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2年11月11日
總統參加「國際灌溉排水協會亞洲區域國際研討會」開幕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應邀參加「國際灌溉排水協會亞洲區域國際研討會」開幕典禮,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非常高興應邀參加「二00三年國際灌溉排水協會亞洲區域國際研討會」,首先本人要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台灣人民,熱誠的歡迎各位來自海外的貴賓及專家學者,希望大家在研討會之餘,也能利用時間多看看台灣美麗的風光,並親身體驗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的熱情與好客。
  水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台語「美」的發音與「水」相近,所以說台灣人民對水更有著一份親切的感覺。本人的老家台南官田位於嘉南平原,當年因為興建了「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使嘉南平原的水田,從不到五千公頃,增加為一萬五千公頃,成為台灣的米倉。更重要的是,為了調節供水,同時引進三年輪作的制度,將甘蔗、水稻和甘薯輪流耕種,一方面節省用水,另一方面,也讓土地可以休息,得到養分的補充,使嘉南平原能夠生生不息,為後代的子孫永遠享用。由此可見,台灣對於水資源的利用,以及對環境的永續經營,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就已經是非常的進步。
  目前台灣各種標的用水一年的總量約為一百八十億立方公尺,其中七成是農業用水、二成是生活用水、一成是工業用水。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農業用水,是整個水資源運用最重要的課題。目前台灣擁有十七個農田水利會,負責農田水利事業的興辦與營運管理,受益的灌溉面積達三十八萬公頃,會員人數更高達一百一十萬人,不但是台灣農業發展的核心骨幹,更是台灣水資源保育和管理最重要的經營者。過去在各農田水利會的大力協助下,使各種農業生產活動能順利的進行,對台灣經濟有極重大的貢獻,而未來政府將近一步強化與農田水利會的合作,投入更多的資源做好農業用水的管理與經營,為台灣的永續發展一同奉獻心力。
  隨著台灣農業的轉型,整個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也必須跟著調整。過去的灌溉事業以水稻灌溉為主,供水的管理完全依照水稻生產的時程進行,相對比較制式、單純。但未來配合精緻農業的發展,各農戶從事各種不同的農業生產,供水的靈活度和精確度就必須跟著提高。同時,也要建立起有償移用農業用水的機制,兼顧生活與工業用水的需要,以及農田水利會及農民應有的權益。
  過去農田水利會最高峰的用水量曾達到一百四十五億立方公尺,而目前僅有一百零六億立方公尺,在新水源開發困難的情況下,應積極推動農田水利會與其他用水單位合作,或以收取使用受益費的方式,投資各項水利設施,使其恢復到一百三十億立方公尺的取水能力,提高供水的穩定度。而目前政府也計畫在「五年五千億新興公共建設方案」中投資二百四十二億元,再加上民間的資金三百六十億元,總計六百多億元,開發「高屏」、「台南」和「雲林」等三座人工湖,積極開拓水源並營造更優質的親水環境。
  此外,農田水利設施不但有促進農業生產的功能,更有休憩觀光及供水等多元的開發價值,是整個台灣社會最珍貴的資產,政府將積極修訂相關法令,以鼓勵農田水利會的業務朝多角化經營,並全面加強水利設施的更新和圳路的綠美化,為營造台灣農村的新風貌注入更多的活水資源。
  在此阿扁要特別補充的是,最近大家非常關心農田水利設施的議題,我們都了解,在經濟部水利署的年度預算中,對於一般水資源的開發一年大概投入一百億至一百二十億元,在防洪及河海堤工程方面,一年也投資一百一十億元左右,當然,大家最關切的農田水利部分,農委會在九十二年年度預算中就補助五十四億六千萬元,其中有關對水利會會費補助是二十億六千萬元,對水利工程的補助是三十四億元,另外,在九十二年度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中,有關水利工程的補助也有廿八億五千萬元,其實對農業縣份,以及需要農田水利設施的縣份包括雲嘉南,特別是雲林縣,只會更多,絕對不會比人家少。所以,前不久,阿扁也非常關切地方的基本需求,例如農委會額外補助雲林縣農田水利設施將近八千萬元左右,此部分非常明確,絕對沒有任何問題。至於大家目前所關心水利署七千萬元的部分,也是在阿扁的關切之下,了解地方有此期待,最後經由協調,水利署後來也原則同意,但由於種種原因,無法在年度預算中容納,此點我們非常尊重經濟部及水利署最後的考量,我們也沒有任何意見,所以當我們主動關心而且原先也獲得同意,但最後發生變化,如果說要有意見,應該是阿扁本人而不是某某人,這點非常清楚;身為國家的領導人、作為總統,還是要依法行政,儘管十分關心,但相關部會如有不同的保留意見,我們還是要給予應有的尊重,這是對體制的尊重,我們認為,這才是法治國家應有的擔當與作為,正如同張縣長榮味所說的,這件事與政治完全沒有任何關連,希望大家能針對此事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  
  阿扁希望藉本次「國際灌溉排水協會亞洲區域國際研討會議」的舉行,增進我國農業水利界與亞洲、歐美各國之間的技術交流,汲取各國在水資源運用及管理上的先進技術與實務經驗,提昇我國在水資源永續發展領域的應用技術,同時將我國農田水利組織的發展經驗,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所面臨的挑戰與調整,進行深入的研討,期望與會的先進專家學者能提供寶貴改進建言。
  阿扁深信今天的國際研討會,一定會有豐碩的成果,並對各國水資源科技發展需要及農田水利的管理營運等,提供相當的助益。因此,特別要對籌辦此次國際研討會的主辦單位:「國際灌溉排水協會中華民國國家委員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及各協辦單位等周延的籌畫,表示肯定與嘉勉之意。
  最後,敬祝這次國際研討會圓滿成功,各位在場的貴賓、朋友和先進,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