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9年08月28日
記者會答問實錄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廿八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在總統府大禮堂舉行就任後第三次中外記者會,就大家所關心的議題交換意見、加強溝通。有關記者會全程內容如下:

陳代秘書長致詞:

總統、簡副秘書長,以及各位記者女士、先生,大家早安!

  首先,竭誠歡迎大家來到總統府參加今天的總統記者會。

  大家都知道,本次的記者會原先是規劃在總統返國當日,也就是八月二十六日舉行,但因為台灣遭逢十多年來最大的颱風碧利斯侵襲,總統身在海外,卻心繫國人、關切災情,因此決定提早一天回國,並在二十五日下午三點返抵國門後,立即前往南投災區訪視,第二天又到花東地區訪視,所以把記者會延到今天舉行。而對於延期所造成各位記者女士、先生們不便之處,我們要跟大家說抱歉。

  我想大家一定非常關心總統就任後第一次出訪的「民主外交、友誼之旅」所獲得的成果,以及總統對國內重大問題的看法。現在,就先恭請總統致詞,在總統致詞結束後,再請記者女士、先生們發問。

總統致詞:

陳代秘書長、簡副秘書長、各位記者朋友,大家早安:

  前後十三天的「民主外交、友誼之旅」,能夠順利圓滿結束,個人非常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陪同與指教,當然更要感謝長榮航空的專機服務,也感謝我們外交部與駐館相關同仁的事先規劃和執行,特別也要感謝美國及其他六個邦交國在相關方面的安排與配合,當然更要感謝多位不分黨派的立委先進以及工商企業的領袖們能一起同行。

  這次的出訪,事後證明先前的一些疑慮與不安只是多餘的,在出訪期間,國內的政局穩定,政務的推動非常順利,特別是大家所關心的兩岸關係,也沒有因為這次的元首出訪而變成緊張或惡化,尤其中共北戴河會議,原先很多人預期可能會有一些不利於台灣的言行作為或結論,事實證明很多都是過慮的。這次的出訪,談成果不敢當,但是對我個人、對台灣、對中華民國來講,我們得到很多寶貴的經驗,而且也讓很多人在觀念上與思維上,可以做一些調整與改變。個人有一些感到欣慰的事情,也有一些非常感動的事情,當然也有一些觀念上的改變,過去我們對一些友邦不是那麼瞭解,這次也讓我們有機會實地瞭解國家外交的處境,以及進一步瞭解站在第一線的外交尖兵努力與貢獻。個人欣慰的是在健康方面絕對可以禁得起考驗,在回到國內之前,我特別請教了這次隨行的醫護人員,在這前後十三天中來求診的有幾位,他們說有六十位以上,但其中有六成是記者朋友,我個人則沒有看過一次醫生,也沒有麻煩任何一位醫護人員,能夠快樂地出門、平安地回家,中途儘管時差的關係或者在飲食方面有些不習慣,但我們仍然可以安然渡過,這是個人感到比較欣慰的地方。

  在這次出訪過程中,我們真的沒辦法想像這些友邦國家對我們的歡迎與重視,不得不為之動容。就像多明尼加梅西亞總統,他在接受各國慶賀團的致賀時,拉著我一起接受恭喜,並幫我介紹這次前來的各國佳賓;也真的沒有想到,尼加拉瓜阿雷曼總統,能夠破例特別到機場歡送我,這是從來沒有過的,縱使美國柯林頓總統到尼國訪問,也未曾做這樣的破例;哥斯大黎加羅德里格斯總統邀請我們到他家裏共進早餐,也幫我們介紹要代表他的政黨出馬角逐下屆總統的人選讓我們認識,很多地方讓我們覺得非常感動;又如查德德比總統,知道我們住的地方有所不足,特別把他的行館讓給我們住,而他自己改住到總統府,而為了讓我們住,德比總統夫人事先也大費週章帶了工人做一些整修和佈置,讓我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在此本人都要表達最高的敬意與謝忱。

