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2年11月11日
總統接見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訪問團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訪問團,並對訪賓來台參加由該院與國策院共同主辦、台灣民主基金會協辦的「民族主義、民主發展與東亞安全國際研討會」,表達歡迎之意。
  總統也對日前過境紐約及阿拉斯加,能有安全、舒適與尊嚴的過境之旅,再次向美國政府及布希總統表達感謝之意。
  會晤時,總統首先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人民,表達堅定支持美國的反恐行動及反恐救援,對於朝鮮半島問題,特別是北韓核武危機,我國政府及人民的立場非常清楚,那就是:支持朝鮮半島非核化,以及北韓問題應透過和平對話方式解決。
  隨後,總統並就訪賓關切的議題,提出三點說明:
  第一,作為中華民國總統及台灣的領導人,他的義務、使命無非是維護台灣的安全和平、保護台灣人民的福祉及捍衛台灣社會的民主。
  第二,他一再主張的「臺海兩岸,一邊一國」、推動公民投票、催生新憲法,這些都是台灣憲政改革的一部份,與「四不一沒有」無關,這些主張不應被窄化為政治上的統獨爭議。他強調,中華民國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是一個現實、事實及現況的描述;公民投票是基本人權、普世價值,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政府或政黨能夠剝奪或限制這項基本人權,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也有權利和全世界人民一樣享有公民投票的基本人權;而目前這部在一九四六年制定的憲法,並不適用於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台灣人民亟需一部合用合身的新憲法,目前的憲法條文有三分之二需要修改調整,既然超過一半以上條文需要修改,已非修憲,而是制憲,而經過過去的六次修憲,這部憲法已是支離破碎,為了畢其功於一役、不再年年修憲,所以要透過公民投票,由全體公民來決定。由於將在二○○六年的十二月十日世界人權日以公投方式催生新憲法,並在二○○八年五月二十日新任總統就職當天才實施,證明催生新憲法不是為了現在的政府與現任總統,而是為了台灣的長治久安。
第三、美國是台灣最好的朋友,反之亦然。台灣的民主發展、安全穩定、經濟繁榮進步都與美國利益相符。當我們在推動各項改革時,也會從戰略政治的立場,取得均衡,絕不會影響或危害到美國、亞洲及世界的利益。
  布魯金斯研究院院長、美國國務院前副國務卿陶伯特(Strobe Talbott)除代表團員感謝我國政府的接待,也恭賀總統獲頒「國際人權聯盟」頒發的「二OO三國際人權獎」,他說,這個獎不僅是對總統的肯定,更是對台灣人民的肯定。
  布魯金斯研究院訪問團一行,包括董事會主席松頓(John Thornton)、院長陶伯特、副院長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美國前駐「朝鮮半島能源發展組織」大使Charles Pritchard、董事會主席資深顧問Joshua Ramo、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Sharon Yanagi,上午由外交部次長高英茂、國家政策研究院執行長羅致政、徐小波律師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