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2年12月14日
總統參觀訪國家台灣文學館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午間前往台南市,參觀訪國家台灣文學館,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回想台灣的文學,在十九世紀末開始的日本殖民統治,以及接下來國民黨的壓迫與扭曲之下,從來就未受到真正的重視。若不是被視為所謂「弱小民族」的文學,就是被當作是「中國文學」的邊陲,甚至連 天經地義台灣文學的正名,都是到最近十幾年來才能夠正式使用。
台灣文學反映的是台灣人的生活以及民族掙扎奮鬥的深層意識,在政治威權的壓迫之下,台灣人堅韌不屈、奮鬥向上的自我意志,一直反映在文學世界的裡面,成為台灣文學最重要的主流意識。
過去在威權時代,文學被當作文化管制的一環,沒有人民的文化主流,只有當權者決定的文化主流。在那個時代,沒有自由開放的文學土壤,只有當權者監控管制的冷酷環境。然而,歷史告訴我們,不論俗世的權力如何強大,如何蠻橫,文學的力量終究會像楊逵先生筆下描寫的玫瑰,將從壓制的牆腳下開放出來,向世人展現人性的美麗與尊嚴。
因此在今天這樣的場合,我們必須深切了解到,就是因為過去不夠寬容,才讓我們懂得包容的可貴;就是因為過去壓制多元,現在我們更要珍惜呵護;就是因為過去只有尊貴的文學,現在我們更渴望尊重的文學。阿扁不是文學家,但阿扁希望透過我們大家的努力,透過民主改革的持續進步,能讓每一個文學的靈魂都有自由呼吸的空間,都能彼此欣賞與接納。阿扁誠摯地希望,台灣文學不再是牆腳邊的一朵玫瑰,而是一望無際、盡情綻放的玫瑰花園。
台灣文學豐富的精神內涵,成為我們寶貴的資源,台灣文學館的成立,是一個最具體、也是最有意義的證明。台灣雖然有先來後到的各種不同族群,但以台灣為場景的各種作品,都是台灣文學的一部分,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我們可以看到各種不同族群各自努力,共同構成台灣文學的豐富面貌。阿扁請求借用詩人吳晟先生一部分的詩句,來表達阿扁對台灣土地的感情:
遙遠的星光特別燦爛嗎
如果照不見腳下的土地
那是為誰而炫耀………
如果我還有什麼追求
那是對於立足的土地
愛得還不夠深沉
展望未來,台灣文學還有更寬廣的大路要走,「心肝有厝‧生命豐富」,台灣文學館已經順利成立,相信在文學界的努力下,台灣文學將成為世界文學不可忽視的一環。阿扁將與各位文學界的先進、朋友,大家共同努力,繼續為台灣民主的深化,以及台灣文學的提昇一起來努力。很高興今天能與大家一起分享這場文學盛宴,最後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