  要特別一提的是,我們把一些受訪國家形容得太恐怖、太過份了,其實沒有想像中或報導中那樣令人擔心,包括環境衛生、包括飲食與住宿的問題。其實本人是個生活簡單、可以隨遇而安的人,我沒有任何挑剔,不管是吃的、住的部份,但是先前很多失真的形容,讓全體團員又怕又愛,其實到了邦交國,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個人認為,這就是我們對人家不瞭解的地方,儘管我們是多年的邦交國,但是我們還是那樣陌生,好像有隔閡、有距離一樣,大家細想在台灣的一切,再來比較這些邦交國人民的生活,我們真的太幸運了,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建設成果及生活品質,儘管我們不滿意、儘管我們還有很多意見、儘管政府還沒有做好,但是我們真的是世界上比較幸運的一群,今天大家都已經做了最好的見證,但是做為世界地球村的一員,我們覺得每一國家都是最偉大的,每一個地區的人民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家都是平等、都是同樣重要的。在世界地球村裏面應該沒有任何國界之別、膚色之分、大小之別、更沒有富裕與貧窮之分,先進國家、後進國家其實都是一樣偉大、一樣重要。就像甘比亞賈梅總統所說的,「我們國家雖小,但是聲音很大」;就像布吉納法索總統龔保雷所說的,「我們布國什麼都沒有,只有工作」。我相信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偉大的地方以及令人敬重的地方。昨天晚上我太太告訴我,日前巴拉圭總統夫人來訪,我太太設宴款待她,巴拉圭總統夫人說了一句話:「我們巴拉圭政府一定會為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在很多國際組織仗義執言,為中華民國講話,為台灣人民講話。」我太太覺得真的不好意思,儘管我們在很多地方比巴拉圭更先進,但是在國際地位、在國際舞台,別人有別人的尊嚴、有別人的自信,而我們仍然需要仰仗別人幫我們講話、幫我們發聲、幫我們主持應有的公道與正義。一樣的道理,我們走訪中美洲三個國家、西非三個國家,當這些友邦國家一再地重申強調、信誓旦旦要為中華民國講話、要為台灣人民伸張正義的時候,今天,我們真的每一件事情都比人家先進嗎?我們難道沒有不如人家的地方嗎?真的,有些國家雖小、有些國家雖窮,但是他們的聲音很大,我們的聲音又在哪裏?個人覺得,元首出訪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國家能夠被承認,以及國家國際地位的重要性在哪裏。

  在國內很多人不會覺得國旗有多麼重要,國歌又算什麼,五二○當天阿妹帶領大家唱國歌,最後能夠讓大家給予熱烈的掌聲鼓勵。我相信那一刻很多人不禁流下熱淚,原來中華民國的國歌也可以這樣唱,也可以唱得這樣好聽,幾十年來很多人不會覺得我們的國歌有多重要、有多好聽,當個人跟這些友邦國家的元首,站在國際機場的檢閱台上,聆聽友邦國家的樂隊演奏我們中華民國國歌的時候,我內心非常地激動澎湃,久久不止,因為這個時候才感覺到國家的重要、國家被承認的重要、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我覺得這不是任何一個人所能體會的,也不是所有的國人同胞都能夠感受得到的。

