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3年10月24日
總統在凱校與學員針對國家未來願景之重要問答內容
陳總統水扁先生昨天在凱達格蘭學校第四期國發班以「國家領導藝術」為題,對未來國家發展的願景及執政目標有所闡述。而外界針對總統昨日有關閣揆談話之報導,做了錯誤的引述,總統的談話原意十分清楚,是在強調如果今年年底執政黨在國會席次過半,期許未來的執政團隊成員都應該要不計個人毀譽,繼續推動大改革,拼好經濟,總統沒有任何一句話是針對目前的人事提出批評;對轉述者及若干媒體就此做錯誤引申,總統府表示遺憾。
總統昨日在凱校與學員針對國家未來願景之重要問答內容如下:
學員問:前幾天報載第二階段金融改革,有提到九十四年三家金融機構市占率達百分之十以上,風險行庫減少到六家,還有十四家金控減半到七家,至少有一家由外資經營,或在國外上市,請問總統先生對此數據有何盤算,請問如何才能做到如此境界?
總統答:這是日前總統經濟顧問小組會議中,經建會胡主任委員勝正所做的報告,行政院相關部門已做多次討論,最後認為金融要做改革,要提高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很多事情要繼續的做,所以有那樣的時間表。我知道一定會有反彈,甚至會有一些壓力,或者大家會集結來抗爭,但是我必須告訴大家的,我已經沒有連任的壓力,但是我必須做些改革,以期不辜負大家的厚望。對我來講,當務之急就是政府要拼經濟、大改革,其中包括金融改革,過去做的一些,我們覺得還不夠,接下來就是要與時間賽跑,我們不只跟自己競爭,也要跟對岸競爭,也要跟全世界競爭。過去的逾放比率由過去的百分之八點零四降到現在的百分之三點四五,大家覺得很滿意,其實還是不夠的,所以為什麼我們急的RTC這樣一個案子要趕快通過,給我們一些額度,才能夠做一些處理,但是一拖,幾年過去了,現在基金所剩無幾,真的沒辦法做事。
所以因為我沒有連任的壓力,我要積極地推動改革,只要國會給我一個穩定的多數,我就可以加快腳步。所以不是誰要來做院長、不做院長的問題,而是說誰是院長,你就是要來進行這樣一個大改革。那麼說你為了自己要選舉,要來討好,怕失去選票,那你做院長有什麼意義?做院長就是要能夠得罪人,不怕得罪人。這個是接下來未來幾年我的目標。把事情做好才有機會,而不是汲汲營營於要爭取閣揆這樣一個位子,或者說二OO八年誰來接班這一個位子,我們要的是歷史上的位置,我們要追求的是一個歷史上是什麼樣的位置,而不是接下來明年是個什麼位子,二OO八年是什麼位子,所以我告訴大家的是展現一個大改革的決心。我知道會有反彈,但是非做不可。
學員問:以目前執政黨在國會的弱勢,預算易受到排擠,法案也受到牽制,總統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下,如何來達成國家領導者的義務與使命?
總統答: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者,我的義務、責任和使命,就是要來捍衛國家的主權、尊嚴及安全,謀求民眾最高的福祉,希望政府施政,都能獲得國會的支持與通過,但由於客觀環境的限制,有時無法全部如願,但確信「路是人走出來的」,我們只要不放棄、堅持,總有一天會成功。相信只要有願景、理想和目標,就能化不可能為可能,捍衛維護國家的主權及安全,能逐步漸進的實現,雖在預算與法案受到挫折,但確信在年底選舉有很大的機會成為國會穩定的多數,屆時拼經濟、大改革等相關的法案和預算案,將會順利許多。
學員問:請教總統未來在國家大政上,最想做的三件事為何?
