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3年07月19日
總統主持國父紀念月會
  總統府今天舉行國父紀念月會,陳總統水扁先生親臨主持,並聽取國立台灣體育學院競技運動系林華韋副教授的專題報告。
  月會於上午十時在總統府大禮堂舉行,總統由總統府秘書長蘇貞昌陪同蒞臨會場,呂副總統秀蓮女士及其他政府首長均與會參加。
  月會開始,在唱國歌及向國旗暨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後,舉行宣誓典禮,宣誓人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龔照勝在總統監誓下,面對國旗、國父遺像,高舉右手,宣讀誓詞,儀式莊嚴隆重。之後,林華韋副教授以「好球-棒球與台灣社會」提出專題報告。
  專題報告內容全文為:
  在雅典奧運的前夕,能受邀到這裡談棒球、運動的話題,覺得特別有意義,也深感榮幸。社會學者認為,少棒、深夜、電視轉播、泡麵及鞭炮聲,是四十歲以上者的集體記憶。台灣棒球一直與榮譽、國家,甚至和民族榮辱息息相關。從嘉義農林、紅葉到三級棒運狂熱;從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銅牌、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納奧運銀牌、二00一年世界盃第三名,到二00三年札幌亞錦賽第二名,成功取得雅典奧運參賽資格,在在都令全民振奮、大快人心!
  誠如陳總統在「阿扁總統電子報」中曾寫道:
  「棒球場上有一句名言:『球賽是從兩出局以後才開始。』也就是說即使在最艱困的條件下,也都有轉敗為勝的契機。阿扁總統認為這就是棒球迷人的地方,也正是為什麼台灣的棒球熱能歷經百年而不衰,正因為這一股頑強的韌性,永遠不服輸的拼勁,不斷地激發起台灣社會的迴響與共鳴」。
  總統的看法我百分之一百同意。競技運動的榮耀,讓一個民族挺起腰桿!
  在這裡,和諸位分享一則六0年代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與棒球的故事。麥克阿瑟就讀西點軍校時,也是校隊優秀的游擊手;曾朗誦棒球詩「凱西站上打擊區」(Casey at bat),令官兵如痴如醉;崇拜大聯盟安打王泰柯布(Ty Cobb),還為他的自傳《我的棒球生涯》寫序。
  二次大戰日本投降,麥克阿瑟將軍被任命為盟軍最高統帥,執行對日本代管任務。期間,全面推行民主改革,對日本戰後歷史影響重大,包括重新讓日本棒球運動復活在內。戰後日本社會各界懇請駐守日本的盟軍司令部,將做為盟軍營區的後樂園、明治神宮、甲子園等球場,恢復職棒賽以撫慰苦悶民心,麥帥答應了,首先在明治神宮球場舉行職棒明星對抗賽,成了日本棒球復甦的大契機。一九八四年日本名導演篠田正浩的電影《瀨戶內海少年棒球團》便描繪了日本戰敗後,人們將夢想寄託於棒球的心路歷程。
  愛棒球的麥帥有這項決定並不意外,他曾說:
  「有關運動比賽的無窮價值,在經歷這些年歲後,使我更堅信,它是磨鍊品格重要的依據,讓青年堅強,得知自己何時最脆弱;當恐懼時,能鼓起勇氣。訓練他們保持自尊,面對失敗於心無憾,勝利時表現謙和的風度。訓練他們虛懷若谷,永遠記住真正的偉大並不矯飾,真正的智慧並無偏見,真正的力量非常溫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積極發展體育、運動,推出如「黃金計劃」、「第二路線」等計畫,藉著體育運動特有的功能,不僅快速提昇競技運動的水準,並協助德國成功的恢復國力。德國前總理艾德諾曾說「運動是德國人的良醫」。
  日本殖民台灣初期,把棒球帶進台灣,可以說是一種「皇民化」的工具,但也不無安定社會、凝聚民心的作用,甚至組球隊成了抗日情緒的發抒。嘉義農林棒球隊在甲子園勇奪亞軍,讓台灣人大吐一口「霧社事件」的悲情;在戒嚴時期,紅葉少棒擊敗當年世界少棒冠軍日本和歌山隊,讓台灣民心為之一振;九二年奧運銀牌、二00一年世界盃第三名,也都和擊敗棒球強國日本有深切關係。
  棒球,總在台灣困頓時,扶了我們一把!