  這一次的出訪,除了宣誓我們國家的主權、鞏固邦誼之外,也是讓台灣走出去。我們要看到全世界,也要讓全世界能夠看到我們中華民國、看到兩千三百多萬的台灣人民這幾十年的努力所締造的民主成就和經濟繁榮,我們要把人道關懷、人道援助呈現在世人的面前,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特權。就像早上我接見國際同濟會世界總會謝伯總會長伉儷的時候他所講的,他說服務人群不是責任,而是一種特權。今天幫助別人,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特權,但是今天如果連責任都沒有盡到的話,我們能夠享受幫忙別人的特權嗎?我真的沒辦法想像,有些人對於我們推動人道的援助、經濟的合作,表達不同意見。我個人一直在想,以我個人的成長過程、從小到大的生活背景、三級貧戶家庭的子弟,如果沒有很多的親戚朋友給我援助,借給我錢不必還,甚至借給我錢念書不要利息或者很低的利息,今天能夠有中華民國總統其中一位叫陳水扁嗎?是因為很多人幫忙我,讓我能夠站起來,我才能有機會為全國同胞服務,這就是「台灣之子」的精神。五十年前美國幫忙我們,幫我們蓋了西螺大橋。記得在國民小學二年級,我第一次喝到牛奶,香噴噴的牛奶,是美援的牛奶,我從來沒喝過牛奶,第一杯的牛奶是美援的牛奶,是學校所提供的美援的牛奶,難道說這是美國的金錢外交嗎?因為過去的美援,因為過去的國際援助,讓台灣能夠一路走過來,能夠有機會站起來,而當我們已經站起來,有機會回饋給國際社會時,為什麼我們要那樣吝嗇?很清楚地,當聯合國規定對已開發中的國家援外的經費至少要占GNP的百分之零點七,而目前平均是百分之零點二四的時候,我們中華民國援外經費不過占GNP的百分之零點一三,只是人家平均值的一半,未免偏低了吧?也許有人又認為,國內的事情都沒做好,仍有很多的社會福利都沒辦法落實的時候,我們還有餘力去幫忙別人嗎?我們要請問,美國人民難道對他們國內的社會福利都已經滿意了嗎?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已經照顧到百分之百了嗎?我看不見得,縱使現在也未必見得。幾十年前美國給一些世界上弱小國家這麼多的關懷、這麼多的幫忙,包括台灣在內,美國人有怨言嗎?美國人有反彈的意見嗎?我相信國際社會的責任、人道的關懷、人道的援助,這是我們沒辦法逃避的,除非我們不是世界地球村的一員,否則我們應該可以做得更多,也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到那麼多的國家,看到甘比亞蔬菜的專業區,看到他們的蔬果跟台灣完全一樣,那是我們農技團的同仁所努力的結果。也許對我們來講,我們不覺得怎樣,但是對當地來講,可能是受惠無窮。我們到布吉納法索巴格雷農墾區,在水庫旁邊數千公頃的水稻綠油油一片,看到灌溉的溝渠,就像我的家鄉嘉南大圳一樣,但是開地談何容易,都是石頭,還要爆破,多少農技團的同仁,他們沒有打針,也沒有吃藥,在非洲已經三年、五年,甚至幾十年,默默地耕耘、付出。又像在查德,我們看到了台灣大橋即將在明年正式落成啟用,幾十年來在查德,一條河把國家一分為二,只有一條單行道,搖搖欲墬的危橋聯繫著查國的南北,台灣大橋雙線道,明年落成啟用,從查南到查北、從查北到查南,每天必經台灣大橋,就像德比總統所說的,台灣大橋不只連接查南到查北,而也是從查德到台灣、到中華民國的一條友誼大橋,我們付出不多,但對當地來講,受惠無窮,我們又何樂而不為?那些國家真的很不方便,我要離開查德之前,曾和八位我們駐非洲國家的大使共進早餐,我說「你們八位就像八仙過海一樣,八仙過南中國海、過印度洋到非洲,你們作為第一線的外交尖兵,你們是最偉大的、你們是對國家最有貢獻的,你們應該要接受總統親自頒發的勳章」。他們告訴我,為了見我一面,有些國家來回查德一趟,他們要花七天、九天的時間,才能在查德跟我見一面,不是像我們坐專機,可以直接飛來。當我們出國之前還要打針、吃藥的時候,他們幾年下來有打針、吃藥嗎?他們告訴我「沒有打針、沒有吃藥」,真的得病了以後再來想辦法。農技團如此,醫護團何嘗不是相同的偉大;甚至農技團團員已經有青黃不接、有斷層的現象,老一輩的那麼地偉大,而年輕的一代好像接不上來,我們是不是可以進一步地來考量「外交替代役」、我們是不是可以推動「和平志工團」,好比說我們的農校學生,只要他們願意參加「和平志工團」,在學期間給予外語的訓練、專業的訓練,包括進入外交部未來的外交學院的訓練,等到畢業,出國參加和平志工團、參加農技團,不必服兵役,因為參加「和平志工團」一方面也可以代替服兵役,也算是另外一種外交的替代役,我們給他最優厚的報酬,也許不是兩年而是五年,也許五年下來他覺得應該繼續留在農技團,也許在駐在國可以開闢另外的一片春天,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努力的地方。我相信有很多的年輕朋友,有這樣的抱負和熱情,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我提出來和大家互相勉勵。

