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2年11月24日
副總統應邀在歐洲商會成立十五週年午餐會演講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中午應邀在歐洲商會成立十五週年午餐會演講。
副總統演講內容為:
很高興能參加貴會演講午餐會,首先,本人要對貴會會員表達誠摯的問候,也要對各位在促進台灣與歐洲間經濟與社會交流的貢獻,申致敬佩之意。
台灣與歐洲雖處地球不同端,然而地理上的區隔並沒有阻止兩者的匯聚,事實上,歐洲人抵達台灣的時間更早於中國人,西元一六二四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最早把台灣視為其在東亞拓展貿易的基地,並把台灣當作國際貿易網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歐洲的探險家甚至把台灣喚為「美麗之島」。
自從首次登上世界舞台,四百多年來台灣已經歷了很多的變化,今天的台灣是世界第十六大經濟實體,也是第四大資訊大國,有十七項資訊產品名列世界第一,市場占有率百分之五十以上,例如筆記型電腦全球占有率為百分之六十一、主機板百分之七十五、液晶螢幕顯示器百分之六十一。台灣經濟競爭力也被國際評比機構高度重視,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二○○三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的排名由公元二○○○年的第十名躍升至第五名,而日本在這項排名為第十一名,中國為四十四名;報告的各項指標中,台灣科技指標位列第三,僅次於美國及芬蘭,創新指標,台灣則排名第二。另一項由國際洛桑管理學院(IMD)所發布的二○○三年全球競爭力年鑑,在人口超過二千萬的國家中,台灣全面競爭力排名世界第六。
我們絕不滿足於現有成就,目前,我國將工業發展策略置於科技的研發與創新,一方面加強領先科技的根基,特別是在半導體及液晶顯示器方面,以維持我國在資訊科技世界前三名的地位,另一方面,我們希望以台灣已有的科技創意及良好生活環境為資本,整合亞太與世界各地的創意資源,並把握即將成為全球明星產業的數位與生物科技領域的發展機會。
科技研發及產品創意的加強僅是我國改革努力的一小部分,我們也將實施系列金融改革,例如,為創造自由、可預測的法治環境,近三年來台灣已通過十三項重要法案,法案內容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及打擊金融犯罪;此外,我們正持續解除管制,進一步引進新型金融產品;而為加速自由化腳步並更密切與國際金融體系接軌,我國正尋求建立與世界各國分享商情的機制,並取消對外資的一些限制。
我們認為,金融市場的自由化是一重要的政策目標,作為第十六大經濟實體,多邊架構的參與提供台灣絕佳機會,以尋求更穩定及自由貿易環境,協助讓一個裨益於所有國家的多邊體系得以順利運作,深深符合台灣的利益。自一九九一年起,儘管我們面對來自中國的政治杯葛,我們仍然積極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非正式領袖會議,去年,台灣終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第一百四十四個會員,身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台灣有強烈意願要在國際經濟事務中扮演積極建設性的角色。
儘管世界貿易組織會員的地位帶給台灣機會與挑戰,然而我們的憲政改革卻具有更大的挑戰。兩個月前,陳總統在民進黨十七週年黨慶上誓言,將於二○○六年催生新憲法,然而他這項宣示卻立即被在野人士譴責為追求台灣獨立的時間表,事實上,陳總統清楚地表示,催生新憲是執政黨長期致力的改革目標之一,藉此進行政府改造、提升公務體系、改善行政效能及深化民主。
熟悉台灣政治發展的任何人都會同意,現行憲法一點也不符合台灣政治之所需,請容本人就此向各位進一步說明。現行憲法制定於一九四六年,翌年十二月廿五日施行,當時中央政府所在地為南京。這部憲法為四億五千萬人民及三十四行省而設計,對於僅有二千三百萬人口、土地面積為中國大陸五十分之一的台灣而言,這樣的憲法著實不符。憲法公布施行當時,台灣仍是日本殖民地,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民黨政府代表盟軍接收台灣,然而其對台灣統治的合法性,直到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和約簽訂前並未被國際社會所承認。根據該和約,日本放棄台灣與澎湖,但並未明言將台灣主權歸還中國,次年,日本與國民黨政府就舊金山和約內容簽訂雙邊和平條約,明言歸還台灣。