  運動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社會背景,日本的棒球、柔道、相撲;韓國的跆拳道;巴西及歐洲足球;美國的棒球、籃球、美式足球;紐西蘭、澳洲、南非的橄欖球;英國、澳洲的板球;古巴的棒球;中國的桌球等等,一想到這些國家,就讓人聯想到他們著名的運動。
  所以,重視一項運動,成為一個國家的象徵,以台灣來說,最足以體現我們「台灣精神」的運動,不論從國際大賽的成績、從歷史文化或民意所趨,棒球是最有條件的。陳總統說,棒球是台灣的「國球」,絕對是如此!尤其在國際局勢困窘,飽受中共牽絆的外交處境下,棒球讓中華民國走向世界各地,各級棒球代表隊到美國,到荷蘭、西班牙、古巴、尼加拉瓜、多明尼加、南韓、日本、澳洲等等地區,現在要去希臘,棒球證明了國家的存在。
  記得二000年帶中華隊到美國移地訓練,因為是雪梨奧運年,所以相當受到重視。在波士頓和美國大學明星隊比賽的時候,波士頓市政府將比賽那天訂為「台灣日」,我記得我國駐波士頓代表,前一天還一起參加在市政廳廣場升中華民國國旗的典禮,並演奏國歌;中午,包括中美兩支球隊在內,還有駐外人員與當地政商名流、運動界人士餐聚,第二天正式比賽,在幾萬名觀眾前,整面計分板滿滿的秀出我國國旗。那時外交部人員很感動地講:
  「在國家外交如此困難的時候,只有透過運動,才有辦法做到這個地步」。
  這也是我國棒球在外交上的一項成就。
  最珍貴的是,棒球為台灣社會在事事對抗、紛爭裡,打破地域、省籍、政黨和意識形態的隔閡,搭起全民一條心的橋樑。記得二00一年世界盃在台灣舉行時,陳總統宣布為「棒球年」,在那兩週忘卻選舉的對立、不快,場內場外國旗飄揚,人心雀躍振奮,有人喜極而泣,相互擁抱,全民一致為中華隊加油,比賽結束後大家仍然陶醉於那種欣愉氣氛,久久捨不得離開;札幌亞錦賽不分黨派的官員、立委、球迷,不論是趕到現場或在電視機前,無不齊心鼓勵中華隊,可以說只要是中華隊出賽,就是台灣人民最團結的時候,真正感受到台灣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
  根據美國社會學者的研究指出,觀賞運動比賽具有一種重要的社會整合 (social integration) 功能,提供社會團體與其他觀眾的一種社會經驗。由現場觀賞球賽的過程中,人們彼此不認識,但心中都有一個默契,球隊表現精彩時共同吶喊,自然流露興奮的表情;球隊表現不佳時,則鴉雀無聲。當球賽出現爭議時,彼此交談、議論,對球賽有所批評。無形之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這一股無形的凝聚力,也使得人們團結在一起。
  美國將棒球奉為「國家娛樂」(National Pastime),其來有自。杜魯門總統在位時,設立了民權委員會,下令軍隊取消種族隔離,也因此聯邦政府任職的黑人日益增多。同時,兩個最重要的職業運動聯盟,大聯盟和NBA當局,開始接受黑人球員加盟。從九○年代起,大聯盟成為全世界一流球員匯聚一堂的舞台,打破種族、膚色、國家、地域的圈限,頗有世界大同、和平競爭的意味。
美國曾有一項統計顯示,大聯盟球季賽期間社會治安,好過於非球季的月份。而恐怖份子攻擊美國的「九一一」危機時,大聯盟的比賽被迫暫停一週,然後完成球季賽,接下來是季後賽和最美好的棒球饗宴-「世界大賽」,球迷重新陶醉於迷人的棒球賽之中,棒球緩和了因恐怖份子的攻擊,所帶給大家惶惶不安的驚慌氣氛。
棒球給予一個國家的,遠遠超過球賽本身勝負的價值。
  棒球是由一百零八針紅色的縫線、繞成「S」形,不斷地循環,如同日月星辰無止境地運轉,而生生不息。如同台灣棒運,走過嘉義農林時代、省運棒球、三級棒球熱、一直走到奧運銅牌與銀牌、職棒時代、世界盃第三名,至今仍不停息地向前走,下一站是雅典奧運。
  六月三十日二十四名雅典奧運中華隊國手正式名單產生了!早在這之前,棒協、選訓委員、教練團、「情報蒐集小組」等等,都分工合作,為中華隊做最好的戰力準備。因為美國隊意外的沒有取得美洲代表權,中華隊少了一支強敵,主要對手變成是古巴和日本;但加拿大、澳洲實力也相當堅強,是中華隊首要擊敗的目標。奧運棒球賽一共有八隊參加,希望打進前三名,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此外,第二屆世界大學棒球錦標賽七月二十四日起將在台南及澄清湖球場舉行,參賽隊伍包括中華隊、古巴、日本、美國、南韓、加拿大、墨西哥、捷克、巴西與印尼,這個賽事精彩可期,甚至可視為二00八年北京奧運棒球的前哨戰;還有,九月我國主辦IBAF世界青棒賽,也希望把冠軍留在台灣。如果說二00四年也是台灣「棒球年」,也是實至名歸的!