  當然,最後我要講的是,外交固然重要,但是內政更重要,民生的疾苦,作為總統的,我相信我們不能夠沒有看到、沒有感受到。所以我人在非洲,心在台灣,心繫國內同胞生命與財產的安危。就像在遠方的遊子,得知自己的家鄉颱風來襲,必須要確知一切平安,才能夠真的放下心來。元首出訪有他的國際禮儀,但是如果能夠取得諒解,又何嘗不能夠做一些調整,所以德比總統告訴我,不必有太大的壓力,如果換成是他,他也會做一些調整,提前回國。我感到比較安慰的是,並沒有因為個人的出訪,整個政務的推動受到影響,對於危機的處理還是運作地那麼樣順暢。颱風還沒有來,個人迫不及待地就打電話給行政院唐院長、張副院長,從睡眠中把他們吵醒,一再地叮嚀、指示、要求,必須要做好一切防颱準備;當颱風登陸時,又打電話回國,而颱風剛過,到底災情如何,從兩個小時一次的報告中,因為沒有口頭上的補充和證實,我還是不放心。颱風期間前後八次,跟副總統、院長、副院長、總長做了最快的連繫,但是,我還是覺得「人在非洲、心繫台灣」,我必須要改變行程提前回國,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自己的土地、看到自己的人民。看到災區的一切,真的非常地心疼、也非常地不捨,但是對於我們軍、警、消、氣象、交通、水電、以及各相關單位、同仁在第一線、第一時間的優異表現,我必須要在此再一次地表達肯定與感謝之意。我要再一次地感謝副總統、唐院長、張副院長、湯總長、以及各相關部會,在個人出訪期間的優異表現,防範得宜,應變、危機處理也做得非常好。但是,就像昨天發生的高屏大橋斷裂事件,我們都做了最好的危機處理。八掌溪意外事件之後,讓我們必須要繃緊神經,不能夠有任何的推諉、任何的懈怠,我們必須要全面總動員,救人第一、生命第一。這兩件事情,讓我感受到大家已經開始動起來了,但是如果像昨天的斷橋事件事先能夠防範得宜,我相信很多的不幸和意外,應該可以降到最低、減少到最少。有可能事先防範、事先降低災害,為什麼我們不放棄各種的可能和努力?新政府成立到今天剛好過一百天,過去的三個月是「新手上路」,但接下來我們沒有理由說我們是「新手上路」,我們要「新路上手」,今天國人望治心切,我們必須要勵精圖治。多少的包袱、多少的沈痾,短時間之內,如何大力地改革、追求進步,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猶豫、延宕。新手上路之後,我們必須要趕快進入到「新路上手」的新的階段,不管是掃除黑金、改善治安、嚴辦尹案、振興經濟、確保公共安全、改善提昇人民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環境,從事各方面的改革,包括推動跨黨派小組的運作、以及加強立法院和行政院彼此的溝通與協調,包括政黨的和解、朝野的協商,再再考驗著我們。個人要再次地強調,短短的四年、有限的四年,我必須要好好地把握,我也呼籲全體新政府的工作夥伴,必須要好好地珍惜、把握,我們不去想下一任,我們只想到這一任四年怎樣把政務推動好,阿扁一定會跟所有的工作夥伴,展現只任一屆總統的意志與決心,只有不想有下一任,才能夠做好這一任。短短的四年,嚴厲的挑戰,大家都要繃緊神經,不能夠有任何的懈怠、猶豫和推諉。從「新手上路」到「新路上手」,我們從生手要到熟手,要到改革的能手,如果短時間做不到,人民不會諒解。一樣的道理,如果說沒辦法變成改革的能手,我們也要向相關的同仁說一聲抱歉,我們隨時也不排除中途要換手,很多的事情不能夠心存僥倖,沒有說一做就一定是四年,做不好中途換手,這是一種自我的期許、自我的勉勵、也是一種自我的超越。個人的用人哲學很簡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我們願意給大家機會,這是全力衝刺的時候,跟不上,換手!做不好,換手!沒有團隊的精神,換手!我覺得很多事情,我們必須要積極努力、全力衝刺,以不負國人的期待。阿扁不會讓大家失望的,我會全力打拼,特別今後,我一定會花更多時間在內政的推動上。當我們穩定兩岸關係、穩定外交的環境、穩定我們國軍部隊的軍心士氣之後,我應該、也必然要把更多的心力和精神,放在內政的推動,特別是經濟的振興、行政效能的提昇以及黑金的掃除。個人不會為了選票而做妥協,也不會為了下一任而鄉愿、和稀泥,否則不要說台灣人民不滿意,我個人也不滿意,就是因為大家不滿意,我們還有進步的空間,就是因為個人不滿意,我必須要更加地打拼。再次地感謝大家,也請各位記者朋友能夠不吝給我們指教。

答問內容:

  一、問:在總統出國期間,國內有一個很大的討論議題,就是關於國統會主委,它的設置條例明訂是由總統兼任,不管您是否兼任,但目前您的考量為何?另外總統府陳代秘書長認為國統綱領是八九年的產物,有必要修正,總統個人看法如何?未來國統會和跨黨派小組職掌、功能如何區分?(聯合晚報王時齊)

