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3年01月15日
總統出席「相信台灣-阿扁總統向人民報告」新書發表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偕同總統夫人吳淑珍女士出席「相信台灣-阿扁總統向人民報告」新書發表會,總統在致詞時表示,台灣是我們大家的台灣,對於台灣的未來,我們應該看好,而不是看壞,應該相信,而不是唱衰,應該理性合作,而不是對立惡鬥。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相信台灣—阿扁總統向人民報告」新書發表會,這次新書的名字叫做「相信台灣」,是因為在阿扁從事民主改革的路途上,「相信」一直是阿扁能夠持續走下去的最主要力量。
「相信」兩個字或許很抽象,也很難具體形容這種感覺,但阿扁覺得透過音樂,反而更能捕捉這種感覺。阿扁特別要感謝路寒秀先生跟詹宏達先生,在他們兩位合作譜寫的歌曲中,深深表達出阿扁心中想說的話。一九九四年阿扁競選台北市長的時候,競選歌曲「台北新故鄉」阿扁自己很愛唱,也很喜歡其中一段歌詞:「打開燈火尋希望,希望原來就是咱…夢已經震動,奮鬥毋通放。(台語)」希望原來就是我們,不是靠「他們」,也不是「你們」,而是「我們」,我們一起就能實現夢想。而在「相信台灣」歌曲中,又再一次用歌聲說出了阿扁這種心情:「春風叫醒咱心肝,滿地翠青好作伴;意志堅定親像山,打開未來向前看…相信咱台灣,改革無底限(台語)」。「相信台灣」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虛幻的說法,而是台灣人民以真實的經濟與政治的成就,不斷向世人證明的偉大力量。
阿扁就任總統以來,兩次透過新書的發表,用最清楚、最完整,也最直接的方式,向台灣人民提出阿扁的心得報告。第一次是「世紀首航」,當時台灣人民面對有史以來首度的政黨輪替,一方面對阿扁有期待,一方面也正面臨著民主轉型、掃除黑金、司法獨立、經濟轉型、公共價值重建等等的挑戰。坦白說,以世界上其他從威權國家過渡到民主國家的先例來看,許多人並不看好台灣的發展,但是阿扁認為當時的台灣就像「龍蝦換殼」一樣,舊有與新生力量並存、脆弱與堅強共生、危機與轉機同在。在「世紀首航」的結尾,阿扁就已經強調,阿扁對台灣人民有最大的信心。
這一次「相信台灣」新書的發表,距離「世紀首航」已經有兩年的時間,距離阿扁接任總統更有三年多的歲月。在這段時間內,台灣人民一起經歷了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恐怖主義的陰影,接連幾次颱風、水患的重創,甚至遭遇前所未有的 SARS疫情的嚴酷考驗。儘管過程非常艱辛,但是經過三年多來的努力,我們看到轉型、蛻變之後的台灣,逐漸長出豐滿的羽翼。不論是產業的生命力、政府的執行力、國家的競爭力,都不斷的在向上攀升。我們的外匯存底在去年年底達到二千零六十六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比過去更有經營能力。過去一年,台灣在九項國際競爭力評比名列前茅,在剛公布最新的瑞士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的報告中,我國投資環境評比再次高居全球第四名以及亞洲第二名,而且包括營運風險指標及政治風險指標上,也都高居亞洲第二名的佳績。這個最新出爐的評鑑,可以視為今天「相信台灣」新書發表會最有力的註腳。
在這本「相信台灣—阿扁總統向人民報告」的新書中,阿扁針對國人最關心的兩岸問題、國家安全、社會正義、國際外交、制度改革等問題,都提出了清楚的說明。其中不但有第一手的資料,也有點滴在心頭的心情故事。阿扁認為可讀性應該不錯,而且售價也很便宜,不用借來看,可以自己買,而且買了等於做公益,因為版稅將全數捐贈公益團體。最重要的是,阿扁希望能夠讓台灣人民清楚地看到,台灣在挑戰中前進的軌跡,儘管風風雨雨,挑戰接二連三,台灣民主改革的腳步卻沒有停止,希望就在眼前。
如果不是因為「相信台灣」、「相信人民」,阿扁的民主改革之路,可能在二十幾年前就已經夭折,因為那時的情勢比現在更惡劣不知多少倍。因為「相信」,所以沒有恐懼;因為「相信」,所以就有力量;因為「相信」,所以能成就理想,台灣人民的成就就是最好的見證。阿扁願意把「相信台灣」這本書獻給所有台灣人民,因為這不僅僅是阿扁的故事,更是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正在共同寫下的歷史,讓我們相信彼此,讓台灣繼續向前走。
今天早上,阿扁仔細閱讀了王永慶董事長、林懷民老師、以及李遠哲院長的共同聲明,阿扁心中深有同感,也要表達個人的感謝與敬佩。王董事長、林老師和李院長,都是阿扁多年的朋友,他們的心聲,也是阿扁三年多以來的心聲。
台灣是我們大家的台灣,對於台灣的未來,我們應該看好,而不是看壞,應該相信,而不是唱衰,應該理性合作,而不是對立惡鬥。
不管是面對國內、國際,或者兩岸的問題,阿扁身為國家的領導人,一定會審慎沈穩的妥善處理。我們願意反躬自省,也希望不同的陣營都能夠將二○○四年的總統大選,視為台灣民主繼續向上提升的良性契機。
對於三二○即將舉行的歷史性和平公投,實質的內容已經進入最後擬定的階段,近日之內我們就會正式定案,相信能夠獲得國人同胞及國際社會的支持。
過去三年多,我們一直秉持「立場堅定、務實前進」的基本路線來處理兩岸的問題,過去如此,未來也是如此,我們的具體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阿扁也相信,今年三二○之後,特別是五二○之後,兩岸之間一定可以重新開啟良信互動的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