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9年11月09日
總統參加第五十四屆工業節慶祝大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應邀參加第五十四屆工業節慶祝大會,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日欣逢中華民國第五十四屆的工業節,個人特別感到愉快,能應邀參加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所主辦的慶祝大會,與各位工業界先進齊聚一堂。在此,首先僅對全體工業界先進多年來對國家社會所作的貢獻,表達由衷的敬意與謝意。
如大家所知,經濟的健全發展,乃是提升國民生活福祉的重要途徑,而蓬勃有生機的工業,正是繁榮經濟的主要動力。展望當前的國際政經情勢,知識經濟已蔚為潮流,各經濟先進國家,無不致力於提昇企業的競爭能力,運用本身的條件,營造知識密集產業的良好發展環境,締造更豐碩的經濟建設成果。身處世界經濟再調整的變局之中,台灣沒有遲疑躊躇的本錢;在各國競相邁入知識經濟的關鍵時刻,不分政府還是企業,不但要顧及眼前,更要能夠看到未來。
新政府之所以提出以十年為期,以建設知識化綠色矽島為目標的長程計畫,正是因為我們深切體認到: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主軸,勢必要以知識為主要動能,以創新、速度、價值為首要方法,帶動台灣產業結構的全面再升級。
知識經濟是不可迴避的歷史潮流,個人堅信我們國家必須走上這條路。我們需要企業以篤實堅毅的態度,打造適應新競爭格局的經濟和技術優勢,更需要政府紮實地由點滴作起,提供一個所有廠商有意願、也有能力提升創新能力的良好環境。個人在此必須坦白直言,知識經濟在台灣的發展,既有巨大的潛力,同時也面臨著緊迫的問題。
第一、相較於先進國家,研究機構與企業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仍然偏低。
第二、教育與職業訓練機構在培育人才與激勵創造能力上,績效仍有待提昇。
第三、我們現行的公司法及相關法令規章,所著重的在於防止弊端,卻對如何鼓勵創新與活力,因而有所忽略。
第四、基於知識密集產業對於高品質基礎設施的要求,我們在基礎設施品質的持續改進上,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個人在此願意特別指出,台灣發展知識經濟必須準備好四個必要條件,一是高創意的技術研發,二是高績效的人才培育,三是扶植新創企業、發展中企業和創業投資事業的法令環境,四是高品質的基礎設施。建立這四個必要條件不僅是財經政策的當務之急,也是新政府團隊必須要全力以赴的首要工作。
我們回顧台灣經濟成功的軌跡,不單是因為民間企業秉持著進取精神來提昇經營績效,也同時在於個別的廠商願意跳脫短期的一己利益,與夥伴攜手並進,為群體共同的長期利益而付出心力。個人深信,假如一個國家喪失了這種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的精神,在產業經濟上也不可能成長。知識經濟不但是全球化競爭的經濟,同時也是全球化夥伴關係的經濟,因此,我們更有必要來重新反省、重新凝聚這種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的台灣精神。
發展知識化的綠色矽島,這個願景,超越了政黨的藩離和地域的界限,也超越了公部門和私部門、產業界和學術界之間的隔閡。因此,這絕對應該是一項由全民共同規劃、由全民共同努力的國家施政方案。讓我們用寬廣的視野,來度過這個世界經濟變動的時代;讓我們彼此以不避諱的坦誠態度,直指問題的核心,共同為台灣的明天而奮鬥;讓我們融合他人的智慧,自身的經驗及學者專家的建議,更明確地為台灣經濟勾勒出前進的藍圖。
今日我們在此回顧台灣工業界過去的貢獻與未來的展望,個人希望,這個轉折的時刻,也會是工業界自我提昇的力量結合起來的時刻,一個我們共同歡迎一個更美麗的時代來臨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