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9年12月10日
總統參加台灣法學會成立三十週年慶祝大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應邀參加臺灣法學會成立三十週年慶祝大會,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欣逢臺灣法學會成立三十週年並舉行慶祝大會,水扁應邀參加這個盛會,感到非常高興,首先在此表達誠摯的祝賀之意,並藉此機會向所有致力於提升法學水準及落實人權保障的先進前輩,表達由衷的敬佩與感謝之意。
臺灣法學會原名中國比較法學會,自一九七○年十二月十日成立以來,始終秉持專業的素養及客觀中立的立場,致力於弘揚法治精神及宣導法學思潮,縱使在戒嚴體制之下,仍無畏權威,為爭取自由民主及推動人權保障,勇往直前。尤其在檢討動員戡亂法制、推動司法改革、爭取言論自由及協助美麗島事件受難者等歷程中,充分發揮道德良知,展現堅忍不拔的開創精神。個人身為法學會的一份子,深感與有榮焉。
弘揚法治的最終目標,在於維護個人尊嚴、確保基本人權,惟有貫徹法治的精神,民主與法治才有可能進一步深化並得以實現。本人自從參與美麗島案件的辯護工作以來,即追隨法學先進,一直為捍衛人權、爭取民主法治而奮鬥,深切體認其間過程的艱辛,今天有幸得到台灣人民的付託,承擔了領導國家的重責大任。本人一方面為民主法治在台灣逐步獲得實現感到欣慰,一方面也對於如何繼續推動落實人權保障,而備覺任重道遠。
十二月十日是台灣法學會週年慶也是國際人權日。五十一年前的今天,「世界人權宣言」在法國巴黎正式通過,人權的原則從此正式成為全人類基本的共識。人權思想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時俱進,而賦予不同的意涵。回顧中華民國在臺灣發展的過程,從政府統治的年代,民權抬頭的年代,到人權保障的年代,我們的人權價值,由以往對抗的文字獄、黑名單,到現在主張「在電影院看電影要關手機」,強調的已是人與人間要相互尊重與妥協。今天我們能在開放而有秩序的社會中,實踐民主法治的理念,享受自由平等的生活,是無數先進前仆後繼、義無反顧努力爭取的成果,而台灣法學會三十年來推動國家民主法治化的奮鬥歷程,可以說是台灣人民爭取自由民主及人權保障的縮影,本人僅在此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如今,臺灣已揮別悲情的歲月,正迎向充滿希望的未來;建構一個符合世界人權標準的法治社會,是國人一致的期望,更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任務。在座各位女士、先生都是社會的菁英,多年來,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的傑出表現,已經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寫下輝煌的一頁。個人衷心期盼,臺灣法學會的全體會員能秉持一貫的職志與信念,承先啟後,繼往開來,鼎力協助政府推動各項法治建設,提昇人權保障水準,使中華民國成為二十一世紀人權的新指標。敬祝大會圓滿成功,諸位萬事如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