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1年10月25日
總統參加「客家雜誌」創刊十五週年慶祝大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晚間應邀參加「客家雜誌」創刊十五週年慶祝大會,總統除當場訂閱成為榮譽訂戶外(一萬元)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十月二十五日,是「台灣光復紀念日」,同時也是紀念「客家雜誌」創刊十五週年的日子。這種巧合,讓「台灣光復」除了紀念的意義外,更增添一份「文化發揚」的反省與思考。阿扁很高興能夠參加這個盛會,和大家一起分享喜悅和驕傲,也特別要向「客家雜誌」道賀恭喜「生日快樂」!
十五年前的今天,胡鴻仁先生、邱榮舉先生、林一雄老師、鍾春蘭女士等客家文教界的菁英,有鑑於政府在戒嚴時期,推動國語政策,打壓本土各族群文化,客家話以及客家文化因此流失,並形成斷層,情況非常嚴重,為了挽救自己的母文化,集資創刊「客家風雲」(客家雜誌前身),開啟了本土客家菁英關心母語文化的動力。
這是值得敬佩的行動,因為「客家」的誕生,第二年鍾肇政「鍾老」、林光華先生以及羅肇錦教授等人發起了「還我客家話」大遊行,要求修正廣電法第二十條的方言限制條款,讓「客家話能夠上電視」,這是客家鄉親第一次為了母語文化的尊嚴與權益走上街頭,也是台灣客家運動的開端!
一九九○年陳發行人及林光華社長接棒「客家雜誌」,繼續神聖使命,除了定期發行雜誌外,每年舉辦「客家文化夏令營」,培育無數有志傳承發揚客家文化的種籽,到每一個角落開枝散葉,如今「北美洲客家夏令營」、「全美客家夏令營」都是影響所及而落實辦理的,為了讓政府「客語教學」得以落實,夏令營也辦了「客語師資班」對教材編撰、教學方法等,提供有效而實質的協助,此外辦理「客家研討會」、「客家廣播電視人才培訓班」、出版客家書籍、推動客家音樂、藝術、美食、農業休閒等,無不盡心盡力。而客家電台的設立,客家電視新聞及節目的催生,乃至公共運輸工具、場站的客語播音也都是「客家雜誌」鼓吹參與協助的結果。
阿扁台北市長任內,推動成立客家文化基金、客家藝文中心、客家會館、客家義民節、捷運客家播音、通化街藝術客家踩街等各項業務,也都是各位客家先進協助配合完成的。
今年的義民節,阿扁與呂副總統一起到新埔義民廟,對義民先烈保家衛國、捍衛鄉土、犧牲奉獻的大無謂精神深表敬佩,也深深感受到客家鄉親崇尚忠義、衛護理想以及愛國家、愛社稷、敬土地、敬祖先的那份濃郁熱誠,實在讓人感動!
阿扁的祖先來自福建韶安,我們都是「客家之子」,對客家話的孺慕情深,對客家文化之美的嚮往欣賞,我們也同樣有一份無比親切熾熱的心!
阿扁非常明白,發行一份雜誌是十分辛苦而吃力不討好的事,阿扁更體驗過這條路崎嶇坎坷的滋味,「客家雜誌」有這麼多的有識之士充滿使命感努力打拼,除了感動、感佩之外,阿扁願意跟大家一起,為客家、為台灣、為下一代,攜手走更長、更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