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3年07月14日
總統、副總統參加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音樂會暨回復名譽證書頒發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與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連袂參加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音樂會暨回復名譽證書頒發典禮,並在致詞後為政治受難者頒發回復名譽證書。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台灣解嚴紀念日前夕,阿扁真高興、也真感動,可以和呂副總統來這裡參加第一次由政府舉辦的「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音樂會」,而且同時辦理第二次「回復名譽證書頒發典禮」。這個活動與儀式,具有很深遠的意義,不但代表政府勇於面對歷史的承擔,更顯示阿扁和呂副總統作為國家正副元首所要追求的理想與目標就是「人權立國」。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零時起,台灣進入全世界最長的戒嚴時期,長達三十八年,人民的種種自由與權利受到限制、剝奪,生活受到嚴密的管控。而期間因匪諜、叛亂案件等等之不當審判,受裁判者及其家屬,不僅生命或自由權遭受損害,名譽也受到很大的損失。
  補償基金會自公元二000年六月由蔡清彥董事長接任以來,致力於撫平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受害者及其家屬的傷痛,並加速補償金的發放事宜。基金會迄今共受理申請案件將近七千四百三十一件,已處理完畢的案件也高達六千九百六十四件,對於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名譽之回復更投入相當大的心力,可以說績效卓著,值得嘉許。
  再者,為了還受難者及其家屬一個公道,補償基金會在今年一月十七日舉辦第一次回復名譽證書的頒發典禮,今天更舉辦紀念音樂會以及回復名譽證書第二次頒發典禮,讓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能持續獲得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懷,並感受政府辦理補償案件的誠意與努力。
  近幾年來,政府處理戒嚴時期不當審判案件的態度,一直是秉持「物質補償」與「精神撫慰」並濟的原則,一方面根據政治受難事實核發補償金,另一方面更透過檔案的公佈、歷史真相的積極調查、頒發回復名譽證書、紀念音樂會及其他相關活動和措施,以追求正義公理、促進族群和解與社會祥和。鑒於補償基金會受理政治案件申請數量,及該類案件發生的時程、政治受難者社會分布層面,均較二二八事件更多、更長、更廣泛,目前行政院已指定內政部為主政機關,負責籌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受難者紀念碑」,以化解仇恨、記取歷史教訓,並對政治受難者表達慎重哀悼之意。
  過去由於政治因素以及特殊的歷史背景,使台灣的人權之路一路走來相當坎坷辛苦,但是我們始終堅信生命是無價的,自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我們以最堅強的意志走過悲情的年代,突破戒嚴的禁錮,同時持續不斷改革,為人民謀求最大的福祉。讓我們一起繼續努力,為後代子孫建立一個真正百分之百的「人權國度」。
  最後預祝紀念音樂會圓滿成功,更祝福各位來賓身體健康快樂。
  副總統則在致詞時表示,「人權立國」是總統的施政理念,因此在四年前總統即指示成立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並完成「人權基本法草案」的研擬。她勉勵在座的政治受難者及家屬以後也要團結起來,督促立法院早日通過人權委員會的設置、人權基本法,以落實人權觀念的法制化,讓後代子孫免受人權迫害。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