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9年09月19日
總統接見九二一震災外國救難人員代表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接見九二一震災外國救難人員代表,對他們在我國去年九二一震災發生後,無私無我地協助救災,表達最真摯的謝忱,並宣布將九月二十一日訂為災害防救日,除做為紀念,更期盼能提高國人對防災救治觀念的建立。

  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土耳其與法國等國家救難人員組成「關懷‧感謝‧台灣行」活動,專程再來台灣,他們關心台灣在九二一震災後的重建,並將探望在震災中獲救的災民,充分展現大愛無國界的真諦。

  總統致詞時表示,九二一大地震是歷史上的不幸,當然更是台灣的大災難,不僅震碎了很多家庭,也撕裂了台灣的地形與地貌,但是,若由另一角度看,這次震災也讓很多原本互不相識的人有了彼此認識的機會,更讓原本互不關心的人,相互關懷。

  總統也讚許所有救難隊代表不畏險阻,勇敢的精神表現,因為他們在震災發生時,第一時間內由世界各國奔抵災區,也因為救難而與我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一年後重新踏上台灣土地,來為台灣人民加油、打氣與鼓勵,讓人相當感動。

  總統指出,所有救難隊人員來自不同國家與組織,有著不同膚色,但只因為「救災」,超越種族、膚色與國界之分,真正是大愛的表現。

  總統並以電影「鐵達尼號」為例表示,影片中男女主角深刻的愛情,為這場大災難增添了許多美感,相信在九二一震災中,也因為所有救難人員所建立的堅定友誼,而活化了台灣人民的心靈,這無非是大家所做的偉大貢獻。

  總統告訴訪賓,九二一大地震為台灣造成重大的損害,包括超過一萬人死傷,十萬五千戶房屋全倒或半倒,以及二千億財產的損失,很多家庭因此破碎了,很多心靈也因此無法獲得彌補,但是,台灣人民表現出的勇敢,尤其是災區災民的堅強,我們已然由廢墟中走出,重新站起來,相信我們有絕對信心,邁開腳步,為重建家園而攜手努力。

  總統進一步指出,再多的統計數字,絕不只是數字而已,每個數字代表的是一則又一則感人、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我們希望早日走出地震陰霾,因此,政府將九月二十一日訂為災害防救日,在幾天後的第一個九二一週年紀念日來臨時,期盼所有國人記取九二一震災的教訓,瞭解平時準備、訓練與防災觀念的重要;而當日並將舉行演訓,總統也請在座的國外救難隊代表屆時給予指教批評。

  此外,總統也指出,台灣地處地震帶,一定會有地震發生,就如同每年的颱風來襲一樣,都是無可避免的天災地變,即使如此,我們仍不應懼怕,而應勇敢地面對與接受,如此才能安然渡過災難,相信這也是台灣民眾應有的體認。

  訪賓則皆代表各自國家感謝總統的撥冗接見,並表示,台灣雖因震災受到重大傷害,但台灣民眾所表現出來的堅毅,讓他們印象深刻,此行除了舊地重遊,就是為了瞭解台灣災後的情形,而此間人民對他們的熱誠接待與歡迎,讓他們返鄉的行囊中裝滿了台灣民眾的友誼。

  另外,訪賓也請問總統,對中華民國而言,九二一震災是否是一個契機,讓政府能更加強平日的防救措施與工作的進行。

  總統則表示,九二一震災是個沉痛的教訓,也是寶貴的經驗,我們一定會永遠記住這一天,並促進災害防救法等相關法規早日立法實施,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救災防治工作進行上,一定能有更積極、精進的作為。

  總統同時強調,所有救難人員代表能夠相識,絕不是因為我們期待大災難的發生,相反地,我們希望永遠不要有災難,但是,這卻是不可能的,因此,平時的演訓、防範就顯得益為重要,我們必需做好相關工作,讓災害可能帶來的死傷與衝擊減至最低、最小。

  總統並表示,我們會永遠記得九二一這數字,也希望九二一這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能讓台灣成為一個志工社會,促使志工運動更加蓬勃發展,不但關心自己的國家與土地,更能推己及人,不分國家、種族,隨時出現,讓世界各地需要我們的國家都能看到來自台灣的志工團體。

  九二一震災外國救難人員代表今天下午在內政部消防署副署長柯欽郎及立法委員蔡煌瑯的陪同下,前來總統府接受總統親自致謝,總統府副秘書長簡又新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