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2年10月06日
副總統參加二○○三年亞太智慧型運輸系統論壇開幕典禮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參加二○○三年亞太智慧型運輸系統論壇開幕典禮,除歡迎各國代表來台與會外,也表達我國願以「國家緊要基礎建設」之前瞻性架構,與亞太地區所有經濟體進行更廣泛、更緊密合作互助,共同促進太平洋地區的永續發展。
  致詞後,副總統並應主辦單位邀請敲鑼三下,象徵論壇的正式開始。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此次論壇在台北展開為期一週的研討與展覽,各國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協力促進新世紀智慧社群的形成與發展,以增進國家施政品質與區域經濟社會的共榮進步,相信經由大家的集思廣益,本次大會必能有重大的成果。
  智慧型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最近十多年來在國際間興起的嶄新領域,是廿一世紀「全球聯網社會(connected society)」的主導科技,結合資訊、通信與運輸,以促進社會互聯互動、永續發展,已逐漸成為先進國家施政的重點。
智慧型運輸系統不僅是交通運輸領域的一項重大進步,也是整合科技能力以實際運用知識經濟體制的最重要表徵,如同過去的蒸汽機之促成運輸革命、IC產業之促成資訊革命,智慧型運輸系統也將在廿一世紀促成聯網社會革命。
  自一九九○年代以來,人類社會發展的理念漸從工業化思維轉為永續發展,有節制且有效率地利用資源的前提下,追求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而發展智慧型運輸系統正有助於達成國家永續發展的目標。以歐美及日本的發展為例,智慧型運輸系統原本是為了配合汽車普及與都市繁榮進步,致力解決都會交通擁擠與安全問題,並希望藉由智慧型運輸系統的發展,減少生命損失、社會成本及各種資源浪費;然而近年來智慧型運輸系統的發展目標則逐步提升,轉為積極地追求創造新產業及新市場、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提高社會便利性、增進生活品質,並維繫下一世代的國家競爭力,智慧型運輸系統未來的發展將朝向建構無接縫的運輸網路,成為國家安全及健全運作的基礎。特別為因應一九九○年代中期以來日漸頻繁的恐怖行動與各種災變威脅,建構國家智慧型運輸系統體制,以維繫經濟社會及政府的持續運轉,成為美國政府極力推展「國家緊要基礎建設(NITI)」的主要原因。
  智慧型運輸系統系統架構及國家緊要基礎建設是未來智慧型運輸系統發展的兩大支柱,其中系統架構是智慧型運輸系統技術發展的參考架構、實施藍本及建置、營運、管控、評價的規範;國家緊要基礎建設則是為維繫政府、社會、產業及大眾生活的運作暢通與永續發展,政府所需提供或推動促進的必要經濟及體制基礎建設。
  隨著亞太地區經濟的持續成長,人民對生活素質的要求日益提高,休閒旅遊活動也更加頻繁多樣,無形中拉近了與鄰近國家的空間距離與生活文化距離;同時,任何地方發生的意外與災變也更容易對其他地區產生衝擊。因此,協力發展互聯互通的ITS 體制,發揮區域內的協力救助網路,成為一個迫切的共同議題,它所衍生的人文、社會、環境、產業效益極為可觀。期盼在這次研討會中,集合各界專家、學者的智慧,為亞太地區形塑可以共遵共行的方案。不只亞太地區整個環太平洋都應推動智慧型運輸系統,最近本人也召開民主太平洋大會,包括東、西、南太平洋區域共廿四個太平洋民主國家六十八位貴賓與會,並達成要推動民主太平洋聯盟的共識。
  加強智慧型運輸系統的建設與開發,有助於刺激公共部門及民間私有經濟領域的投資與需求;是國家開展新建設的重要戰略;也是促進太平洋地區經濟活力的共同支點;對於當前全球各地普遍遭的通貨問題之挑戰,更是一項立即有效的共同可行作為。希望這樣的提議,可以引起太平洋地區內各個經濟體的共鳴與具體回應,在最短的期程內將太平洋地區的經濟發展推回穩定向前的正軌。
  廿一世紀的新社會,是一個服務型的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型的社會,資訊通信科技與國家基礎建設為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條件。國家緊要基礎建設作為推動智慧型運輸系統所必需的公共基礎建設,乃成為關鍵中的關鍵,自應受到政府重視。美國聯邦政府已率先於一九七一年提出創導性的NITIInitiaives,更在二○○二年十月經由國會通過,將智慧型運輸系統列為國家緊要基礎建設四大領域之首,以確保在任何情況下社會運作不中斷、政府運作不中斷、經濟產業運作不中斷。
  我國政府目前也正積極進行國家緊要基礎建設方案的建置規劃研究作業,預計不久的將來,可以完整地建構國家緊要基礎建設。深信對於未來整個經濟社會的科技進步、產業發展、投資環境、工作機會、社會型態,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期盼在此一前瞻的架構基礎上,台灣能與亞太地區所有經濟體進行更廣泛、更緊密的合作互助,以共同促進太平洋地區的永續發展。
  敬祝大會圓滿成功,與會貴賓身心愉快,離開時都能對台灣保有美好的記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