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9年12月14日
副總統參加扶輪社三四九○地區基隆分區七社聯合例會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中午前往基隆市,參加扶輪社三四九○地區基隆分區七社聯合例會,並應邀演講,由全球環境生態保護的觀點談台灣未來的發展。

  副總統表示,根據聯合國全球生態前瞻性的分析報告指出,百年前全球人口只有十六億,人類壽命平均只有二十三歲,現在全球人口已有六十億,壽命也增至六十五歲,再過三十五年至四十年,全球人口預計增至一百億。人口快數增加的結果,沼澤、草原、熱帶雨林、原始森林、農田等面積都將逐漸減少或消失,牲畜和農作也隨之減少;目前全球海洋的漁穫,已超過海洋自然生態所能負荷的百分之四十,也由於海洋遭受嚴重的污染,百分之五十八的珊瑚礁將會消失;森林的減少導致二氧化碳過多,現在臭氧層已破一個大洞,其面積有美國的三倍大,造成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熱氣無法消散,產生溫室效應,海平面也逐年升高,全球的生態平衡也起了很大的變化。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地球陸、海、空的資源都相當有限,本世紀就是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而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另外,統治者為鞏固自身的權力,大肆破壞人權。對這個世紀所犯的錯誤,我們要深刻省思,在新世紀中不要再犯,地球只有一個,大家要以宏觀的角度來看生態環境的保護、主權、人權等問題。

  副總統接著指出,台灣雖小,自然資源也相當匱乏,過去雖然歷盡艱辛,但在全民的努力下,克服了種種困難,現在我們人民的教育水準高,民主素養也很好,國民所得由五十年前的一百美元增加至現在的一萬四千美元,我們已經擁有人權、民主、和平、愛心、高科技等豐沛的柔性國力,成為世界的模範生,政權並在平和、理性的情形下轉移,這在中國歷史上乃屬空前,大家長期以來努力所獲致的成就,已受舉世肯定。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政權雖然已和平轉移,但有少數過去掌舵的人一直在搖晃台灣這艘船,想要奪回掌舵的輪盤,當前又逢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因此新政府的施政難免會遭遇一些問題,幸好政治人物及傳播媒體已開始反省,這是一個很好的出發。

  副總統說,新世代已經來臨,我們不應該浪費時間在統獨言詞之爭,台灣要能生存且能永續發展,就必須要有宏觀的視野,未來國家的界線已不重要,主權也只是相對的重要,歐洲已由經濟的整合走向政治的聯盟,不但資源一起分享,邊界人民也和平共處,而美、非、亞各洲也都有區域性的組織,唯獨東北亞沒有,希望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和台灣也能成立聯盟,相信對此一地區的安定與繁榮一定很有助益。

  副總統也指出,明年初即將試行金馬地區與大陸的小三通,未來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不只大三通,而是全都通,屆時兩岸將可透過該組織的機制,居於對等的地位,來談很多問題。然而在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對國內經濟也會造成很大的衝擊,因此我們要以全新的思維來看未來,並做最充分的準備以為因應。

  副總統也特別說明,未來我們將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根據大陸方面的統計,有二千八百萬大陸人民對訪台有高度的興趣,這是相當龐大的商機,我們也可藉此機會讓來訪的大陸人民深入瞭解台灣民主、自由的價值觀。桃園國際機場將是大陸訪客主要的入境地點,相信很多大陸人民會前往大溪、頭寮參觀兩位蔣前總統的陵寢,因此,她昨天特別會同桃園縣的觀光業者,前往大溪、頭寮兩位蔣前總統的陵寢,瞭解有關觀光的規劃。副總統也特別提醒大家要做好準備,讓大陸訪客在食衣住行各方面都能受到很好的待遇,讓他們對台灣留下最好的印象,這不但是很好的商機,也是最好的宣傳。

  副總統強調,台灣不再是大陸的邊陲小島,我們四面環海,擁有無限寬廣的海洋資源和空間,在二十一世紀中,我們必然要以海洋立國。基隆為一海港,未來一定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希望基隆要朝向海洋科技發展,並做好準備,以迎接通航後湧進來的大陸訪客。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