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2年09月15日
「第一屆民主太平洋大會」會前記者會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召開「第一屆民主太平洋大會」會前記者會,向國人說明舉辦民主太平洋大會的主要目的及辦理情況。副總統強調,適逢九月二十一日「國際和平日」及九月最後一週為「世界海洋週」,此時舉辦以民主、和平、繁榮作為核心價值的民主太平洋大會,格外具有意義。
  記者會由總統府副秘書長吳釗爕首先說明大會的辦理情況。目前有來自二十三個國家、超過六十位的外賓,從本週起將陸續抵達台北市參加大會,今年的大會將由副總統及前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吉爾曼(Benjamin A Gilman)共同擔任主席,並邀請到一九九九年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孟岱爾(Robert A. Mundell),與副總統共同擔任開幕典禮之主講人,陳總統也將親蒞會場致詞。大會從九月十九日開幕典禮起,進行三天的分組討論,除專題演講外,所有與會來賓將就四大主題-民主發展、海洋發展、經濟發展與人類安全-進行分組討論,每一主題下又細分為三個子題,分別是,「民主發展」主題探討太平洋地區之民主化經驗、選舉與民主、全球化與民主鞏固;「海洋發展」主題探討海洋資源之開發利用、氣候變遷與海洋生態維護、海洋生物保育及漁業發展;「人類安全」主題探討人權與人類安全、人類安全之威脅、人類安全之途徑;「經濟發展」主題探討資訊傳播與資訊產業、金融與貿易發展、科技交流與合作;在分組討論後,大會將於二十一日進行綜合報告,隨後提出決議,簽署宣言,舉行國際記者會。
  副總統則指出,明天適逢聯合國開議,也是我國第十一度向聯合國叩關,雖然結果不可預期,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國仍需為加入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而努力。十一年前她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聯合國對台灣的大門雖然至今未開,但右邊大門「世界貿易組織」(WTO)已為我國而開,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左邊大門「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會為我國而開。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基於多年來推動國際事務的經驗,台灣應多主辦大型國際會議,不僅提高國際能見度,也讓台灣成為菲政府組織(NGO)的會議中心。此次的民主太平洋大會,除了捷克籍的與會者來自東歐之外,其餘二十二國的來賓都來自於環太平洋地區,其中不乏政界人士,更包括財經界的重要人士,這意味著民主太平洋大會不是只強調政治,而是全方位的關懷。她更表示,希望透過民主太平洋大會的舉辦,是台灣在國際社會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開始,更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民主太平洋聯盟可以成形。
  副總統並感謝所有民主太平洋大會的籌辦單位,包括台灣經濟研究院在所有事務工作上提供的技術協助,台灣民主太平洋促進會募集的民間資金,外交部對外賓的聯繫及接待,以及新聞局協助辦理國際宣傳。她並預告,在明年三月我國舉行總統大選之際,同時將進行國際性的「發現台灣」活動,邀請本次與會國家的青年代表,來台進行觀摩,以了解我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面向的發展,作為台灣國民外交的種子。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