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3年09月20日
總統參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成立二十週年慶祝活動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參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成立二十週年慶祝活動」,總統致詞時表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農業,我們的國家也不可一日無農業,不論未來台灣農業還要面對多少的考驗與挑戰,我們仍將堅持農業永續發展的總體政策。。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台灣農政史上一個相當值得紀念的日子,阿扁跟大家一樣,帶著非常愉悅的心情,一同來參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成立二十週年的溫馨茶會,來祝福我們農委會生日快樂。同時,阿扁也要藉此機會,向所有為我們台灣農業打拼的所有先進、同仁與夥伴們,致上最高的敬意。
二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而對千年歷史的農業來說,二十年甚至只是微乎其微的一小段歲月。不過,過去這二十年,卻可以說是我們台灣農政史上所面臨最大轉型與挑戰的年代。特別是這幾年來全球化的趨勢,以及我國的加入WTO,對於以小農為主體的台灣農業,更是一大挑戰。在全球化、自由化趨勢下,一般商品、資金及技術的流動皆已突破國界限制;但是農業問題,卻因為土地、人力相對無法移動,而衍生出農業結構調整、農地利用以及農業勞動力就業等問題。所幸,在農委會與農漁民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將衝擊降到最低。而這一切,都要感謝行政院與農委會,在過去這麼多年來,積極帶領台灣走向農業現代化、引領台灣農業轉型、因應全球化衝擊,開創農業再發展的契機。在此,阿扁要由衷的感謝歷任農委會主任委員的卓越領導,以及全體同仁的辛勤付出,因為大家的奮鬥不懈,讓台灣農業日新又新,順利度過這二十年來的風風雨雨與嚴峻挑戰,奠定永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回顧我國農政發展史,中央農政組織曾有四度重大變革。從美援下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農復會),到台美斷交後「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農發會);到民國七十三年九月二十日,為統一中央農政事權而改組成立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委會);到了八十八年,為了配合修憲精省,納編省府轄下農政單位及試驗改良場所,終於讓農委會成為一個最完整的中央農政體系,所屬人力也從839人增加為10,483人。綜觀歷次組織變革,都各具歷史任務,無一不是為了因應環境變遷與時代需要而做的最適調整。
上個禮拜,在九月十五日行政院院會通過的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中,儘管中央行政組織大幅縮身,未來將會把原有的三十六個部會簡併為十三部四會及五個獨立機關;但是,為了因應我國農業生產型態的轉型及國際自由化的衝擊、落實農業永續經營,以及政府對農村福利的照顧,行政院將會把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以彰顯我們對農業部門的重視。阿扁相信,農業部的成立,對於我們農業部門與農委會的工作同仁而言,都將是一大鼓舞,也是一大肯定。
當然,農業部的成立,也代表著更大責任的賦予。不過,對於這點,阿扁一點都不擔心。因為農委會的人力素質一向很高,一直到目前,碩博士比率都還是中央部會中最高的。阿扁也相信,李主委一定能順利帶領農委會未來的轉型。李主委從上任以來,不論是在WTO加入衝擊的因應、農會及農業金融改革問題的解決,或是即將於明年初掛牌營運「全國農業金庫」的籌設等,都交出非常亮麗的成績單。
李主委經常強調:「維護農漁民權益是農委會存在的核心價值」,阿扁完全同意。事實上,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農業,我們的國家也不可一日無農業,不論未來台灣農業還要面對多少的考驗與挑戰,我們仍將堅持農業永續發展的總體政策。阿扁和行政院游院長都是農家子弟出身,深刻體會農漁民生活的辛苦與農業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對於李主委所提出優質農業、安全農業、休閒農業、環保農業的施政願景,我們也都一定會全力予以支持。對於農委會即將設置的國家農業獎項,阿扁也在此承諾,一定會在明年農民節,親自頒獎,來表彰這些得獎人;也希望這些得獎人,都能成為我們農業永續發展的尖兵,不斷的傳承下去。
二天前阿扁特別到台東去看邱垂昌農友,邱垂昌農友是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的高材生,在台北就業多年,最後仍然選擇到台東家鄉與父母一起種田,短短六、七年時間,能夠勇奪池上米的總冠軍,這是令人非常興奮且值得肯定的事,「只要有心就有力、行行出狀元」。邱垂昌農友特別跟我提到一句話,我真的非常的感動,他說:「在這年頭,種田只要用心也可以種出尊嚴」,這就是農友最大的尊嚴,我們也都感到與有榮焉,今天農委會二十週年,我們也希望各位同仁、先進、嘉賓,包括全國的農漁民朋友,大家能夠更加地努力,也希望政府能夠好好打拚,能夠重視「三生」作好「三品」,那我相信就可以造福社會。而所謂「三生」,就是「生產、生活、生態」;「三品」是指「品種、品質、品牌」;而「三農」就是「農村、農會、農民」,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全力以赴的地方,我也確信大家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最後,再次祝福農委會二十歲生日快樂!也祝福農業施政能夠長保平順!各位貴賓、先進以及同仁身心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