即使在中國,一九四七年憲法並未在中國大陸完全施行,當時國民黨政府全力剿共,兩年之後,共產黨擊敗國民黨政府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政府並撤退來台,繼續延用中華民國國民及憲法在台建立政權,經由如此,國民黨政府宣稱全世界只有一個中國,而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進一步言,即使在台灣,中華民國憲法也沒有被國民黨政府所遵行,國民黨政府另行制定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取代憲法,臨時條款創制了總統任期不受限制規定,大大破壞了憲法體制,該條款也賦予總統超越憲法規定的緊急處分權及設立動員勘亂特別機構,此外,國民黨也在台灣實施戒嚴長達三十八年,嚴重違反憲法所保障的人權,並阻礙憲政發展達四十年之久,直到一九九○年,國民黨終於廢除臨時條款,結束戒嚴統治。
自一九九○年至二○○○年,中華民國憲法歷經六次修訂,憲改的目的係為調整並完善政治結構以迎合新生民主的需要,包括總統直接民選及國會全面改選,不幸的是,這些修正條文尚未竟其功,在現行憲法架構下,仍有諸多問題有待解決,例如根據憲法規定,憲法修正案的提出須由四分之一立法委員提案、四分之三出席、及經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之決議,之後,必須選出國民大會代表三百人複決憲法修正案,在這樣的架構下,修憲是極度困難甚至是不太可能。國民黨主席連戰最近提出「新憲三步曲」,預計在一年內完成憲法修正,他建議將公投條款入憲,然而他忽略了不論是泛藍或泛綠陣營都沒有足夠人數讓憲法修正通過的事實。
由於困難重重,陳總統選擇經由全民公投方式產生全新憲法,以避免上述所討論的程序,新憲推動委員會將於二○○四年啟動,社會有兩年時間討論憲法架構與內容,新憲並預定於二○○六年十二月十日國際人權日當天由公民投票複決,二○○七年五月廿九日公布,二○○八年五月二十日新任總統就職時施行。制憲不應被解為意圖尋求獨立,而是要為台灣帶來一全新及清楚的願景,目的在建構與鞏固台灣的主權,這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所應當做的事。
我們知道,新憲及公投的議題之所以變得敏感,是由於很多人認為此舉將觸怒中國,事實上,相較於我國對憲法改革的忠貞,北京領導人對他們的憲法則有截然不同態度,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他們已制定了四部憲法,現行憲法也修訂了三次,明年三月可能進行第四次修訂,無一部憲法或修正條款得到中國人民的同意。
我們也都知道,誰該為台灣海峽的緊張負責。過去五十多年來,我們一直持續生活在中國強大軍事威脅,中國為製造更大壓力,在大陸東南沿海部署了五百枚飛彈瞄準台灣,而且仍以每年增加五十至七十五枚的數量增加中,這些飛彈可以在幾分鐘之內襲擊到台灣的任何目標。
台海的永久和平,我們不能僅仰賴北京的善意,東望太平洋,台灣可以利用她的戰略地位,創造一個多邊的未來合作架構。為實現這個理念,最近本人召開了第一屆民主太平洋大會,此一國際會議有來自環太平洋二十四個民主國家六十多位重要人士與會,其中並有四位副總統及多位國會議員。在大會期間,本人提出了要成立民主太平洋聯盟的構想,該聯盟將會是一國際非政府組織,以致力加強太平洋各民主國家間就政府管制、人類安全、經濟繁榮及海洋發展等領域更廣泛的合作。
台灣不能被孤立,也不應被邊陲化,廿一世紀的台灣將越過海洋全方位發展,在民主、和平與繁榮的目標下,台灣願意與所有愛好和平的太平洋民主國家一起合作,遵行聯合國海洋公約,有效維護我們共同的海洋利益,確保此一區域的永續發展。民主、和平、繁榮的價值代表著廿一世紀人類文明新思維。擔任副總統一職三年多來,本人體認到,在廿一世紀,國力不再由軍事或物質能力所決定,而由能促進人類共同福祉的理念所決定,這也是本人所倡導的柔性國力,它包括:人權、民主、和平、愛心、高科技,柔性國力理念截然不同於建構在經濟掠奪與軍事威脅的剛性國力,剛性國力是侵略性及毀滅性的,但柔性國力發揮慈悲與智慧以對抗貪污、貧窮、不公,它是建設性及慷慨的,柔性國力的所有價值是無價之寶,與他人分享得愈多,自己獲益更多,人類整體未來也會更美好,簡言之,柔性國力雖柔弱但有力。
本人儘可能在各種場合強調柔性國力哲學,本人有幸面謁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他比喻柔性國力猶如甘地所倡導的非暴力理論,如果我們看到阿富汗及伊拉克戰後的災難結局,將會瞭解何以柔性國力的發展與闡述是一種福慧,一個為和平及所有人類社會福祉的福慧。
最後,謹祝福各位女士與先生都有美好的未來與幸福快樂,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