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2年12月21日
總統參加凱達格蘭學校校友會成立大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前往參加凱達格蘭學校校友會成立大會,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是凱達格蘭學校校友會成立的日子,也是阿扁最高興的日子。今天看到這麼多的校友,不辭老遠、犧牲假日來參加本校的校友會,阿扁真的感到非常的高興,同時也要對各位表達阿扁最誠摯的敬意和謝意。
不管是開學或是結業典禮,阿扁都會告訴大家,來到凱達格蘭學校,上課只是學習的過程,結業則是責任的開始。我相信不管是哪一個班、哪一門課程,各位進入凱達格蘭學校,都是關心跟疼惜台灣的夥伴,也因為如此,我們對各位充滿了無限的期許。
回顧台灣在戰後的歷史,可以清楚的看到,雖然五十多年來,台灣在經濟上的進步相當驚人,但是民間社會的開放卻是非常緩慢。阿扁一直認為,在台灣人民的血液裡,天生有一股強韌的生命力,雖然經過白色恐怖及戒嚴時期的鎮壓,但是在八○年代後期,台灣人民還是衝破了威權統治的枷鎖。從解嚴、國會全面改選、省市長民選、總統直選,一直到兩千年的政黨輪替,台灣人民的生命力終於獲得真正的解放。在解嚴之後的這十幾年來,我們所看到的,一方面是社會活力逐漸舒放;另一方面是各種社會力量之間不斷的相互衝撞,即使政黨輪替已經過了三年多,今天的台灣社會還是在尋求新秩序的建立,許多我們過去所追尋的價值與理想,都有待我們進一步的釐清與落實。人民眼中的亂象,不管從國會殿堂、到我們的社會底層,甚至連媒體這個民主社會最重要的第四權都無法避免。
原本我們期望,藉由政黨輪替,可以讓台灣重新出發,可以讓台灣人民強韌的生命力,共同匯入,凝聚團結,成為台灣改革前進的力量。然而我們發現,雖然台灣人民選擇政黨輪替,選擇民主改革,部分政治人物卻還是眷戀他們過去的權力,抗拒改革,甚至不顧國家人民的共同福祉,以政黨惡鬥的方式來阻擾國家的進步及改革的腳步。他們口口聲聲以所謂的民主改革為名,卻欺瞞民眾破壞改革。就像他們一方面義正辭嚴,高聲主張政黨退出媒體,卻同時暗中指示出資製作電視節目,這不但是玩弄人民,更是作為政治領導者最壞的示範。這樣的事情被舉發之後,我們沒有看到他們跟人民道歉,更沒有看到他們自我反省、負起責任。台灣人民對政治人物的要求其實並不算高,但是我們發現許多的政治人物,並沒有體會廣大民意的脈動,更沒有真心誠意跟隨民主的浪潮一起前進,不是口是心非,就是要推三步才會走一步,台灣民主化的歷程已經超過十年,政黨輪替已將近四年,可是這些政治人物的觀念與心態,卻總是在原地踏步。
對於阿扁來說,雖然馬上要面臨連任的問題,但是阿扁最擔心的並不是選舉的成敗,而是如何讓改革的理想繼續燃燒,讓台灣人民的力量繼續前進。阿扁要告訴大家,對於反改革勢力,阿扁不願意用「對抗」的心態來面對,而是寧可用「對話」的態度來改變。因為阿扁相信,民主的潮流不是個人可以抵擋的,然而民主需要落地生根,需要時間來培養。所以阿扁選擇用最需要時間,但是最踏實、最實在的方式,來幫忙我們從事民主改革的工作,這個方式就是凱達格蘭學校的創辦。當然,阿扁這樣的決定,也會有關心阿扁的朋友說,「辦教育怎麼來得及,你馬上要選舉了,安ㄋㄟ未付飼啦(台語)」。但是阿扁認為,選舉歸選舉,教育還是要辦下去!因為在歷史的洪流中,個人其實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我們匯聚了一群有理想、有理念、有行動力的個人,就可以改變歷史。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阿扁要再三叮嚀大家,結業是責任的開始,各位身為凱達格蘭的校友,一定要有這樣的體認。不是說因為這個學校是阿扁總統創辦的,就好像是高人一等。而是肩負著民主改革的神聖使命,跟台灣人民一起打造未來的民主種子。
相對於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來說,我們所有第一期結業的六百位校友可能不算多,但是大家不要妄自菲薄。不管是台灣本土社會的發展,或是冷戰時代的終結,歷史的潮流清楚的告訴我們,只有堅持民主、堅持改革,才是正確的方向。台灣不能、也無法自外於這道歷史的潮流。我們的六百位校友,只要都能夠深切體認、並且實踐民主改革的歷史使命,相信自己,相信台灣,我們一定可以成功凝聚台灣人民的生命力,一起為臺灣歷史寫下最輝煌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