總統答:第一,如何讓大家的日子過得更好。第二,催生一部合時合用的台灣新憲法。第三,讓兩岸重啟協商大門,在追求兩岸關係的正常化。
簡單來說,第一項,就是「拚經濟、大改革」。這是為什麼我一再訴求說,你給我連任、繼續執政的機會,是不是也能夠再想看看,給我有一個穩定多數的國會,一些相關的法案,一些重要的預算案,該通過的,該支持的,我們要跟時間賽跑,不要再拖下去,我有信心,各行各業可以過得更好。
第二件,我念茲在茲的「憲政改造工程」,大家也了解到,我希望二○○八年卸任之前,能夠留給大家一部合時合身合用的台灣新憲法,現在我們終於看到,在野政黨終於能夠來回應執政黨過去提出來的「國會改造四大方案」,第一,立委席次減半,第二,單一選區二票制,第三,廢除國民大會,第四,公投入憲。這四大議題,也應該來跟整個台灣的新憲來催生,能夠同步來完成。還是能提早來處理這國會改革的四大議題,其實也不錯。至少明年,就可以來選出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的任務型國大,然後由他們自己廢掉國民大會,取代之以公投入憲,所以,有關憲改的程序,很清楚的,不再由三百位任務型國大來複決投票,而交給主權的擁有者二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來作複決公投的同意權行使。
但是,光是這樣的憲改,還不夠,還有,很多的議題,包括我們到底要走向「總統制」、「內閣制」,還是走向真正的「雙首長制」,我們必需要一個抉擇,我覺得,慢慢大家會想這個問題。三權憲法,還是五權分立,最近大家也有很多的討論,我們必需要面對。凍省而沒有廢省,留下一個尾巴,怎麼辦?總是要徹底解決。還有很多的議題,包括「募兵制」的推動、「公民權」年齡的界定及我們的基本人權,還有勞動三權也好,族群議題也好,以及原住民專章也好,這些都是我們必需要加以面對的,所以,有待第二階段的實質憲改,
第三件事,兩岸的議題無論如何,都要去面對,我們不可能當對方不存在,互不往來,中國這麼大市場,我們一定要跟它打交道。政治及亞太安全怎麼辦?我們一直在努力,我要清楚告訴大家,就任以來,沒有台海戰爭或是試射飛彈,過去試射,也是在阿扁上任之前,我們小心的處理這部份,兩岸雖沒有復談,但兩岸中斷也不是在阿扁的任內。
現在阿扁當選,我如何來重啟協商大門,內部意見及意識形態不同,國內及國際的因素,如何找到平衡點,符合全民的最大利益,從二千年到今年的五二○,阿扁統計,我遞出和平的橄欖枝至少三十枝以上,相信四年前的「四不一沒有」,是一個契機,但對岸並沒有把握,今年五二○的重大談話,包括十月十日的談話,台灣內部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見。
身為總統,我必需要負責國家的安全、主權、尊嚴,一篇演講到最後,美國支持,日本歡迎,但在台灣,包括對岸在內,很多人把我罵死了,這代表這個議題,不是這麼容易處理的。所以,第三件事情,我要重啟兩岸的協商大門,門沒有完全關著,好像關起來而沒有上鎖,就算上鎖,也沒有鎖死,我們要找到那一把重啟兩岸的協商的鑰匙,未來幾年,我們就是要做這樣的事情。
學員問:執政黨最大的目標就是年底過半,我們也知道,過去執政黨的施政一直受到在野黨的杯葛,但若年底過半,會不會造成所謂一黨獨大,以國民黨而言,就是一黨獨大而變成黑金政治,若是年底泛綠或執政黨過半,是不是可以防止貪污腐敗,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
總統答:我們訴求「立委過半數,政府好做事」,年底能夠如願也不過是歷史第一次,泛綠陣營取得執政權,再加上有個穩定多數國會的支持,也不過是歷史上第一次,給我們這樣的第一次的機會做做看,也不過是三年。若做得不好,大家不滿意,那麼二OO七年會有立委選舉,二OO八年有總統大選,大家可以做個裁判。
