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3年01月15日
總統參加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新館開幕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參加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新館開幕典禮,除應邀致詞,並和教育部部長黃榮村、次長范巽綠、林郭文豔董事長、徐國士前館長,共同以丟擲「多向建構球」方式象徵該館正式開始,也象徵科教館集科學、智慧與教育之大成。
  總統致詞特別強調,今天我們推動教育改革、堅持教育改革是為了我們的後代子孫作準備,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教改」一定會成功,也一定要成功。
  總統致詞內容為:
  阿扁今天非常高興應邀參加「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的開幕典禮,將近半個世紀以前,「科學教育館」在「南海學園」成立,一直是中、小學「校外教學」最受歡迎的參觀地點,不論是我們這一代的大朋友,或者是我們孩子的那一代,很多人都對「科學教育館」和旁邊的「植物園」留有非常美好的記憶。今天為了要滿足民眾與學生對科學教育的需求,特別選擇在士林興建「科學教育館」的新館,提供更寬廣的展示空間和更豐富的展示主題與內容,使整個科學教育的推動能更活潑、更生動。
  科學教育的普及是人類文明發展最重要的轉折點,在這之前,知識的傳授多偏重於歷史、哲學、倫理學或神學的討論,對於科學知識的追求,往往還必須冒著可能受到宗教或政治迫害的風險。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民智的大開,不論是一般教育或科學教育終於擺脫了宗教或政治的束縛,而回歸到學習知識與傳承經驗的角色。教育的精進與社會的發展是一個有機的結合,隨著各種主、客觀條件的改變,教育的內容與方法也必須不斷地自我檢視、自我更新。
  十年前,為了因應全球化的競爭,以及知識經濟的崛起,政府開始全面推動「教育改革」,希望台灣教育的內容能更開放、更多元化、更有彈性。教育的目的不再只是強調「知識」的灌輸,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總結過去三年多以來,各種「教改」的政策與措施,我們可以萃取出三個核心價值:「多元開放」、「公平正義」及「追求卓越」。
  「多元開放」簡單地說,就是要「因材施教」。不要只用一把尺來衡量所有的學生,要讓擁有不同學習興趣和特殊才能的學生,也能有機會充分發揮所長。因此,從師資的培養、教科書的編寫、升學管道的充實,乃至於課程綱要的設計,都儘量多元開放,讓整個教育體系能朝多方面發展。過去的教育制度,每年也許可以培養出二萬個優秀的學生,但它的代價很可能是犧牲了十萬個學生接受正常教育的機會。而未來的教育制度,不但原來的二萬個優秀學生能快樂的學習,另外的十萬個學生也能有機會學有一技之長,或是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
  「公平正義」則是要把教育資源讓更多的人共享,不因為城鄉或是貧富的差距,而被剝奪了接受教育的機會與權利。過去十年,我們把大學的窄門打開了,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進大學,這就是公平。而過去的三年,我們將大學學費的漲幅,由民國八十年至八十九年前後十年間,平均每年公立大學漲百分之十點六八、私立大學漲百分之六點O七,大幅縮小為公立大學百分之三點O四,私立大學百分之O點O四。同時,政府也大幅放寬助學貸款的條件,並將貸款的利率由最高點的百分之八點一調降為百分之二點九二五,儘量幫忙減輕讀大學的負擔,這就是正義。
「追求卓越」則有兩層的意義:一方面是要提升全民教育的水準,因此政府正積極推動國民教育向下與向上的延伸,於九十三學年度起,首先將離島和原住民鄉鎮五歲的幼兒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並於九十五學年度全面實施。同時,也積極規劃「十二年國教」的工作,希望以五年的時間,建立起優質且普及的高中、職教育環境,而於九十七學年度能啟動「K+12」的國民教育體系;另一方面,政府也規劃以五年五百億元的經費,積極投資於高等教育,發展一流的大學和頂尖的研究中心,培養具有國際優勢競爭力的人才。
  如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教育工作是阿扁最關心、也最重視的施政工作,但阿扁從來不隨意干涉教育工作的推動。過去台灣的教育一直被執政者當成教化人民、灌輸特定政治教條的工具,今天好不容易讓教育的工作回歸教育的本質,我們絕對不可以再走回頭路,一定要讓政治的歸政治、教育的歸教育。教育是國家的百年大業,一定要完全超脫政治的利害考量,而學生學習的歷程一生也只有一次,「教改」的討論更不應該被扭曲成黨派鬥爭的手段。今天我們推動「教改」、堅持「教改」,是為了我們的後代子孫作準備,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教改」一定會成功,也一定要成功。
  最後,阿扁要預祝「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業務順利成功,並祝福在場所有的貴賓、朋友和先進,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新年快樂、闔家平安。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