  答:非常感謝大家對於國統會、國統綱領相關議題的討論與關切。個人在五二○就職大典,就已經做了公開的宣示,如果中共無意對台灣使用武力,那麼就沒有所謂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的問題。這樣的宣示,到目前為止沒有改變,既然沒有存廢問題,有些問題我們必須面對,不可迴避,但是有些人對於這個問題可能有誤解,有必要利用今天給予適度的澄清與導正。譬如,有人誤以為國統會是國家最高兩岸政策決策機關,也是最後決定兩岸政策的單位,其實國統會是一個任務編組,國統會是總統的諮詢機構,像跨黨派諮詢小組、人權諮詢小組、科技諮詢小組,都是總統的諮詢機構,絕對不是兩岸政策最後決定單位,也不是兩岸政策最高決定的機構。很多人把它神聖化,變成另外一種不可挑戰的圖騰與符號。其實我們看到國統會的設置要點,七十九年總統核定的行政命令,八十二年、八十四年、八十六年,總統三次核定修改,所以國統會的設置要點也經過三次的修改,不是不能碰觸。國統會委員任期為一年,現在一年任期已過,當然如果要繼續存在,委員必須重新聘任,在國統會設置要點沒有廢止前,條文未改變之前,依照設置要點第二條規定,國統會主任委員由總統擔任,這些都是事實,但是我必須指出,既然都是總統的諮詢單位,跨黨派小組負責人是中研院李遠哲院長,人權諮詢小組、科技諮詢小組的召集人是呂副總統,類似的諮詢機關、委員會、小組不是都要由總統來擔任,所以個人是否擔任國統會主任委員,我沒有任何成見或偏見,願意聽取各方面的指教。但是很清楚的,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的跨黨派小組,最近幾天就要召開第一次會議,個人將會親自參加第一次會議,給大家更多的鼓勵與支持,畢竟國統會設置要點第一條開宗明義講,「總統為在自由民主的原則下,加速國家統一,研究並諮詢有關國家統一之大政方針,特以任務編組方式,設置國家統一委員會」。其中講得很清楚,但事實是如此嗎?在自由民主的原則下,設置國統會的目的是要加速國家統一。請問,國家統一的政策目標是在自由民主原則之下,這有取得人民認同與多數支持嗎?有經過討論嗎?有經過由下而上的討論程序嗎?在在引起很多人非議,也有必要進一步討論。所以有關國家定位、兩岸關係、台灣前途,目前國內歧見很大,不同的意識形態,彼此之間,甚至南轅北轍,做為一個民主國家的總統,我必須徵詢各方面的寶貴意見。所以,跨黨派小組是希望由下而上,對有關兩岸關係、台灣未來及國家定位、包括族群問題,能形成朝野共識、全民共識。我覺得目前當務之急,應該是運用跨黨派小組的有效運作。我支持李遠哲院長主持跨黨派小組,以及做好跨黨派小組的未來運作。我在此呼籲國人同胞、各黨派全力支持跨黨派小組、參與跨黨派小組。跨黨派小組尚未運作,就期待把跨黨派小組擺著,而回到有爭議的國統會?很多事情讓我們必須正視和面對,就像過去的政府,有真正按照國統綱領、國統會嗎?我覺得有很多事情被高度的神聖化,變成符號與圖騰,其實重點不在國統會、不在國統綱領,而在實質的問題、實際的運作,我們該怎麼辦。當很多人可以到中國大陸,可以到上海、北京,與中共領導階層談兩岸關係時,為什麼在國內反而我們沒辦法握手和解,沒辦法擁抱,一起共商國事,商討對於兩岸關係的朝野共識,難道國內比不上中共、中南海的重要性嗎?希望各黨各派拋棄成見;共商國事不只是權利,也是義務與責任。

  二、問:您剛提出對新政府嚴格的期許,也提到如果做不好的話要中途換手,事實上在您返國之前,就已經傳出唐內閣要局部改組的消息,外界對唐內閣有些批評,甚至像財經政策多門或是民代掃黑行動,也給外界有「雷聲大,雨點小」的印象,請問您認為目前內閣有沒有必要重新改組,為什麼?(三立電視台宗立婷)

  答:剛才我已經特別強調,個人的用人哲學很簡單,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目前既然我們用了大家,我沒有任何的疑問、沒有任何的疑義,所以過去三個月,我給大家機會,未來我願意給大家更多更好的機會。就像日前行政院成立財經小組,我希望能夠有積極的作為,不要有讓外界有一些亂象、步調不一、甚至沒有財經政策的感覺。我覺得這些都非常重要,政府就像一個企業一樣,我們講究的是團隊的表現,不是個人的表現,若個人好而團隊不好,個人不會好到哪裏去,只有團隊好,個人才會真正的好,但是要團隊好,個人一定都要好。本人認為,還是要給我們新政府、唐內閣更多的空間、更多的機會,對於過去的一些問題,過去可以以所謂的「新手上路」來解釋,但是未來已經不可能用同樣的理由來推卸責任,民眾的要求很高,本人的期許也不在話下,希望今後新政府、唐內閣、各相關的部會,必須全力以赴。同時我也要呼籲、拜託各相關部會的首長,三個月已經過去了,政務推動不了,如果是出在人的問題,二級主管、三級主管沒辦法配合,不能同心協力,對不起,必須要做調整,還是要調整,不能夠有任何猶豫、鄉愿、蹉跎、延宕、我希望各相關的部會首長,如果真的要貫徹新政府的理想跟改革的目標,所謂「事在人為」,人的問題最主要是「心」的問題,心不在,人當然必須要調整,所以本人希望各相關部會要好好做一些檢討、做一些必要的人事調整,否則有些事情真的沒辦法推動,到時候再來怪東怪西,都已經來不及了。

