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3年04月20日
總統接見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教授譚若思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教授譚若思(Ross Terrill),譚若思教授同時也是「一中帝國大夢」一書的作者,總統除對他的來訪表達誠摯歡迎外,並與訪賓就書中所提及的觀點交換意見。            
  總統首先表示,他已拜讀過譚教授的新書「一中帝國大夢」,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有關該書第二一七頁中提到他時刻攜帶在身邊的紙條-在前次與譚若思教授晤面時也曾出示過,上面寫著「福建省詔安縣太平鎮白葉村」,譚教授也將這一段經歷記載在書中,至今他仍將這張紙條帶在身上。總統接著取出紙條並指出,那是在二000年五月二十日他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的前二日由某電視台在中國大陸查訪的結果,他的祖籍是「福建省詔安縣太平鎮白葉村」。雖然保留著這張紙條顯示他不忘本,如果有機會能去尋根那是最好,但這絕不影響他作為台灣土地主人的一份子,並且以作為台灣人為榮、為傲的事實。
  對於譚教授書中第一九七頁引用民調說明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中自認為是台灣人、自認是中國人,以及自認為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率變化,總統也坦言指出,事實上,有關國族認同的議題這四年來在台灣已發生很大的改變;也就是說,自認為是台灣人的比率現已超過百分之五十,這也證實了書中的論述。而該書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什麼是一中?為什麼將中國政權稱為帝國?帝國又與現代民主國家有何不同?帝國的誕生是基於武力,現代國家是植基於住民的同意,中共政權是中國傳統歷史專制政權的翻版,而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也一再更迭,中共政權作為傳統專制帝國也一定有覆亡的一天。
  總統表示,該書中也指明,所謂「一個中國」是中共為鞏固專制帝國的政治神話,中國的概念是自晚清以後才開始,並非是五千年來既有的概念。而中國的概念是一種文明、宇宙觀及生活的方式,中國的概念是種族的、文化的、政治的,特別是政治的中國,應該是透過民主的程序,但民主不應只是民主的程序,這四年來的感受讓他體認到,還應有民主的實質與品質,因為政治的中國不僅透過民主程序才有意義,民主的實質與品質同等重要。
  譚若思教授則指出,他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視為帝國的理由有三: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半部,歷史上非由漢人統治,而是由蒙古民族、西藏或土耳其族所統治;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宣稱擁有實際領土以外主權的國家,不僅只於海洋領土,對於陸上領土也是如此,例如宣稱擁有西伯利亞的主權。第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制度不是由下而上,而是由上而下,在上層者是權力及真相的中心,只服膺一種聲音、一種教條,中共的領導幹部有如扮演人民父母官的角色。而所謂「一中概念」並不適用於國際關係,而是一種對內的統治之術,中國自黃河流域發展開始,即利用此一概念統治國家,而後延展在非漢人身上,藉以鞏固其專制權力。他並認為,對於中共所謂的「自治」必須特別小心,因為由西藏、新疆維吾爾,以及香港地區自治的現況,就可得知最後的結果。
  對此,總統也回應表示,所謂「一中」的神話,中共也藉此來對付台灣,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的結果,如今只剩下「一中」,「兩制」消失了,中共想以「一個中國」強加於台灣人民身上,要脅台灣人民接受一中,如此才有接觸、對話的可能,就是陷於一中的迷思當中,而民進黨一九九九年所提出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七項主張中即認為,應該揚棄一中的迷思,而一中迷思也是台海兩岸僵局至今無法解開的主因。
  總統指出,該書中也特別提及外蒙的問題,中國有多大?有沒有包括外蒙古?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以中國這樣一個霸權國家承認蒙古共和國的存在,在中國的認知中,中國並非是台灣過去政府所認知的是秋海棠,而是中間缺角的老母雞,所以這幾年來台灣包括李前總統後期及他所主政下的政府與蒙古共和國的關係也產生很大的轉變;換言之,目前虛幻中的中華民國領土彷如秋海棠般,是將蒙古共和國領土也涵蓋在內,在「秋海棠」中一個稱為「蒙古人民共和國」,一個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在另一個海島有一個國家稱為「中華民國」,甚至過去毛澤東時代也曾宣稱中亞的塔吉克、哈薩克是中國的一部分,但事實並非如此,所以一個民族並不一定只有一個國家,一個國家也不一定只有一個民族,就如同書中所說「一中」的政治神話有很多是虛幻的、是歷史的,不一定是政治的,但有時卻又是政治的。現在台灣與蒙古共和國卻已分別在台北與烏蘭巴托互設代表處,在他擔任台北市長期間,台北市也和蒙古共和國的首府烏蘭巴托締結為姐妹市,所以許多虛幻的政治神話,從現在來看,讓人覺得很有趣。
  總統強調,台灣與中國最大的不同就是,台灣的民主是由下而上,中國的專制是由上而下,台灣人民可以直接選舉國家的領導人,接下來我們要催生新憲法,希望憲法的版本最後能經由全體人民的同意。其實中國大陸過去制憲至少有四次之多,但台灣透過人民推動公投制憲,就會被對岸貼上標籤,認為這是邁向台獨的時間表。中共這種做法是不道德、不負責任的,我們也不會因中共的反對而停止追求民主。其實制憲是現代國家的民主程序,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當然要透過民主的程序及經由人民的同意,如此的憲法才有其正當性及合法性。 
  譚教授也問及此次總統大選陳總統的支持度已由百分之三十九增加至百分之五十以上,是否顯示中共已無能力干預台灣的選舉?對此,總統則表示,此次投票結果已顯示,台灣的執政黨是站在台灣主流價值及歷史正確的這一邊,在短短的四年當中,增加一百五十萬票,得票率由百分之三十九上升至百分之五十以上,這是不可能的任務,若不是台灣主體意識抬頭,單憑一人之力、一黨之力,是不可能達成的,因為相信台灣,所以守護台灣,因為要守護台灣的民主進步與經濟繁榮現狀,不希望一夕之間被改變,這項訴求已深植在多數台灣人民的心中,這就是他勝選的關鍵。
  對於如何看待台灣內部對「政治一中」及「經貿一中」概念上的分歧,總統指出,面對專制的中共政權,民主就是最好的自我防禦,台灣內部目前最大的危機是國家認同的問題,對於台灣的國家認同有必要加以進一步整合,因為在所謂一中的迷思及神話之下,台灣社會有許多人誤將中國當作祖國,不認為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是一個威脅,沒有憂患意識、敵我意識、危機意識;祖先來自哪一種文明是一回事,我們不會忘本,但基本的國家認同的問題不能有任何混淆,他也不認為台灣有所謂族群的問題,而是認同問題-對於一中的認同問題,這種認同發生在此種政治神話的歧見上,這還需要時間及彼此共同的努力才能加以化解。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教授譚若思上午由雅言出版社發行人顏秀娟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