如果有國際性會議在台灣舉行,那麼什麼是代表台灣、代表民族生活的服裝呢?很多人小時候都被迫要穿上卡其服去上學,對制服都有些反感,但現在解嚴後,對制服反而有些懷念,因為如果能有一套被大家所認同、有共同驕傲的衣服也很好。
  副總統認為,男士們在大熱天穿西裝打領帶是種負擔,有一次在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開會時,其中一位男性與會者嚴肅地問大家這個問題,在場男士沒有人能說出大熱天穿西裝打領帶的好處,既然如此,她就當場請大家將領帶拿掉,並笑稱,三十年前她解放女性,現在她要解放男性。
  副總統指出,在SARS過後,我們要用全新的思維來重新認識台灣,思考如何展現台灣,穿出台灣的文化性,也要將高科技技術應用在服裝設計上。而「台灣衫」範圍應該包含平時穿的休閒服、集體性的生活服、團體服,以及特殊場合穿的國服,要有傳承與創新,除了本土化還要全球化,更希望有局部的顛覆,可以設計男女通用的服裝顛覆性別,也可在設計上顛覆年齡,要有區域的特色,將族群(如原住民)服裝普及化,並展現文化的融合。
  在經過與會人員熱烈討論後,本次會議作成以下幾點結論:
一、「台灣衫」推動以功能、品味特色為主,並以生活服為最新推動目標。
二、「台灣衫」推動應以文化認同達到台灣精神塑造,同時使各階層能從認同到喜歡,再達到不可抗拒的境界。
三、「台灣衫」設計應兼顧材質(實用、特殊風格)、圖案(花色多元、具本土特色)、形式(最原始、最創新)。
四、「台灣衫」行銷,可先於本年九月民主太平洋大會時推出具有台灣品牌的衣服,提供與會貴賓穿著。
五、對於觀光產業界服裝設計也列入推動範圍內。
  下午受邀與會人員包括工研院化工所所長鄭武順、工研院化工所副所長唐靜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專員葉怡君、輔仁大學副教授王怡美、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講師副教授尤瑪達陸、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沈叔儒、紡拓會董事長陳修忠、紡拓會副秘書長黃偉基、儒鴻公司董事長洪鎮海、里歐集團董事長高建文、大師林館長蔡文章、多元文化藝術團團長林秋妹、中華民國織品服飾設計師協會理事長潘黛麗、佑芳企業公司創意設計總監呂芳智、牛耳時裝公司設計師洪麗芬、雅絹衣著事業公司設計師胡雅娟、富祿時尚事業公司設計師兼負責人張伊萍、龍笛實業公司董事長蔡孟夏、克華亞國際開發公司設計師蔡麗玉、蔣文慈服飾事業公司負責人蔣文慈、花開了服飾設計總監林國基、台灣心會秘書長陳文賢、台灣心會主任蔡金燕等。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