  三、問:日前美國國務院曾經發表各國外勞人權報告,我國對待外勞的人權記錄是世界排名倒數第二,這樣的記錄對於我國在外交上是相當不好的,請問總統對這有何看法?(台北之音蔣志薇)

  答:我們會檢討,也必須嚴肅面對各方面的批評跟指教。以人權立國是我們新政府的目標,我也一再期許大家,讓中華民國、讓台灣成為二十一世紀人權的新指標。當我們有這樣一個自我期許要努力的終極目標之時,如果在人權、在自由方面被批評,當然就代表我們努力真得不夠,則我們必須嚴肅加以面對,也請行政院勞委會及各相關部會針對外界的批評,來做全面檢討與改進。

  四、問:您在多明尼加曾經說過,偵辦尹清楓案就算辦到動搖國本也要辦下去,請問尹清楓案有沒有新的進展?會辦到什麼層級的軍官?會不會動搖國本呢?(東森新聞報簡余晏)

  答:為了鞏固國本,當然尹案及相關的弊案非辦到底不可,而尹案及其相關弊案一日不破,如果有所謂的動搖國本,這才是真正的「國本動搖」。尹案一日不破是我們軍中永遠的痛,不能因為少數人的不法,而讓絕大多數人清白、愛國、愛民的國軍部隊一起蒙羞,所以個人在七月三十一日的記者會時,正式下令成立尹案及其相關弊案之特別調查小組,請盧仁發檢察總長親任召集人,共同偵辦的單位包括法務部、內政部及國防部,當然在這一個月期間大家非常辛苦,光是卷證,看了一個月還沒有看完,我要肯定特別小組成員,不論是檢察官、調查局的幹員,或者刑事警官及軍方各相關單位人員,大家都做了最好的努力和配合,真的不容易,一個過去已經被視為「隱」案的事件,如何能夠讓它起死回生,有新的發展、新的突破,可不容易,我非常欣慰在這一個月當中,我們沒有對不起大家,有了一些新的發現、新的進度及新的突破,我感到非常欣慰。而我必須要尊重特別調查小組,也必須要尊重司法獨立。掃除黑金是大家共同的盼望,但是在掃除黑金時,我們要展現的是對司法的尊重,這一點的意義,可能不下於掃除黑金本身,所以我告訴專案小組、告訴盧召集人,我們沒有任何顧忌,不管層級多高、不管層面多廣、不管在位與否,我們沒有任何上限、下限,沒有任何考量,不必擔心,辦到底、查到底,不能讓國人同胞失望,一件成為死案的尹案能夠起死回生、能夠有發展、有進度,有突破,能夠不辜負國人的厚望,那我相信哪有什麼案子不能辦的呢?最難辦的、最不可能辦的、很多人不看好的案子,都可以辦了,還有什麼案子不能辦嗎?我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尹案及其相關弊案的偵辦只是代表我們掃除黑金的意志跟決心的一個起點而已,接下來還有一些案子,也許有些是老案、陳年舊案、甚至很多已經放棄的大案,我們沒有理由自我安慰說,事隔多年證據已經消失、我們不可能再辦,我相信相關的當事人,冥冥當中在天之靈都會給予保佑的,我也相信國人同胞也一定會全力支持阿扁新政府,會支持尹案的特別調查小組,全力掃除黑金,偵辦到底。

  五、問:您在上一次記者會中曾經提到,願意親自到總統府對面的國民黨去邀請國民黨連戰主席參加所謂「扁連會」,目前國民黨方面也有正式回應,您對「扁連會」有無時間表?未來是否會循著這個模式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面?(環球電視台楊玲宜)

  答:非常感謝朝野各界、各黨各派及輿論各方面,給新政府、給阿扁非常多的批評與指教,所以對中國國民黨給我們的批評、指教,我們都願意虛心受教,但是有些事情,我們非常願意親自造訪中國國民黨的連主席,請他給我們進一步的批評、指教,畢竟國家只有一個,國家的利益也只有一個,我相信沒有一個政黨會把政黨的利益,放在國家利益的最上面或最前面,會把政黨的利益放在人民利益的最上面或最前面,中國國民黨應該也不例外。為了國家的未來,為了兩岸關係的互動,也為了很多國內應興應革的事項,我真的非常願意而且也有誠意親自拜訪連主席,如果連主席的時間不許可,我願意等,今天不行就明天,明天不行就後天,這個禮拜不行就下個禮拜,這個月不行就下個月,我會等到連主席有空的時候,我再親自去拜訪他。如果在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不適合,沒有關係,什麼地點比較合適,我都願意。個人不預設時間、不預設地點、不預設形式、也不預設條件,我真的打心裡願意代表國家、代表政府,虛心、充滿誠意地向我們最大在野黨-中國國民黨-的負責人連主席請教。當然對其他各黨各派的負責人,其實我們也一再表示,我們絕對也有相同的誠意,其實在私底下,我們也都在進行類似的請益跟相關的安排,我非常感謝各黨各派給我們許多的批評與指教,希望連主席能夠聽得到、感受得到阿扁的區區筆悃。