  國球的發展,因為奧運和各國際大賽的參與,已日漸突破九0年代中期的低潮,大有起飛的中興之象。二00三年陳總統及政府相關單位,以及諸多熱愛棒運的社會人士、體育界的遊說努力之下,成功促成兩聯盟合併,職棒球迷也因此逐漸回籠,整體棒運的蓬勃發展,深得民心愛戴。
  只不過在蓬勃的現象底下,仍有待改進及繼續努力的地方。
以職棒而言,期許成立二軍,儲訓未來戰力。另外,球員的薪資結構不理想,聯盟防止賭博機制未建全等等問題,都有待職業與業餘棒壇一同改善,也盼望政府能夠從旁協助。
  基層棒運部分,由於中華隊和職棒賽的激勵,棒球運動非常普及,但漸有倒金字塔的跡象產生,也就是說,青棒、大學與成棒獲得較多關注,而基層少棒及青少棒反而不見成長。這個現象明顯受功利化導向所左右,以及大眾媒體少有關愛的眼神,不無關聯。同時場地設施、經費來源等皆有待加強補足,在訓練、比賽的規劃,教練、裁判、場地等等層面亦有待提昇,這些如無有效解決方案,恐影響中小學與地方棒委會積極推動的意願。基層推展扎根工作,是棒球界和政府都需要集思廣益,一同來耕耘推動的。畢竟,我們每四年都希望打進奧運,而這是一項長期不間斷的希望工程,每一環節都需要付出眾人心血和資源,才能有所收成!
  二00一年第三十四屆台北世界盃時,總統很關心,也去現場為中華隊加油,關鍵的幾場球賽後,都親自打電話給我,不論輸贏,都鼓勵中華隊繼續努力!本人深受感動。我從小活在棒球裡面,不論是球員時代或當教練,棒球及運動本身,都帶給我很多收穫及啟發。
  美國總統小布希曾說:「棒球不僅是與金錢有關,也不單是某些人成名的途徑。棒球綜合了時尚、決斷力、忍耐、訓練、熱情、信賴、優雅、仁慈、高雅、勇氣、團隊精神及英雄主義。」前美國總統夫人希拉蕊,在她的回憶錄裡也提到,她經常以棒球賽的題材,和柯林頓辯論,訓練口才。
  小布希總統的談話,在在讓我深有同感。台灣在全力拼經濟的同時,也不能忘了精神的滋養,音樂、文學、藝術、舞蹈等等活動,是心靈的甘泉,而運動更是健康、活力、奮鬥意志的養成。
  不久前剛結束的歐洲盃足球賽,希臘隊在總教練格雷哈爾強調「團結、紀律、合作」的領軍中,蛻變為紀律嚴明、效率驚人的戰鬥部隊。在不被看好之下,連克勁敵,終於寫下神話勇奪冠軍。希臘舉國歡騰,超過十萬名群眾湧進一八九六年舉辦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大理石競技場,歡迎英雄凱旋歸國。現場旗海飄揚,希臘總理發表向希臘隊致敬的演說,萬千民眾歡聲吶喊,陶醉於美夢成真,場面壯觀熱烈感人。競技運動的成就或比賽過程的張力能凝聚民心,具有多種社會功能。而政府在推動全民運動、休閒體育之餘,應了解全民運動做得好,有助於競技運動實力的提昇,競技運動有好成績,也促使全民運動的普及,是相輔相成的!
  當棒球與政論成為民眾生活文化的一部分時,我體會到民主政治與棒球運動所追尋的目標是一致的,同樣為促進公共利益與美好生活而奮鬥不懈。棒球蘊涵民主法治精神,政治人物也要有「勝不驕敗不餒」的運動精神,尊重裁判和規則,彼此相互學習、進步,也讓棒球及生活往更理想的模式前進,我想這是大家共同的體認,更是全民所衷心期望的!
  謝謝總統!謝謝大家,願台灣棒球美夢成真,國運昌隆,世界和平,雅典奧運凱旋歸來!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