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3年03月11日
總統出席「台灣農業產學聯盟」成立大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應邀出席「台灣農業產學聯盟」成立大會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阿扁今天非常高興應邀參加「台灣農業產學聯盟」成立大會,看到各位關心農業發展的朋友,不論是來自第一線從事生產的農產公司、合作社、農漁會、農林畜牧業的同業公會,或是來自學術界的教授和研究人員,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自動自發跨出各自專業的領域,聚集在一起,集思廣益,為台灣農業的轉型和現代化積極發聲,貢獻心力,阿扁首先要代表政府向各位表示誠摯的感謝與敬意,同時也在此承諾,政府將盡全力輔導建立農產品「育種」、「研發」、「生產」、「行銷」到「流通」的生產鏈,促成相關跨業的策略聯盟,積極掌握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契機,將開放市場所帶來的衝擊,轉化成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優勢。
農業與觀光業是「在地性」非常高的產業,不但不容易有產業外移,更能緩和農村地區人口大量外流的問題,對地方上繁榮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對於農業未來的定位與走向,必須提升到國家整體發展的層次來思考。為了台灣這塊土地的永續經營,台灣的新農業不只要提高農漁民的所得,更要建立台灣成為世界農業的大國。
而對於農業政策的規劃,必須整合各界專業的意見,依據現有的條件與未來發展的願景,審慎且負責任的進行研擬,絕對不可以因一時的政治因素或選舉需要而急就章,甚至是亂開支票,使國家資源的分配遭到扭曲與濫用,而導致整體農業的發展不進反退,進一步打擊農漁民的生計。
台灣氣候溫和,地理位置適中,又擁有廣大的國內市場和優異的農業技術,絕對有最好的條件可以成為世界的農業大國。位於南半球地處偏遠的紐西蘭,能夠將奇異果行銷到全世界,而面積狹小,氣候條件遠不如台灣的荷蘭,也能成為全世界花卉的重鎮與交易的中心,阿扁相信只要肯用心,台灣絕對有條件做得比這些國家更好。台灣加入WTO以後,農民並沒有天黑黑,而台灣的農業也不是少數人能夠唱衰的,關鍵在於我們對台灣有沒有信心,對台灣的農業有沒有信心。
阿扁一再強調,台灣必須從「研發品種」、「提升品質」、「建立品牌」三個方面,建立起「三品的農業」,而整個農業現代化的重點則在於:「知識化」、「企業化」與「國際化」。
針對「農業知識化」,不但要建立完整、即時的農產供銷資訊系統,有效維持農產品的價格,同時也要建立「農業智慧財產權資料庫」,加強農業生產技術的商品化與專利保護。「農業企業化」,要加速檢討並放寬農業土地使用與轉讓的限制,協助農企業解決土地取得的問題,簡化農業設施申請的程序,打通農企業融資的管道,積極輔導設置大型農產品倉儲、物流及分級包裝中心。「農業國際化」是推動以外銷為導向的農業生產體系,成立農產品外銷的專責機構,積極舉辦農產品海外展售會,爭取國外農企業來台推廣契約耕作及國際行銷,並提供農產品外銷融資與貸款保證。這些重要的措施,政府都陸續予以推動,阿扁相信假以時日,全體國人同胞很快就能看到台灣新農業的成長與茁壯。
台灣的農業絕對不是夕陽產業,而農村的生活也可以是多采多姿、多元和多樣的,整個農業的現代化,也必須伴隨農村地區的再活化與再發展,是整體國家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這就是阿扁一再強調台灣「以農立國」的真正意義。阿扁由衷的希望有更多的伙伴與同仁,一起投入這個偉大的事業,為迎接台灣的新農業,為開創台灣農村的新生命,不斷努力,不斷打拼。最後,預祝「台灣農業產學聯盟」順利成功,各位在場的貴賓、朋友和先進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