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9年12月13日
副總統參加「二○○○亞歐合作論壇」開幕典禮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前往圓山飯店,參加「二○○○亞歐合作論壇」開幕典禮,並以「一個開放的世界在二十一世紀中」(An Open Glob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為題致詞。

  副總統表示,此次亞歐合作論壇著重於亞太合作與安全議題,與會學者雖來自於不同的國家,但這個世界已成為地球村,大家共同關切的是世界和平的維持,遠勝於對國籍和種族的考慮。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再過十幾天,廿一世紀就要到來,我們雖享有空前的進步與繁榮,但也犯了可怕的錯誤,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損失。我們在本世紀中飽受暴力、戰爭、貧窮、人權侵犯和種族不平等的折磨,人類的尊嚴、平等、正義及和平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至少有五十至六十萬人死於二次世界大戰,其中大部分是平民百姓;貧富的鴻溝、男女的不平等、已開發國家和落後國家間的數位差距(digital divide),在廿世紀中繼續滋長,愛滋病、人權侵犯等問題在世界許多地方也愈趨嚴重,世界上有數十億人口每天僅靠二美元維生,在新世紀即將開始之際,我們必須理性且坦誠思考如何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不過,副總統也指出,本世紀在共同的人道和價值方面也有許多令人振奮的發展,例如民主的浪潮、冷戰的結束、資訊科技的發展等,對全球社會有巨大的貢獻。民主顯示了政治、社會、經濟的開放,冷戰的結束也使東、西之間的意識型態鴻溝消失,並擴大市場經濟的領域,以及增進了觀念、信仰和價值能夠自由、開放地交流,資訊科技的發展更縮短了個人、民族、國家和各洲之間距離,民主、市場經濟和資訊科技的確為全球社會帶來了相當的透明化和開放。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歐洲是現代文明的搖籃,現在則領先成立「歐盟」(European Union),在全球化的世代中擁抱了開放和包容的主流;歐盟是現代區域整合最具啟發性的範例,先從一九五○年代的「歐洲煤鐵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和「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到一九六○年代的「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y)及一九七○年代的「歐洲政治合作」(European Political Cooperation),再進而至今天的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換言之,歐盟發展過程是由經濟合作開始,透過單一市場,再演進到政治整合的邊緣。

  對於今年十一月廿日十五個歐盟會員國同意在二○○三年時,建立一支六萬人快速反應武力,以在戰亂地區從事維和或救援任務一事,副總統反問與會學者,曾經發生二次可怕世界大戰的歐洲,為什麼可以整合成為一個自由、開放和民主的地區,而且進而能合作維持和平?

  副總統接著提供了答案。副總統說,合作、參與者權利平等及對和平和愛的追求,是會員國共同的觀念,這也促使歐盟能成為開放的地區。自由開放的歐盟已成為模範,不只對歐洲地區深具意義,也提供亞洲和全球共存共榮的範例。

  副總統強調,廿一世紀將是一個「開放區域」(open region)的世紀,而歐盟由原來六會員國擴增至十五個即是一個明確的指標,有許多地方值得亞洲學習,亞洲各國應將國家領土主權擺在其次,以達成區域的繁榮與和平。為此,副總再次提出「亞洲國家聯盟」(A Union of Asian States)的構想,此一構想的實踐,不但可以整合亞洲地區,也可讓亞洲各國在世界事務中扮演更為有效的角色,同時也可提昇經濟效能,增進社會開放,並促進地區的和平。

  副總統認為,廿一世紀將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強調的是資源分享與合作,已成立半世紀的聯合國也應面對這個新事實,停止排斥和歧視,代之以包容、和平和愛的政治實踐。例如,台灣己是一開放的社會和真正的民主國家,但在聯合國一百八十九個會員國中,只有廿九個國家承認台灣,在開放世界的新世紀中,聯合國繼續對台灣這個國家的存在裝聾做啞、視而不見,這是相當荒謬的事。

  副總統表示,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說:「和平不是只和你的朋友談,而是必須和你的敵人去締造」,然而和你朋友及鄰居維持和平也的確同樣重要。

  最後,副總期盼與會學者的討論,有助於全球安全與和平的維護,同時也祝該論壇圓滿成功,與會學者在華停留期間愉快。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