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9年09月22日
總統副總統偕同視導漢光十六號演習裝校後備戰鬥群編成校閱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偕同呂副總統秀蓮女士前往新竹湖口,視導「漢光十六號演習裝校後備戰鬥群編成校閱」,並對參演部隊精神講話,內容為:

  今天很榮幸來到湖口閱兵場和大家見面,內心感到非常感動與敬佩。各位此次因應漢光演習動員召集到部隊接受為期五至七天的訓練,擔任保國衛民的神聖任務,可說是一生之中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剛才校閱中各位所展現的高昂戰志與壯盛軍容,足以證明個人所看到的乃是一支軍紀嚴明、訓練有素的勁旅,在此,個人要對各位積極投入演訓所作的努力及卓越表現,特別表達肯定與嘉勉之意。

  我們都知道,中華民國之所以能夠創造舉世稱羨的政、經奇蹟,能夠有尊嚴地站在國際舞台,並且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國軍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今日,我們面對中共武力犯台威脅以及未來世局的詭譎多變,唯有建構足以確保國家安全與區域穩定的國防武力,才是維持國家永續生存發展的唯一憑藉。記得本人月前在視導陸軍總部講話時曾經提到:「台澎防衛作戰若海、空軍無法獲得決定性戰果時,地面部隊即是確保國家生存的最後決勝戰力。」因此建立可恃的陸上戰力,是國防建設重要的目標之一,而大家都是陸軍的一份子,是國防武力的支柱,毫無疑問地各位肩負了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責大任,今天個人特別要藉這個難得的機會,提出幾點意見與大家共勉:

  一、堅實後備動員戰力,奠定台海穩定基礎:

  自本人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以來,主張兩岸應秉持「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的原則,作為兩岸關係正常化的開端,對海峽兩岸緊繃的關係,一直採取善意的呼應,期使兩岸人民能免於戰爭的危害,因此,追求國家永久和平與永續生存發展,不僅是政府的施政目標,更是本人必須承擔的責任。國軍面對中共不斷擴張軍力的威脅與挑戰,為了確保國家的生存及維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我們必須持續加強國防武力建設。從近代「以阿戰爭」及「波灣戰爭」等戰爭經驗顯示,以色列及美國軍民由於平日保有高度的憂患意識,與強大的後備動員戰力,因而能肆應戰爭的發生及進行,最後也贏得戰爭的勝利。這也充分顯示,平時擁有龐大的現役兵力已不符合先進國家的建軍趨勢,而是應保有相當數量訓練有素、有戰力的後備動員部隊作為國防的主力。陸軍執行精實案編成了各種聯兵旅型態的戰鬥部隊,而其中守備聯兵旅多靠動員編成,台澎防衛作戰所需地面兵力,亦大多由後備軍人所組成,足以顯示各位在地面作戰中所擔負的角色與責任是多麼重要,因此國軍致力於強化後備動員戰力,所培育高素質的後備部隊,不僅可作為常備部隊的支撐、國防武力的後盾,更是穩定兩岸關係的基礎;可見,此一建軍政策是相當正確並值得肯定的。

  二、落實全民防衛動員,發揮總體國力:

  台澎防衛作戰具有「同島一命」的特質,戰爭一旦爆發,就沒有前方、後方的分野,必須軍民一體,寸土必爭,大家共同來確保我們的家園。所以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全民作戰能力與意志的強弱,唯有強固的全民力量與國人高度的憂患意識,才是嚇阻中共武力入侵、確保國家安全的唯一保障,這也就是「全民國防」的觀念。換句話說,未來台海戰事,已不是單純的軍事武力戰,而是「總體性的防衛」戰爭,也是全國民眾參與的戰爭,要實踐全民國防的理念並將之轉化為具體作為,唯有先從健全全民動員運作機制起步,從軍隊動員擴大到國家動員,達到「化民力為我力、融我力於戰力」的目標,將民間豐沛的資源完成調查、編管,戰時由動員機制運作整合,用以支援軍事作戰。而落實這項工作的關鍵,首在建立社會大眾「全民關注、全民支持、全民參與」的全民動員共識;各位後備同仁,這項重責大任就在各位肩上,也希望各位回到工作崗位後能廣為宣傳,爭取民眾認同,大家一起為積極推動「全民國防」之理念而努力。

  三、精實後備部隊訓練,厚植戰力基礎:

  軍隊以作戰為主,部隊以訓練為本務,唯有平日精實戰備訓練,才能確保戰時能克敵致勝。陸軍依「精簡常備、廣儲後備」的建軍政策,現役部隊已漸次精簡,廣大的後備動員部隊,就成為未來地面防衛作戰的主力。在今日武器裝備日趨精密,戰術、戰法不斷創新的戰場環境中,義務役人員在役期內戰鬥技能達到精熟境界已不容易,而各位自退伍離營,歸鄉投入社會建設工作,軍事專長日漸生疏,若平時不訓練,到戰時倉促動員成軍,將無法恢復應有的戰力。因此,為了能保持各位軍職專長的熟練,奠定戰時臨戰訓練的基礎,國防部以動員教召的方式,召集大家回到部隊,藉標準訓練模式,重溫軍事戰爭技能,熟習戰備任務,希望藉「動員作業精、部隊編成快、戰力恢復速」等動員作業三大程序,整備出高素質、戰力強的動員部隊,確使人員、裝備、訓練戰力三項要素緊密結合,以達成「及時動員、及時作戰」的任務目標。

  個人要特別肯定這次各位均能遵守「聞令應召」的守法精神,尤其是大家均來自同一縣市,編組在同一部隊裡,更應凝聚部隊向心與團隊士氣,建立「保鄉、保產、保國」捍衛自己家園的觀念,真正成為陸軍地面戰力堅實的後盾。

  四、落實國防與民生結合,廣儲動員能量: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經濟發展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所追求的國家目標,這也是檢驗國力的重要指標。我國當然也不例外,在國家安全必須確保的前提下,為能兼顧國家經濟建設,採「平時養兵少、戰時用兵多」的政策,平時以最少的兵員守衛國土,將年輕精壯的青年投注於經濟建設,以厚植國力;戰時藉週密的動員制度,將社會精英、優質化的後備軍人動員編成部隊,參與軍事作戰。因此後備軍人對國防安全乃負有神聖的使命與責任,雖然積極投入社會從事民生建設發展,但同時亦應發揮對國家的大愛,展現後備軍人「支前安後」的角色,平日為社會的中堅,戰時為國防的主力,落實政府全民國防政策,達成「國防與民生」結合的目標。

  國家沒有安全,社會就沒有安定,百姓也談不上幸福;因此,唯有堅實的國防力量,才是社會繁榮與進步的基石。本人的國防政策,就是希望能藉整體國力的提升,構建堅實的國防力量,作為社會繁榮,國家生存的保障,因此如何使全民國防的理念化為具體行動,乃為全體國人亟待致力的目標。在此,對各位後備同仁長年為國家社會的貢獻與守法敬業的精神,再次表示誠摯的敬意與謝忱,更期盼國軍官兵弟兄,一本以往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犧牲的精神,在建軍備戰工作上,全力以赴,建構成為國人所信賴與支持的新世紀鋼鐵勁旅。最後,祝福大家
身心健康、萬事如意,國軍建軍備戰勝利成功,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