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9年09月25日
總統出席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第三屆第一次會員大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出席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第三屆第一次會員大會,並致詞。總統致詞內容為:
感謝各位委員、諮議委員先進的抬愛,推舉本人擔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的第三屆會長。經前兩屆的李前會長以及委員、諮議委員們的努力與貢獻,大力推展社區文化、鼓舞民間活動,文化總會的會務也才能與民間、政府的文化建設相輔相成。因此,首先請各位共同邀請前會長李登輝先生繼續擔任本會的名譽會長,前副會長陳奇祿先生、劉真先生擔任名譽副會長,前一任的委員、諮議委員先進們,希望也能擔任本會顧問,予以支持指導。
而在座各位新任的委員、諮議委員們,有熱心文化公益的社會賢達,有各藝文領域的學者專家,組成了國內企業界、公益社團、文化界的鑽石陣容,今後文化總會有各位的支持參與,及幾位副會長的協助,讓我們對文化總會未來的工作充滿信心。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國內優秀的表演團體,應邀到世界各國的藝術節或表演中心,得到滿堂的喝采與掌聲,這是因為他們具有特色,於是有自信,於是有自尊。精采的文化藝術在國際舞台上的曝光度,是最快形成「台灣」的意象與品質最佳方式。但是所謂的文化自信並不是只建立在出國表演次數,更需要的前提是如何呈現自己的特色,以智慧守住傳統的美質,進而創新,然後才能建立文化自信,擠入世界文化版圖,也就是立基本土,接軌世界。
島嶼的台灣,四面環海,洋流拉扯,可以被封閉隔絕,卻更可以變成四通八達。
年輕的台灣,由於新生的地形、特有的物種、共存的族群,而充滿了活力。
因此,不論是地方文化、庶民文化、或是精緻文化,不論是原住民文化、漢文化以及外來文化,這些豐美多樣的元素,都是台灣文化整體的一部份。正如個人在五二O就職演說中提到,讓多元族群與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感通,讓立足台灣的本土文化與華人文化、世界文化自然接軌,創造共同的機會,創造「文化台灣、世紀維新」的新格局,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責任。
盼望未來的文化總會能在過去已奠定的基礎上,繼續在社區文化、鄉土民俗、文學藝術以及兩岸、國際的文化交流上用心用力,並在政府與民間文化社團的溝通協調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發揮協調者、平衡者的「文化推手」功能;負責會務的同仁,必須朝專業化、功能化、年輕化來做調整;未來的會務工作,更應走入鄉土社區,致力平衡長期以來的南北失衡、重藝輕文、精緻與普羅文化差距過大的現象,使文化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使台灣成為富而有禮、慧而有情的公民社會。
除此,個人也認為文化建設是國家建設中最重要的項目,我們應秉持多元、尊重、本土、國際、永續等五大原則,讓文化建設更為精進。之前,本人提出要推動設立「總統科學獎」,在此,本人也希望文化總會能規劃設立「總統文化獎」,以給予有傑出表現的文化工作者,更多的鼓勵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