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1年11月05日
總統出席台灣工程師聯盟成立大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應邀出席台灣工程師聯盟成立大會,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台灣工程師聯盟籌組成立的好日子,阿扁有幸受邀出席和大家見面,感到十分榮幸!
  回顧過去臺灣經濟發展的歷程,特別是對國家基礎建設的推動,以及科技技術的提升方面,工程師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從一八九一年基隆到臺北間鐵路通車、臺灣光復初期各項基礎建設之重建開始,到東西橫貫公路之興築、及六O年代十大建設陸續完成,直到今日所推動的資訊網路與電信通訊等基礎建設,這些成果都是工程師的智慧與血汗所凝聚和貢獻,值得我們敬佩與肯定!
  台灣的經濟成就雖受到國際的矚目與肯定,但台灣的建築卻因長期承受政權的更迭統治,及在西方強勢文化的影響下,形成奇特的混合體制。如現在興建房屋所根據的建築法、都市計劃法,和相關的民法、土地法等大多是民國十八年至二十七年間在大陸發佈的,其後雖經修正,但原有傳統中國大陸法系的架構還是存在;至於蓋房子有關的建築技術規則,如臨街、退縮、通道、防火區劃、採光、門窗等設計施工篇,則全是日本的影子,而建築物的樑、柱、水電等結構與設備部份,很大部分是參照美國的規範,所以單是大家日常所用的房子,就是「三大列強二大法系」混合體的結晶。
  這種現象,固然是歷史發展所累積下來的結果;但另一方面,也引致「台灣建築,缺乏獨特性、主體性」的反省和質疑。尤其近年來,台灣民眾所關心的不僅是建設量的增加,更重視建築品質的提升及文化內涵的表現,而這些建設從規劃、設計、施工及驗收營運等階段均有賴工程師發揮其專業知識,戮力以赴。因此,如何延續過往的歷史記憶,進而創造出屬於這個世代的台灣建築新風貌,將亦是各位建築師責無旁貸的挑戰與責任。
  此外,台灣位處山多平原少,颱風、地震特別多的天然地理環境,蘊藏諸多的潛在性危機。大家印象深刻的九二一震災,還有造成台北市大淹水的納莉風災,雖屬不可抗力的天災,但阿扁相信透過各位工程師嚴謹的工程建築技術,及政府部門完備的危機應變措施,仍可將災害降至最低,才不致發生「不該淹的地方卻淹大水」的人為疏失。
  最後,阿扁要向各位工程師,長期以來對國家建設所做的付出與關懷,表達最誠摯的敬意與謝忱!也要邀請各位工程界的菁英,一起投入「挑戰二○○八」的行動行列,與政府共同攜手為打造台灣綠色矽島的願景而攜手努力!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