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9年09月18日
總統蒞臨「法治與法治觀念在亞洲」研討會致詞
陳總統水扁先生於今天上午參加「法治與法治觀念在亞洲」研討會,並應邀致詞,致詞內容為:
個人非常高興,今天能應邀參加「法治與法治觀念在亞洲」研討會,與各位法學界的碩彥菁英相聚一堂。個人藉此機會,要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表達對各位與會專家的感佩敬意及歡迎之意。
個人自從參與美麗島案件辯護工作以來,就一直為捍衛人權、實現完整的民主法治而奮鬥,經過二十年的艱辛努力,今天有幸得到台灣人民的付託,承擔了重責大任。身為律師總統,個人一方面為民主法治在台灣的逐步實現而欣喜,一方面也對於普遍落實人權保障,覺得任重道遠。
回顧過去,台灣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政府部門公權力過度膨脹,特權團體不惜扭曲法令,以獲取不法的利益,致使法律形同虛設,司法欠缺獨立而公正的力量,造成人權侵犯、法治不彰的現象。法治的實質正義理想逐步淪喪,不但關心人權的人士不免心懷挫折,也使得多數民眾無法信任法律制度。
許多人常說,對東亞社會而言,法治觀念不足,可說是從傳統社會轉化為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的不健全現象。不過,既使是轉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我們也不必悲觀。台灣政黨輪替與政權和平轉移的事實,證明大多數人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法治的優先性與重要性,而決心讓台灣由威權的人治體制,向民主的法治體制轉變。台灣現在真正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是要不要去落實法治,而是怎樣才能真正落實法治。
站在新的歷史轉折點上,回顧戰後的歷史,台灣經驗給予了世人一個深切的教訓:要創造健康的現代社會,民主與法治就不能分離開來。我們可以說,現代的法治,必然只可能是民主的法治;現代的民主,也必然只可能是法治的民主。民主與法治,不僅要結合起來,更重要的,兩者還必須同時並行發展。
在提昇法治的努力上,今天的台灣擁有華人社會中不容錯失的良機。個人深信,健全法治對於民主社會的生存發展,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而要完整落實法治的原則,要求違法者承擔起法律責任,也絕對是必要的。因此,新政府把掃除黑金,杜絕賄選當成是目前最重要的施政目標。這些施政作為,對於台灣的經濟與政治,將具有正面而深遠的影響。經濟上,有助於建立透明的市場機制,給所有企業一個公平競爭的經濟環境;政治上,則能促使台灣依循一般民主國家的常態,建立政黨公平競爭的清明政治。
個人一向認為,唯有堅持法治的精神,台灣才可能實現民主與人權的進一步深化。面對推動健全法治的工作,新政府沒有任何畏懼退卻的理由跟藉口。可是,個人也要特別強調,任何健全法治的行動,在追求實質正義的同時,也應該兼顧程序正義,在實質正義與程序正義之間找到平衡點,因為沒有程序正義就沒有實質正義,程序正義的追求及貫徹是人權保障最重要的關鍵及基石。
此外,掃除黑金,杜絕賄選,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恢復對司法獨立的尊重。司法獨立,也是新政府全力以赴的終極目標。確保司法部門的獨立,免於行政干預,對台灣成為完整的法治國家,乃是至關重要的首要之務。新政府必須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讓尊重司法的價值觀,根植於每一個政府機構之內。
在台灣轉化為現代法治國家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重建人民對司法的信心。也因此,新政府成立了人權諮詢小組,希望藉此提昇我國人權保障的水準,能與國際人權保障的共通標準接軌,最終達成使中華民國能以人權立國,並成為廿一世紀人權新指標的境界。
環顧當代的世界,對民主與法治的追求,早已超越了國界的限制,成為國際社會與區域組織共同的關切議題。為了保衛自由,我們必須保衛民主和法治。這句話,適用於國內政治,同樣地,也適用於國際政治。不論在國際或區域的層次,追求民主與法治的均衡發展,固然對促進東亞的和平、自由與繁榮,給予了非凡的機會,讓東亞能成為一個建立在正義、民主和法治的價值觀上的大家庭,但也對所有關切台灣和東亞的人士,構成了一項巨大的挑戰。相信經由各位在研討會中的熱烈討論,我們不僅會對於法治與法治觀念在台灣,乃至在亞洲的發展前景產生更深的認識,也將對健全法治與東亞的和平、自由、繁榮之間的密切關係,有進一步的體認。
最後,個人要再次對各位投身法治工作的熱誠,表示最誠摯的敬意,並祝研討會順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