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中國時報五十週年社慶慶祝酒會
中華民國89年10月02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出席中國時報五十週年社慶慶祝酒會,並應邀致詞。致詞內容為:

  今天很高興出席中國時報創刊五十週年社慶的慶祝酒會,謹藉此對 貴報全體同仁長期為報業發展所作的努力付出與貢獻,並代表政府再一次表達最高的敬意與由衷的謝忱。

  如果時間是檢驗真理的最好方法,那麼五十年應該是夠長的觀察距離。站在今日的時空,我們回顧台灣半世紀以來的歷史腳步,證明堅持公義真理者終必顯現永恆價值。

  「誠實」是辦報的第一倫理,而報紙能否客觀、忠實地報導則是民主成熟度最重要的指標。中國時報的前身「徵信新聞報」創立於民國三十九年,那是政治風雨飄搖、社會噤若寒蟬的年代,在戒嚴管制的束縛下,出版媒體的批判精神普遍受到壓抑。當時,董事長余紀忠先生能以一介書生,秉持辦報救國的精神,在資源極其匱乏的限制下,發行量迅速成長,若非言論求真詳實,是沒辦法長期獲致讀者的支持並成為民眾獲取資訊新知的重要來源,對國內民智的啟迪、政治的民主化有非常具體而卓越的偉大貢獻。

  中國時報帶動了台灣的民主,今日也能夠與全民共享自由、開放的民主成果。惟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多元演變及國際情勢快速發展,社會大眾對於資訊的需求,愈形殷切。面對未來瞬息萬變、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報業界同仁尤須深切體認肩負傳遞文化訊息及反映社會脈動的神聖使命,致力於提升報導品質。就如阿扁過去曾經說過,媒體對於社會的責任就像一個朋友,必須友直、友諒、友多聞;友直就是要報導社會現實、事情真相,友諒就是要對社會、人文多一些關懷,友多聞就是要傳遞資訊、散播知識;唯有如此才能發揮其社會公器的真正功能。

  最後以「實事求是,見證歷史!」來與各位共勉,至盼 貴報繼續秉持關懷社會、服務人群的理念,共同為國家跨世紀的進步與發展攜手奮進。

  除此,個人也要再提三點,表達個人對創辦人余董事長的肯定與推崇之意。第一點,在好幾次的私下場合,余董事長告訴我,在民國七十七年蔣故總統經國先生過世之後,中國國民黨黨主席之爭,當時如果沒有余董事長的睿智及膽識,以及臨門一腳,我相信整個目前的歷史都會改觀。如果說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是民主先生,我們余董事長絕對是民主舵手,當之而無愧。當時若沒有余董事長的臨門一腳,可能李總統只有二年主政,而沒有後來的李登輝總統主政十二年,相信包括今天個人有沒有機會站在這台上,可能都有問題。

  第二點,個人非常感佩及為之動容的是,余董事長憂國憂時憂民,特別對兩岸事務有長期的觀察與期許,在今天的中國時報五十週年誌慶特刊,余董事長也期勉,唯有大決大斷才能開創和平、尊嚴的新局,中間有一段,也是余董事長私底下告訴我的故事,今天能夠見諸報端跟大家一起來分享,共同勉勵。那就是在去年余董事長九十大壽之後到中國大陸,去年的五月十八日跟中共江澤民主席的對談跟對話,相信對如何開創和平尊嚴的新局,有非常透澈的體認、觀察與方向。但由於在去年的七月九日有了一些變化,所以這樣的禮遇跟構思變成中斷。個人還是要再一次期許國人同胞能夠深思熟慮,要有宏觀遠見。能夠支持中研院李遠哲院長所組成的跨黨派小組,希望能形成朝野的共識,能夠凝聚全民的力量,因為我們認為,如果沒有這樣的基礎,我們要有大決大斷,要來開創和平尊嚴的新局,可能會受到一些限制和影響,我們希望大家能夠體認,不分朝野、不分彼此,因為國家的利益只有一個,人民的利益也只有一個,如何改善兩岸的關係,開創和平尊嚴的新局,固然阿扁要有大決大斷,但是沒有國人同胞的諒解和鼓勵支持,可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

  最後一點要強調的是,地球只有一個,台灣也只有一個,台灣經貿要永續發展,但是我們綠色和平的永續發展,其重要性絕對不下於經濟的發展。所以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能夠兼顧綠色革命的永續發展,以綠色為基礎,建設以人文為基礎的台灣智慧島、科技島,所謂綠色矽島,是我們跨世紀的新願景。非常感佩余董事長及時報文教基金會成立河川保護小組,十年如一日,對綠化台灣,為台灣的永續發展盡心盡力,讓我們真的非常感佩,非常感謝。再此個人以新政府的一員,要跟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保護小組繼續攜手努力,為保護一個綠色台灣而攜手共同努力。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