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9年11月23日
總統接見愛爾蘭籍馬赫俊神父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愛爾蘭籍馬赫俊(Neil Magill)神父,肯定他對增進台灣勞工權益所做的重大貢獻,並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對他表達誠摯感謝之意。
總統說,馬赫俊神父不但是台灣勞工最好的朋友,也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老朋友,但卻在一九八九年遭當時政府強制驅逐,為此不當行為,總統也代表政府向馬赫俊神父表達最深的歉意。馬赫俊神父是在一九八○年接受聖高龍教會指派來台,一九八四年於桃園創辦「愛生勞工中心」投入勞工服務工作,一九八九年被遣送出境,來台前後將近十年的時間,為台灣勞工奉獻、犧牲,比許多台灣人還要愛台灣人。
總統表示,台灣是個處處有溫暖、有愛心的美麗島嶼,除了馬赫俊神父之外,還有像創辦新竹華光智能發展中心的葉由根神父、開設台灣第一所盲人學校的甘為霖牧師,以及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大衛父子等,都是最佳的典範;總統也藉著這個機會,向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為台灣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們,表達最高的敬意與謝忱。
總統也向馬赫俊神父表示,他是台灣勞工的兒子,來自勞工家庭,知道勞工謀生的辛苦,更了解保障勞工的權益是政府應盡的責任;但,除了保護勞工之外,也需要發展經濟,兩者並不衝突,也就是說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顧及勞工的權益。
總統進一步以飛機兩翼的引擎來比喻經濟發展與勞工權益的關係;總統說,飛機兩側引擎,要能穩定、均衡,飛機才能飛得更高、更遠,就像經濟發展與勞工權益也要「均衡分享」,方可持續、長久。
總統指出,每一個人都希望勞工權益的增進能愈快愈好,但是有時候也必須要考慮其他因素而不能趕得太急,如果跑得太快反而會跌倒,讓成果大打折扣;就好比勞工每週工時的問題,從四十八小時,一下子縮減至四十二小時,對企業的影響與衝擊不能不有所考量,所以希望從幾個月前勞、資所達成四十四小時的協議,開始做起,政府一定會顧及勞工權益,也盼請勞工朋友們能夠多加體諒與配合。
馬赫俊神父則對台灣的民主成就與陳總統在婦女等各種人權提升所做的努力表示肯定與推崇,他也同意勞工應與政府密切合作,以促成台灣經濟的發展。
總統也提及,在馬赫俊神父停留台灣近十年的時間裏,適逢美麗島事件發生不久後,台灣正處戒嚴時期,言論沒有保障,更遑論其他的人權,他也正是在這個時期被迫進入黑牢二百四十六天;而馬赫俊神父離開的十年間,是台灣民主開放變化最大的時間,更是他本身經歷最多元而複雜的十年,從立法委員到台北市市長,然後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然而這證明了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夠做到。
總統最後除對馬赫俊神父十年後再度來訪表示歡迎外,並對他關心勞工權益、重視人權與致力環保工作的貢獻,致上最高的敬意。
馬赫俊神父一行是在下午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