  六、問:目前立法院在討論總質詢是否延後的問題,立法院院長王金平也表示您也希望總質詢能延後,您的考量為何?(新台灣新聞周刊陳秀枝)

  答:個人在出訪之前與五院的院長作意見上的交換,曾談到有關於立法院下個會期的施政總質詢,後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看法,就是上個會期的總質詢進行到七月底,如果立院九月一開議馬上就進行下個會期總質詢,時間點是不是太過接近,所以當時唯一的考量就是,施政報告仍然必須在開議的第一天進行,接下來馬上進行施政總質詢,會不會跟七月底剛結束的一個月施政總質詢在時間點上非常接近,那是不是可以考慮把時間延後?我相信這不是為了唐院長,也不是為了唐院長的身體健康,唯一的考量是,上個會期總質詢進行到七月底,接下來九月馬上又要再進行總質詢,這樣好不好?我們是提出一種非常善意的意見交換,當時王院長也覺得這個理由應該是滿合理的,所以,未來可不可能延後總質詢,一切只有透過朝野協商及立法院、行政院的溝通,而各黨團的高見我們都會予以尊重。我們並沒有特別的看法,只是這樣的一個事實問題,我們把它提出來。

  七、問:舊政府曾經提過,在民主的前提之下,希望能夠和中國大陸統一,而您也說過統一只是選擇之一,這是不是表示統一有可能不會發生?(美聯社Mr. Marcos Calo Median)

  答:我們已經講得很清楚,就如五二O個人的就職演說所提,我們希望海峽兩岸的領導人都能夠拿出智慧與創意,在民主、對等的原則之下,在既有的基礎之上,能夠共同來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所以我們認為未來海峽兩岸變化與走向,包括台灣的前途何去何從,我們必須要尊重台灣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換句話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府、任何一個政黨、任何一個個人可以替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來擅自作主、片面決定台灣的未來,而不經過台灣人民同意。而美國政府包括柯林頓總統在內,包括民主、共和兩黨這一次的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所通過的黨綱所說的,兩岸問題的解決最後必須要經過台灣人民同意,兩岸問題的解決必須要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所以,剛才我特別指出國家統一委員會設置要點第一條,設置的目的在加速國家統一,是否符合在開宗明義裡面所講的所謂自由、民主的原則?對於國家統一是不是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對於國家的統一是不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透過民主的程序所作的最後的決定?我覺得民主、自由、人權,這些都是普世價值,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府、任何一個政黨、任何一個個人都不能夠有所違逆,也不能夠有所抵觸,這是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普世價值。作為台灣新的國家領導人,作為中華民國的總統,當然我們必須要尋求國內的共識,必須要形成朝野的、全民的共識,所以我們沒有預設立場,也不能夠預設結論,因此我們認為任何的選項都有可能,但是只有尊重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自由意志的最後選擇與決定,那才是真正符合自由與民主的原則。

  八、問:您剛才提到台灣目前在兩岸政策方面一些國內共識凝聚的困難,日前中共副總理錢其琛曾對「一個中國」原則做出新的解釋,他的三要素裡面第二點「大陸跟台灣同屬一個中國」,請問您的回應為何?您覺得他是要送出什麼樣的訊息給台灣?(公共電視台廖錦桂)

  答:我們也要特別提醒大家能夠注意到,中共一些重要人士作出談話時,我們沒辦法充分瞭解,到底哪一個人所講的是真的、是最後的、是代表政府的,所以有些對國內的訪問團所講的話,在他們的正式文獻裡或正式新聞稿中卻略而不提,到底那些談話算不算數?其次,我們也注意到,很多的國際媒體或智庫、專家一再提到,顯然中共領導階層對於兩岸關係、台灣問題的相關談話是所謂的「內外有別」,講給台灣人民聽的是一套、講給國際社會聽的又是一套。如果中共對於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定義、內涵已經有了改變,那我要請問,世界上有一百六十個左右的國家和中共有正式外交關係,在他們的建交公報裡一再提到「一個中國」,包括我們在最近得到很多的情報資料,中共下令給各駐外使館所提到的並不是這樣,他們仍然認為所謂的「一個中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如果台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份,而「一個中國」又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些如果都沒有改變,這些政策沒有改變、這些公報也沒有改變,如果只是聽一些片面之言,或者見了不同的團體、見了不同的人就說不同的話,我們還就信以為真,那未免也太危險了點。我們期盼大家要拿出誠意、拿出創意、拿出智慧,我們希望能夠按照「對話、交流、擱置爭議」這樣的一個精神,雙方好好坐下來談,希望能夠改善兩岸關係,以及尋求雙方所能接受的涵義和定義。我相信一個中國的涵義不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政黨、哪一個個人所能夠片面來主導和決定,這是要大家坐下來談的事情,能夠為雙方所接受才是真的、才是最後的。如果只是片面之言,就要強加於另外一方身上,這並不符合民主、自由與對等的原則,不過我們還是願意對中共的領導階層,試著找出能為雙方所能接受的涵義的努力,給予肯定和鼓勵。

