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9年10月05日
總統參加第十一屆國家品質獎頒獎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出席第十一屆國家品質獎頒獎典禮,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非常高興能夠應邀參加中華民國第十一屆的「國家品質獎」頒獎典禮,首先,要向所有獲獎的企業楷模,表達個人由衷的祝賀與敬佩之意!

  國家品質獎頒發的一項重要目的,在於藉著國家品質最高榮譽獎項的頒發,一方面肯定企業界對推動「品質管理」的成就,另一方面也藉此來激勵所有用心經營、向上提昇的企業,從而形成一股重視「高品質」、「優質化」的企業經營文化,進而創造一個高品質的社會與強而有競爭活力的國家。十年來,國家品質獎的頒發,受到全國各界的肯定與重視,對於企業「品質文化」的塑造,以及國際產品形象的提升,相信有相當大的助益,個人在此對主辦單位,以及所有默默耕耘的企業,表示由衷的嘉許。

  不過,本人認為,追求品質的提昇,是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道理非常簡單,追求真善美,是人類共同的希望;而競爭則是激發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得到國家品質獎只是一個美好的起點,而不是企業追求的終極目標。得獎的企業應該繼續向世界頂級企業的目標邁進,去贏得更多的國際品質大獎,讓「台灣製」(Made in Taiwan)成為精美、優質產品的代名詞。這是改變外國人對我國整體形象觀感的一項利器。

  今天機會十分難得,阿扁想藉此提出個人心中對於「品質」的一點想法,希望能供各位參考,並相互惕勵:

  第一,提高品質不一定非得要以增加成本負擔為代價,企業界應設法注入創新、巧思、效率,運用新科技、新方法、新材質、新流程;加強雇主與員工的雙向溝通,鼓勵員工激發創意,改變員工的工作心態,激發工作潛能,如此才能確保全面品質的提升,並且能在不新增成本的前題下,創造更大的競爭優勢。

  第二,隨著服務經濟愈趨重要,以及消費者需求導向時代的來臨,美國國家品質獎的評審標準已由重視品質,轉變為重視顧客滿意度及企業整體的績效。國內服務經濟的比重也日趨重要,企業應該進一步擴大視野,強調價值鏈兩端價值的創造,尤其應思考如何創造一個足以讓顧客滿意、信賴、驚喜、貼心的服務;穩定、耐久而符合國際標準規格的設計;快速、便捷、高品質、高競爭力的運輸傳遞服務等,而不再僅僅侷限於傳統的產品品質管理,或惡質化的削價競爭。

  第三,現代企業經營環境日趨複雜,不過競爭的本質並沒有改變,而且只會愈來愈激烈。產品推陳出新,從研發到上市的時間不斷壓縮,商品的壽命也不斷在縮減中,企業獲利空間變得非常窄小,而且變得短暫。企業要生存,必須群體作戰,而且必須尋求與一條全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產業供應鏈(Supply chain)相合作,結合各自最具競爭優勢的部分,創造出獨特的「價值」與具區隔力的「市場」。同時,與競爭者合作,確立「競合關係」,如此才能有效降低庫存成本與快速回應市場需求,並提供顧客最滿意的服務。

  各位嘉賓,發展知識經濟,使台灣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綠色矽島,這是台灣在新世紀中別無選擇的一條路,但台灣有機會成功,台灣絕對具備成為綠色矽島的條件。在二十一世紀中,「全球化」無疑將是世界潮流趨勢,台灣是海島型經濟,經濟的發展必需順應世界潮流,而資訊及通訊科技的高度進步,尤其是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國際的距離拉近,形成一個沒有空間距離的全球市場,此一發展趨勢,改變企業經營與管理的方式,許多跨國企業紛紛透過「全球運籌管理」的觀念,運用全球各地生產資源來降低生產成本,將傳統水平或垂直分工的供應鏈,分散到世界各地,以強化競爭優勢。

  對台灣而言,雖已有部分產業隨著國際發展趨勢,紛紛轉變為委託運籌(ODL),國內的產業仍有相當大的比率仍在從事所謂的委託代工製造(OEM)或委託設計與製造(ODM),值此之際,如何協助國內的產業突破台灣經濟資源與市場的限制,向外延伸台灣的經濟力量,協助企業扮演整合運用全球資源的角色,是政府應作的努力。因此,政府已將目前國內在資金流、資訊流、物流等所遭遇到的問題,規劃完成一個具體的推動方案,這就是「全球運籌發展計畫」。希望經由「全球運籌發展計畫」,讓國內廠商立足台灣,利用全世界的原材料、零組件等各種資源,全球化靈活調度。個人深信,這項計畫的成功,絕對會是國內廠商邁向優質生產的最佳後盾。

  最後,本人要籲請獲獎的企業及個人代表,能夠成為高品質的種籽,回到企業界或公司,擴散你們的影響力,改變企業經營理念,追求永續發展,共同為提升台灣競爭力努力。預祝典禮圓滿成功,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