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3年11月20日
總統參加「澎荷初會四百週年」活動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由行政院文建會主委陳其南陪同,參加在澎湖縣所舉辦的「澎荷初會四百週年」活動,除致詞外,並與荷蘭駐台經貿辦事處代表胡浩德互贈禮物,象徵對台荷經貿往來四百週年的祝賀與期許。隨後,總統並在台澎第一座媽祖廟(天后宮)前,主持依比例重製「沈有容諭退紅毛蕃韋麻郎等」的揭碑儀式。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風和日麗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到澎湖,參加這麼具有歷史意義的活動!去年年初,阿扁也曾到故宮博物院參觀「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特展,從展覽中我們瞭解到,自荷蘭時代到鄭成功的海上王國,台灣不只是國際貿易轉口站,也與東亞、東南亞、南亞各國之間都有密切的商業往來。依稀記得數月前,在總統府參加文建會及澎湖縣政府共同舉辦的澎湖縣地方文物特展時,了解荷蘭人在一六0四年首度來到澎湖,而一六0四年距今正好四百年,非常具有紀念意義,因此特別請文建會和澎湖縣政府舉辦「澎荷初會四百週年」活動,阿扁要感謝文建會及澎湖縣政府所有工作同仁伙伴的籌劃及準備而有今天的盛會。今天的活動更讓我們知道,早在當年荷蘭及歐洲人踏上澎湖馬公島的那一刻起,台灣的歷史就已經寫下嶄新的一頁,開啟台灣全球化的歷史開端。
  剛剛阿扁和全國各地二十二座古蹟級的媽祖廟代表,一起參拜了台澎第一座媽祖廟-「澎湖娘媽宮」,裡面立有「沈有容諭退紅毛蕃韋麻郎等」的碑牌,這是當年沈有容在媽祖宮接見荷蘭司令韋麻郎,要求撤退的紀功殘碑,這是十七世紀台灣一段歷史開端的最早見證,更是天后宮之寶、台灣之寶,世界之寶,也象徵著台灣與荷蘭開啟友好的見證和良媒。回顧十七世紀第一次的全球性世界體系,台灣就已扮演了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而荷蘭人停留台灣期間,以澎湖為轉運港,使得澎湖成為台灣和世界接軌的開端,讓台灣登上世界史的舞台。同樣的,今天澎湖在兩岸交流貿易航線上,也扮演著無可取代的重要角色。在此附帶一提,在阿扁的辦公室內會客室中掛著一幅台灣古地圖,那是一七六二年荷蘭人所繪製的台灣古地圖,每當看到這幅地圖時,就讓阿扁想起荷蘭人對台灣的貢獻,以及台灣與世界接軌的歷史。
  一直以來,台華輪是馬公與高雄間主要的交通工具,阿扁曾經許諾要改善澎湖聯外的交通品質,在阿扁的關注及政府的努力之下,新的「遠翔公主號」將於十一月二十二日左右回到高雄,預計十二月初便可以正式啟航,未來往返馬公與高雄只需要二個半小時,每天來往三趟,比現在節省一半的時間,相信各位澎湖的鄉親和阿扁一樣期待這新條航線,阿扁在這裡先大家說聲恭禧!阿扁自就任以來,一直相當關心離島地區學子的進修管道,在阿扁的關切下,最後排除萬難促使馬公高中的危險教室得以拆除,並動工重建,馬公高中教室的重建也是教育部單項補助中經費最多的項目,阿扁希望將機會留給馬公高中,也將最高的補助留給馬公高中。今年十一月十四日,教育部杜部長特地前來澎湖技術學院視察,並協助辦理改名為科技大學的申請,明年八月,澎湖將會有屬於自己的第一所科技大學,在此阿扁也作堅定的保證,讓澎湖的子弟們可以就近接受高等教育的洗禮。阿扁在這裡要先恭喜澎湖的鄉親們,也期望澎湖未來不管是在人才培育上或是觀光交通上更進步、更蓬勃發展。
  阿扁也要感謝文建會、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及澎湖縣政府,為本項活動精心策劃、安排,藉此重現台灣世界島嶼的歷史地位、確立台灣媽祖信仰文化的主體性以及彰顯台澎古蹟的歷史見證價值,非常具有意義。歷史在前進,我們對歷史的認識也在前進,檢討歷史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過去」,更讓我們瞭解當今世界局勢與台灣處境,對台灣主體性意識的建構有不少的省思。阿扁希望這麼有意義的展演,在澎湖展完後也能再安排到全台各地展出,讓全國民眾也有機會瞭解這段史實。
  最後,祝福大家身體健康,活動圓滿成功!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