  九、問:您剛才提到對新內閣的期許以及對新內閣表現的看法,對於您這次出訪十三天期間呂副總統的表現,您的看法如何?另外,呂副總統提到總統府遷址改建之構想,您的看法又是如何?(台灣時報林世雄)

  答:對呂副總統在個人出訪期間的表現,個人給予肯定和感謝,不止呂副總統表現得很好,行政院唐院長及所有各相關部會的表現都很好,包括在颱風期間所有站在第一線相關同仁表現也很好,我們願意給予相同的肯定和感謝。

  我認為目前總統府還可以使用,應該沒有改建的問題,我也並不認為目前改建總統府是新政府的第一要務,我還是希望能夠先來改善人民的生活,改善政府的行政效能,改善工商企業界的投資環境,而不是改建總統府。

  十、問:您剛才提到台灣人民與兩岸關係,台灣人民的前途與兩岸關係的前途何去何從,應該要尊重所有台灣人民的意願。您認為應該要經由什麼樣的管道,來瞭解台灣人民的意願是什麼?剛剛您曾經提到,在三黨黨主席的圓桌會談與跨黨派小組當中都應該要來討論這樣的問題,但是,尤其在跨黨派小組,目前有一些政黨並不是那麼支持的情況之下,您是否認為這兩個機制所獲得的共識就可以代表全民的共識?或者是應該再利用公民投票等等的方式才能夠真正探求到全民的共識是什麼,尤其如果這兩個機制獲致不同結論的話,您認為公民投票是不是一個不排除的可能方式?(台視汪用和)

  答:昨天有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超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台灣人民認為我們應該要加入聯合國,顯然台灣人民這樣的高度意願是中共所不喜的,他們不但不喜歡,而且也一再抵制、封鎖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任何可能,當然也包括聯合國在內。昨天的那一份民意調查也顯示,百分之七、八十左右的台灣人民還是認為不管未來走向如何,維持現狀是多數的民意,但是對岸仍然要我們接受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把台灣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要我們接受所謂的一國兩制,要我們變成香港第二、澳門第二,顯然這是違背台灣人民多數人的意願。所以今天,我們比較欣慰的是,不管是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特別是柯林頓總統,都一再地表示,兩岸問題解決最後都要經由台灣人民的同意。民調顯示台灣多數的民意不希望成為對岸的一部份,這是一個事實,這也是美國政府與人民沒辦法強迫台灣人民接受的地方,所以這次個人過境美國,代表美國政府與柯林頓總統來歡迎我們的卜睿哲理事主席也告訴我,美國政府對新政府處理兩岸問題的政策,他們表達高度支持與佩服,所以我們認為,目前兩岸關係沒有惡化,我們能夠穩住,接下來就是要用智慧、用創意去進一步突破與改善,但是這絕對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我們也注意到這次個人出訪期間,包括北戴河會議的召開,包括中共有關於軍事的演訓,他們的一些克制跟節制,我覺得這些也代表了某一種訊息,我們寧願從好的方面來觀察。李前總統十二年主政沒辦法解決的問題,我們能夠在新政府成立一百天便把它穩住,我們就有機會進一步來改善、就有可能來完成兩岸關係的正常化,但是最重要的是國內的共識形成,我們要非常的民主,由下而上,最主要的是我們國內的團結,所以我常常說,今天兩岸的問題,中共的因素當然很重要,國內的因素更重要,兩岸問題是不是能夠順利圓滿解決、是不是能夠真的有效改善,國內朝野的共識非常重要,我個人願意挖空自己、願意聽取大家的指教、願意聽取多數民意的指教,希望跨黨派小組在正式運作之後,對於形成朝野全民共識有很大的幫助。我要再次呼籲,各黨各派能夠捐棄意識型態、捐棄黨派利益,而把國家利益、人民利益擺在絕對的優先,相信,大家若都做這樣的一個思維、調整跟改變,對台灣的未來,以及兩岸問題的改善與解決,我還是會抱持比較樂觀的態度。

陳代秘書長:

  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好朋友的參與,讓今天的記者會圓滿舉行。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