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3年03月05日
副總統參加國際自由聯盟亞洲區年會開幕典禮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參加國際自由聯盟亞洲區年會開幕典禮,並代表台灣人民向來自世界二十餘國的一百多位自由主義政黨領袖,表達誠摯歡迎之意。
  副總統指出,根據美國知名倡導民主與自由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統計,目前全球一百九十三國家中,已有超過一百二十一個國家是民主國家,這可說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開啟後的一大進展。知名政治學者杭廷頓曾指出,民主化的過程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權力移轉,第二階段是民主鞏固。權力移轉固然是令人驚喜的時刻,但是民主的鞏固與深化才是民主轉型的決定性階段。副總統表示,在二○○○年政黨輪替後,不論是在制度面或是社會經濟條件或是公民社會成形等面向,台灣的民主轉型都有長足的進步與成就。而二月二十八日超過二百萬台灣人民站出來連成綿長人龍,用行動展現保衛台灣的決心,也可證明台灣公民社會的發展。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公民投票中是台灣民主化過程關鍵且最終的一步。她說,陳總統在去年台灣遭受SARS衝擊、中國卻依然宣稱台灣沒有資格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時,宣佈要為台灣加入WHO舉行公民投票。然而,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我國立法院通過的公民投票法,卻幾乎沒有推動加入WHO公投的依據,惟規定當國家遭受到外來威脅,致主權有改變之虞,總統得就國家安全事項交付公民投票。因此,陳總統是依法提出「反飛彈」的和平公投。目前,中國已在東南沿海部署超過五百枚飛彈,明年將會達到六百五十枚,她質疑說,為何一個裝備有如此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國家仍未受到國際制裁?為何自由世界的領袖們能容忍中國擴大部署飛彈對準另一個民主的政府?
  副總統強調,台灣與中國的敵對狀況原是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歷史恩怨,雙方都宣稱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權,但國民黨政府自一九九○年起便在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的領導下,宣布中華民國主權僅及於台澎金馬,緊接著在六次修憲中回應了總統直接民選及國會改革的民主呼聲。
  副總統也指出,民主並不是天賜的禮物,目前台灣人民所享有的公民暨政治權利,是許多前輩多年來前仆後繼的努力成果。台灣人民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果實,也珍惜現有的和平。根據一九八四年聯合國和平權利公約,和平是每一個人民的神聖人權,而維護和平則是每一個政府的基本義務,在上個星期,百萬台灣的人民站出來發出聲音,反對中國以五百枚飛彈對準台灣,而在三月二十日,我們將透過首次的公民投票,向全世界發出台灣人民「反飛彈、要和平」的聲音,台灣不但創造了經濟奇蹟與政治奇蹟,更創造了和平奇蹟。她說,為確保台海的永久和平,中國領導人應認清,台灣與中國最基本分歧導源於彼此對基本人權、個人自由、政治制度的不同觀點,正因這些基本價值的不同,成就了兩個不同的社會。事實上,中國的最終目標是在不久的將來實現中華帝國的野心,而只要民主的台灣昂然屹立於中國大門之前,中國企圖往太平洋發展、由陸權邁向海上霸權發展的能力將受到壓制。
  副總統也指出,對中國而言,台灣是中國征服太平洋、建立中華帝國的樞紐,因此台灣具有關鍵性的地位。但台灣並不屬於中國,台灣屬於全世界。有鑑於此,她在去年九月間舉辦了第一屆民主太平洋大會,希望結合環太平洋民主國家,組成民主太平洋聯盟,共同為自由民主的價值而努力。台灣人民熱愛民主、自由、和平,更樂於與全世界分享我們的經驗,並迎接民主太平洋新世紀的來臨。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