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9年09月22日
總統接見扶輪社三四八○區青少年交換委員會代表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接見扶輪社三四八○區青少年交換委員會代表,除對所有參與此一交換學生計畫的接待家庭、學校與國際扶輪社的工作人員,表達感佩之意外,並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向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青少年朋友們,表示最誠摰的歡迎。
包括日本、法國、美國、德國、芬蘭、比利時、巴西、俄羅斯及秘魯等國的交換學生,在總統抵達會場時即熱情地鼓掌,歡迎總統蒞臨,總統則回以親切地問候,竭誠歡迎他們的到訪。
總統在隨後的致詞指出,國際扶輪社是全世界第一個服務性社團的聯合組織,共有一百一十七萬多位社友,遍及一百六十多個國家。自一九○五年哈里斯先生創社以來,即以追求博愛和平的社會理想為目標,聯合熱心公益的朋友,致力推動社會服務,並積極促進國際間的相互了解與親善合作,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社團之一,深獲國際社會的讚譽與肯定。
總統稱讚說,扶輪社三四八○地區本於此一宗旨,推動扶輪國際青少年交換計畫,藉由青少年學生在交換國為期一年的生活體驗與學習,認識異國文化,消弭彼此的隔閡,增進了解,建立友誼,進而促進國際間的和平、合作與繁榮,具有深遠的意義。
總統表示,在場的所有與會代表,不論是年輕學生,或是接待家庭,獲得的經驗,不只是與外國人或外國習慣「接觸」,更要「相處」,於是學習到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認識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種,也觀察到不同的生活習慣自然形成不同的民族性格。總統舉例說,當我們在德國發現地鐵、火車與公車的時刻表是環環相扣的時候,就不難了解為什麼他們製造出來的機器必定精準;相對的,當他們在這裡看到24小時的便利商店、或是隨手可招的計程車,也不難了解此間人們的彈性。
因此,總統認為,每一種表面現象之後,都有一個文化事實。只有在發現了人類文化的多元之後,我們知道了包容,而「所謂的既定印象、甚至是偏見,都變成了了解。」
總統進一步向訪賓說,大家經過這番學習,對於文化的差異,都將具有更寬廣的角度,舉一反三,回到自己的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對於自己的同胞,也會是更具寬容與關懷,在異中求同、在同中尊異,這才是最珍貴的影響。
總統指出,隨著交通和資訊科技的發達,地球村的時代已經來臨,而青少年朋友都將是新世紀的主人,掌握世界文明發展的方向。相信,透過這項交換學習的經驗,定能更深刻體認並強化扮演世界公民的意識和責任,學習開放自我,接納全世界,不但關心國內事務,更能關心世界的發展。
總統並期盼所有青少年交換學生朋友們在臺期間,能深入暸解臺灣社會的風土人情、文化特質以及臺灣民間的旺盛活力,留下美好的回憶,未來成為臺灣在國際間的親善種籽。
至於本國的青少年朋友們,總統表示,他們在歷練了異國生活與學習的經驗,相信皆已大幅拓展了個人視野,收穫豐富,希望今後能進一步發揮同儕間的影響力,引導青少年朋友們學習做一個新世紀的好公民,地球村的好夥伴,共同為促進世界和諧發展,增進人類福祉而努力。
扶輪社三四八○區總監郭肇盈致答詞時首先感謝總統的撥冗接見,並表示,國際扶輪社是以人道服務為精神的國際社團,長久以來即以建立人類間的友誼而努力,因為他們相信友誼可以消弭懷疑,更可以促使彼此相互瞭解,同時在邁向新的二十一世紀時,所有扶輪社員們將會更團結、更努力來開拓更寬廣的友誼空間,以促進國際交流。
美國學生代表Melissa LEFF接著以中文致詞,感謝總統的接見及接待家庭與工作人員的熱誠接待,她表示,希望在台的一年時間,能學好中文,並結交很多好朋友,進而把台灣介紹給全世界,相信這將是他們此行最難忘、寶貴的經驗。
扶輪社三四八○區青少年交換委員會代表與交換學生們,下午前來總統府接受總統茶會款待,總統府代秘書長陳哲男也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