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2年09月18日
總統參加國立暨台灣省公私立高級中學九十二學年度校長會議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參加國立暨台灣省公私立高級中學九十二學年度校長會議,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阿扁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國立竹北高中」和大家一起參加「全國高中校長會議」。對各位校長長期致力教育工作,為照顧好我們的孩子,讓學子們能正常發展而奉獻心力,在此阿扁首先要代表政府和人民向各位校長表示由衷的敬意與感謝之意,同時也先預祝各位校長、老師教師節平安、健康、快樂。
為了檢討過去十年「教改」推動情形,同時也規劃未來五年教育發展計畫,教育部在上個週末,召開「全國教育發展會議」,經過兩天綜合討論,一共獲得一百二十一項共識結論,其中包括:將五歲幼兒納入國教體制、教科書將改採部編和民編並行並啟動教科書評鑑機制、釐清教科書、能力指標和國中基測之間的關連性、基測的範圍限於各版本教科書共同交集的內容、推動高中職教育均質化為落實「十二年國教」奠定基礎、一年投入一百億元為目標提升高等教育品質,以及籌設大學評鑑專責單位,做為獎勵補助和退場的依據。
這些共識有的教育部已經在執行,有的是對現有措施再予以強化或調整,但最重要的是,這次會議是在最開放、最多參與,以及有最多元意見的情況下召開。教育的議題從學前教育一直涵蓋到研究所教育,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目標與定位,再加上整個社會快速民主化與自由化,以及面對愈來愈激烈的國際競爭,使教育的問題變得非常複雜而且敏感,「教改」的推動也就愈發艱難。
在此時刻,對於如何辦好教育,以及如何帶好每一位學生,首先就是要凝聚社會共識,儘量排除政治或選舉考量對教育發展的干擾,以理性專業的評估與建議,代替簡化和情緒性的口號,而這次的「全國教育發展會議」就是在這樣的立場與用心下召開,這樣的成就值得所有關心教育工作的民眾給予鼓勵與肯定。阿扁始終認為,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任何改革工作的推動,都應該依照「檢討、修正、再進步」的原則,不斷努力,並積極透過溝通與說服,爭取最大的支持與認同,而不是一味以對立和抗爭來凸顯自我立場,把所有的議題或訴求泛政治化,這只會使整個社會陷入無謂的內耗與紛爭。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一直是辦教育的宗旨與理想,讓想接受教育的人都有機會學習,同時也依據每個人的資質和潛能給予最適當的訓練與培養。但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是每一位家長最熱切的願望,導致我們的教育長期陷於「正常學習」與「升學主義」的角力之中。過去十年,為了減輕升學壓力對國中小學教育的扭曲與干擾,政府全面推動「教改」,希望透過對教育的鬆綁、入學方法的改革,以及學校數量的增加,讓國中小學的教育能夠正常化。在推動的過程我們獲得許多成就,但也產生許多缺失與問題,政府會很嚴肅面對整個「教改」所引發的批評與爭論,並負責任的進行調整與修正,但「升學主義」依然是台灣教育最根本的問題,還需要有更多說服工作和配套措施加以紓解和調整。因此,「教改」還是要繼續推動與深化,絕對不會因為有困難或有爭議,就全盤予以否定,甚至重新走回頭路。
另外,有關各位校長最關心的「十二年國教」,事實上,國民教育的延長,不論是向下延伸一年,或向上延伸,一直是政府推動教育工作最重要,也是最優先的議題。例如,過去阿扁建議發放的「幼兒教育券」,以及教育部透過補助拉齊公私立高中職學雜費等方案,都是邁向國教向下延伸一年或「十二年國教」的過渡準備措施,所以說國民教育的延長是老早就在研議和準備的議題,絕對不是因為選舉到了才開的支票。
「十二年國教」的實現,不但社會有非常高的期盼,也對於國中教育的正常化有關鍵性的影響。但由於現代教育的多元化,以及我國高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未來所實施的「十二年國教」可能會呈現更多元、更豐富的面貌,因此必須有更長時間的規劃與準備。長遠而言,「十二年國教」應追求免試、免費、非強迫的理想。在剛落幕的「全國教育發展會議」中,也已達成:「審慎規劃十二年國教,優先提升後期中等教育各類學校教育水準,促進高中職教育均質化與優質化,並進行高中職核心課程、學區劃分及入學方式的研議,….採階段性試辦、檢討及推廣」的共識。阿扁完全認同這種穩健和負責任的規劃,也會請政府積極投入資源充實高中、職各項軟硬體建設,以全面建立均質和優質的高中職教育環境,使「十二年國教」的理想早日實現。
高級中學位居於教育體系的關鍵地位,阿扁非常希望各位校長能秉持教育理想,以學生的發展為最高的教育目標,真正落實「教改」的精神,建置多元發展、公平優質的全人教育環境。我國是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國家,校長和老師在國人的心目中具有最崇高的地位,這是各位經年累月犧牲奉獻所建立的清望和聲譽。今天大家集中在這裡開會,阿扁除了預祝本次大會順利圓滿成功外,也要特別對各位校長和教師同仁的辛勞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與謝意,並祝各位與會貴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