日本是內閣制,執政的自民黨過半數,美國是總統制,共和黨也是過半數,所以一個政權會不會貪污、腐化,與他是不是掌握過半數並沒有必然的關係,這是一個監督制衡的問題。監督制衡,國會只是一端,還有監察院、司法院、輿論、民意,現在是民主多元,高度透明的時代,你說執政黨有個穩定多數的國會就會變得怎樣,我們應該可以進一步思考歷史上的第一次是不是應該讓它有個機會。反過來,若說泛綠陣營不應掌握國會多數,應該是泛藍,問題是過去四年就是這樣,但怎麼樣?有監督嗎?有制衡嗎?最近在審預算,國防預算二千多億,十七分鐘就通過,他們忙著選舉,不去開會,還說他們怕去審預算,會有什麼樣的後遺症,要把責任推給執政黨,就像最近有人講錯話,他的主席竟然說都是民進黨帶壞的。過去四年多的經驗讓我們深深覺得所謂過半數,在野黨的過半數是如此監督制衡法,通過違憲、侵犯司法權以及侵犯人民的基本人權,你說如此的過半數意義若在此,大家要仔細想想,是不是我們所想要的。
我也相信當泛綠陣營取得國會的穩定過半數,監督制衡還是最大的責任,絕不能府院一家,同樣地,我們也期待監察院做為防腐劑、鏡子,讓政府不敢做錯事情,不可以做壞事,而輿論的監督制衡也是非常重要的第四權。大家的眼睛都非常雪亮,民意的監督是不可免。
學員問:公民投票是直接展現民意的一個重要指標,有些人提到為何三二O公投未通過,為何繼續決意去做,我覺得這部份,政府應向民眾做更多解釋,讓民間凝聚更多共識。
總統答:對於三二O和平公投具有什麼意義,我並不認為結論最為重要,兩項公投,第一、對等談判,被否決了嗎?多數民意不希望看到兩岸要協商對話,必需要對等,我不相信。一樣地,強化國防,我們也說過,我們要軍購,但現在三大項軍購,或編在年度預算裏的軍購,這些都是在三二O和平公投前就已確定的政策,與三二O和平公投過不過沒有必然的關係。過了是另一件事情,還要進一步強化國防。那是非常清楚的事。這次公投只是一個開始,歷史上第一次大家非常珍惜,也是非常好的民主教育。就如剛說,從公投法、公投十七條,三二O和平公投,到今天公投入憲,朝野有了共識,這就是進步。公投不再是洪水猛獸,災難或戰爭,而把它當做基本人權、普世價值。這就是成功的教育,我是由此角度來看。如果沒這次總統大選,競爭如此激烈,相信投票的結果與情形也不會這樣,所以我也期許未來若有類似的公投,情況絕對會更好。
提到強化國防,有關最近軍購爭議,我必須清楚告訴大家,我不是「吃飽換餓(台語)」,縱使我們編了預算,獲得這些武器也要到二OO九年,阿扁都已不當總統,但是我必須負責,雖然不是我所決定的軍購案,但政府是延續性,我們國防政策也不是因為政黨輪替就做了一百八十度轉變,為了國家安全,這是超越政黨、超越朝野,不應有意識型態的。國家的安全只有一個,我們還能分彼此嗎?
學員問:過半是目標、永續綠色執政是目標、經濟改革、教育改革、各項改革是目標,軍購、保衛台灣安全是目標,您剛提到最重要的是歷史如何評價我們。
總統答:阿扁與大家一樣、跟二千三百萬人一樣,都是不斷在寫歷史的人,這次TIME雜誌專訪我也特別提到,有一天我還會再上雜誌封面故事,因為我們還會再寫下歷史,我們有信心、也有很好的機會來重啟兩岸協商大門,年底包括美國大選之後、台灣立委選後,絕對是兩岸復談最好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其實只有兩年-明年與後年,因為二OO七年又是二OO八年大選的開始,不可能處理兩岸議題,我也相信二OO八年不管誰當總統,阿扁的繼任者如果是同黨,相信兩岸議題絕對不是第一優先,也不是新總統在短期內所能夠摸得透、處理得好的,如果不是民進黨人當選,而是國親兩黨任何一人當選,也絕對不會比阿扁有更好的條件,相信這是大家可以細想的嚴肅題。對阿扁而言我已經連任成功,在此條件下,如果我們五二O連任就職演說加上十月十日雙十國慶談話,美國已經看出是兩岸復談非常好的機會,接下來相信不是只有台灣或對岸的問題,而是美國鼓勵對話作為一個促談者、勸促者,未來兩年會是一個重要關鍵,難道還要等四年嗎?等四年條件不會更好,所以這把鑰匙要不要拿出來,一起來開啟,這是大家雙方兩岸共同的責任,我覺得選後春暖花開再度寫下歷史記錄不是不可能,未來我們所尋找的歷史定位在那裏,除了剛才所說的兩大兼顧外,相信重啟兩岸協商、完成兩岸關係正常化,讓我們有幾十年的和平環境、讓我們能夠高枕無憂的拼好經濟、做好改革,讓大家過更好的日子,阿扁希望大家能夠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