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3年09月15日
副總統主持「水資源與水患問題」座談會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主持由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所主辦的「水資源與水患問題」座談會,針對水資源的開發、管理及水患的因應之道,進行專題討論。
  副總統表示,水資源是國人目前最關切的問題之一,特別是在桃園縣多日缺水後,水資源的開發、管理及水患的因應之道,更受到重視。有鑑於此,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特別針對水資源進行專題性的座談,邀請產、官、學、研等專家,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副總統指出,戰爭不易爆發, 但天災卻頻頻出現,因應近年來天文地理的劇烈變化,我國的水資源也產生很大的變化。百年來,世界平均溫度上升攝氏零點六度,但台灣溫度卻上升攝氏一點四度,上升幅度是世界平均溫度的二倍以上;此外,雖然年度降雨天數減少,但年雨量並未減少,在雨量集中的情況下,出現豪雨成災的或然率增加;再加上九二一地震過後地質鬆散、土石鬆動,以及過去水土保持不佳,以致於出現水災及土石流等災害。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警訊。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針對高山地區的治理,在與產、官、學、研各界人士的多次座談討論後,已產生初步共識:高山地區面積廣大,佔台灣總面積將近百分之四十,但居住人口稀少,不到總人口數百分之十,然因高山地質敏感,一旦發生天災,則難免有人傷亡。有鑑於此,應將目前三十個山地鄉統合起來,成立「高山特別行政區」,由中央統籌管理,並配合國土規劃,以生產、生活、生態的原則,進行平地縣市之重新劃定。並於山地地區募集「山地守護團」,作為平日守護山林的工作。
  座談會由經濟部水利署署長陳伸賢引言,報告目前我國水資源的整體現況,隨後與會者則分就水資源開發與利用、水資源調配與管理及水患因應對策,進行廣泛而深度的討論。
  會中並作成結論:
一、建立水資源國家政策,成立國家及水資源研究機構。
二、建立「國土資源與保安」資料庫與資訊系統。
三、改善救災防災指揮中心之指揮通訊與監控系統,建立e化之自動指揮系統。
四、進行水庫更新,確保水庫永續利用,因地制宜開發平地人工湖。
五、加強水資源利用多元化,落實豐水期之水源貯存,廢水回收利用等,及訂定海水淡化等政策目標。
六、建立台灣水資源調配管線,作為國家重大基礎建設計畫。
七、以國土規劃總體營造方式,針對雲林縣口湖鄉、嘉義縣東石鄉等「水鄉澤國」進行整體改造計畫。
八、水權分配、水費制度應研擬短、中、長期解決方案,自來水公司與農田水利會角色與經營模式應重新定位。
九、石門水庫取水口分層取水,並設專用水道,與農田水利會渠道區隔。
十、研發海洋深層水多功能用途,並鼓勵投入生產。
十一、科學工業園區之專用水源與多元化供水機制、貯水設備及供水設施之建制。
十二、為節省農業用水,應鼓勵農業轉作之相關研究。
十三、國土規劃應以水、土、林保育為本,並以河川流域為國土及區域規劃的原則。
十四、建立正確水價值觀,宣導防災意識。
  今天前來總統府參加「水資源與水患問題座談會」的與會員包括:蔡義本(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薛義誠(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陳瑞隆(經濟部次長)、尹啟銘(經濟部次長),郭清江(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中森(內政部次長)、戴振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金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顧問)、高惠雪(經濟部工業局主任秘書)、陳伸賢(經濟部水利署署長)、吳輝龍(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局長)、呂鴻光(環保署水質保護處處長)、李鐵民(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局長)、羅健成(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經理)、李總集(臺灣省農田水利會聯合會會長)、張輝元(雲林縣農田水利會會長)、王茂三(雲林縣口湖鄉鄉長)、顏清連(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洪如江(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李鴻源(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李錫堤(中央大學地質研究所教授)、楊錦釧(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吳瑞賢(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振誥(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教授)、宋長虹(成功大學地層下陷服務團副研究員)、鄭皆達(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教授)、徐嘉立(新竹科學園區同業公會水電供應委員會召集人)、郭泰麟(前南科經營協會理事長)、林尉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長)及王國樑(經濟部水利署科長)。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