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9年09月01日
總統出席國家品質月大會暨第十一屆品質優良案例獎頒獎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前往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參加八十九年國家品質月大會暨第十一屆品質優良案例獎頒獎典禮,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個人很高興能應邀前來,參加今年的國家品質月大會暨第十一屆品質優良案例獎頒獎典禮,並且有機會與各位佳賓先進,國內產業界的菁英交換個人對於產業發展的一些看法,感到非常榮幸。
今年第十一屆的品質優良案例獎,除了延續以往的主題,還特別增加了關於「創新、速度、價值」的主題。在新政府提出「知識經濟發展方案」的同時,主辦單位標舉出與知識經濟密切相關的新價值,做為國家品質月的主題,個人尤其感到意義深遠。
以知識為本、以「創新、速度、價值」為核心的新經濟型態,造就了規模空前的競爭,也帶來了新的機會。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先生日前才指出,在發展新經濟方面,目前只有台灣和以色列具備足夠的初步條件,發展成明日的矽谷。對李光耀資政的高度評價,個人在此要表達最誠摯的感謝之意,可是,個人仍然要提醒大家,台灣絲毫不能驕傲自滿。
我們常常忽略了,台灣之所以發生政黨輪替,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要求改善生活。我們必須嚴肅正視這一項事實:台灣陷入經濟停滯的狀態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了!台灣一九九八年的每人生產毛額,只有一萬兩千三百三十三美元,等於倒退了四年,回到了一九九五年之前的水準。甚至,到了一九九九年,台灣也僅僅勉強超越了一九九六年的水準。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同樣是受到東亞金融風暴的衝擊,一九九八年日本的每人生產毛額還在三萬美元以上,而新加坡與香港都尚且維持在兩萬美元以上的水準。從三萬美元,到兩萬美元,到一萬美元,對擺在眼前的巨大差距,我們不能視而不見。
很明顯的,台灣的經濟已經走到了一個叉路口,眼前發展的道路有兩條,其中一條通往緩慢的衰退,另一條則朝向長期的繁榮。我們必須體認到,不僅台灣,全世界都正處於新舊經濟交替的調整時期。未來五到十年之內,產業不斷的變革,勢必如同大江大浪迎面而來,嚴厲考驗我們的經濟與政治體制。
新政府成立以來才三個月多,在這段時間中,財經單位運用了各種短期措施,力求穩定資本市場與金融經濟秩序。針對這些短期措施,有些人因而問:在新政府眼中,究竟是傳統產業重要?還是高科技產業重要?今天藉此機會,個人要對這些質疑提出一點釐清。在全球競爭的時代,選傳統產業還是選高科技產業,這種二選一的選擇題本身就是過時的、誤導的觀念。其實,關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我們唯一應該問的是:台灣的企業到底有沒有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優勢?
台灣要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大國,就必須自我突破,去開闢走向知識密集產業的出路。人民要提高所得,企業要增加利潤,政府要解決財政困難,台灣要走向世界,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政府與民間攜手,捲起袖子,不畏風險,正面迎接挑戰,一起把餅做大!
在各國競相邁入知識經濟的時刻,財經政策不但要顧及眼前,更要能夠看到未來。打造企業的新競爭力,才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奠定台灣經濟長期繁榮的基礎,才是新政府財經政策的靈魂。對於擴大整體產業的知識競爭優勢,政府有不可或缺的積極角色;對於協助創新能力受限制的企業,從事新技術、新產品與新利基的開發,政府更有不容推卸的重責大任。
個人在此要特別期許政府各級單位,傾聽所有企業不同的聲音,不分是高科技還是傳統產業,不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積極研擬、推動有效的方法,協助企業突破包括資金、技術、人力、行銷及管理在內的經營瓶頸,以創新、速度、價值,來凝塑市場需求;以知識為本,創造新的市場機會。
推動知識經濟是建設台灣成為綠色矽島的重點工作。個人殷切期待,政府不僅要協助個別的廠商提升品質,更要全面檢討現行的公司法及相關法令,扶植新創企業、發展中企業和創業投資事業,建立蓬勃活力的創業精神,提供一個所有廠商有意願、也有能力提升品質、提升創新能力的良好環境。
政府施政與企業經營一樣,既要堅持平實的品質,也要追尋更好的創意。品質與創意是台灣這個品牌最重要的資產,我們分享同樣的夢想,而且也將為這個夢想一同奮鬥,共創新的繁榮願景。
新手上路,三個月已成過去,接著是新路上手,這不是喊口號,而到要劍及履及,說到做到,個人也會給新內閣更大的壓力,我們要有一些新思維,新做法,我們也相信有心就有力,我們要請新內閣傾聽工商企業界真正的聲音,而且要劍及履及,做有效的改善和提昇。當然,個人能力所及,及在憲政體制之下,也會給予大家更多的關注,新政府、新內閣絕對不會讓工商企業界失望的。
最後,本人要再次對大家提升台灣經濟競爭的努力表示感佩之意,也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