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參訪高雄願景館,致詞肯定高雄市長謝長廷的卓越領導使「高雄起飛,願景實現」,而謝市長政績斐然,是所有市民都看得到、享受得到的,希望大家繼續給予支持,他也會力挺到底。
總統致詞內容為:
去年八月十六日,在全體高雄市民的見證下,啟動了眾所矚目的高雄舊火車站遷移工程。火車站也能「趴趴走」,這不僅在台灣是第一次,在國際上也是難得一見的大工程。當天阿扁也在現場,與謝市長一起參與這歷史性的一刻,當時阿扁心裏既興奮又感動,當然也有一點點的傷感,相信所有高雄市民的心情都跟阿扁一樣,對火車站的搬遷有些依依不捨,但是又滿懷期待。
在高雄市政府和交通部等各單位通力合作之下,結合國內外的先進科技與機械技術,在歷經十四天之後,這座高齡六十二歲,重達三千五百公噸的「帝冠式」建築主體,以水平四十五度移動了八十二點六公尺,終於落腳在目前的位置。而在短短的一年後,高雄車站歷經遷移、保存與再造,蛻變為今天的「高雄願景館」,以風華再現的面貌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在此,阿扁特別要對謝市長的魄力與遠見、高雄市府團隊的行政效能,以及交通部的努力合作,表示由衷的肯定與感激,大家不僅為國人保存了一個美好的記憶,也讓這份記憶可以通向未來,直到永遠。
從「高雄火車站」到「高雄願景館」,是「高雄經驗」創新與實踐的一個範例。高雄願景館的落成,不僅將歷史建築所凝聚的市民集體記憶,透過保存及活化,重新還原在每一個高雄人的生活之中;而且「高雄願景館」在未來的七年,將跟國家級的三鐵共構工區並存,成為市民與全國民眾駐足觀察城市變遷的據點,甚至是體驗我們國家變遷的最佳展示場所。
高雄市政府處理車站保存的態度,以及將老車站化身為「高雄願景館」的創意,證明了一個公共工程「文化創新」的可行性,顛覆過去傳統透過工程拆除興建、景觀破壞的刻板印象,而能結合科技與人文關懷,讓民眾更能從公共工程中釋放出發展願景,共同分享,共同關心,成為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溝通介面。因此「高雄願景館」的例子,是台灣在推動公共建設的歷程中極具意義與參考價值的典範。
從去年參加遷移儀式到現在,阿扁大概來過高雄十幾次,每次經過這座火車站,也就是現在的願景館,阿扁都忍不住要多看幾眼,看著它還安然坐落在熟悉的地方,除了欣慰,更感受到一種屬於高雄的特別活力。阿扁記得謝市長曾經說過,高雄不僅要爭第一,也要當唯一;高雄願景館的誕生,象徵我們高雄人對文化資產的尊重與珍惜,也展現了勇於創新的市民意識,終於締造出前所未有的城市創舉。過去我們常說「台灣經驗」、「台北經驗」甚至「宜蘭經驗」,現在我們應該把目光投注在「高雄經驗」上,去了解並欣賞一個值得尊敬的城市以及她的市民。
高雄願景館就像一扇城市櫥窗,從這扇窗口,我們看到過去,同時也望向未來,她是一扇時光之窗,也是一扇希望之窗、機會之窗。她扣連著高雄城市變遷的脈動,而且將繼續陪伴我們走過下一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