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1年12月19日
總統主持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第三屆第五次委員暨諮議委員會議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主持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第三屆第五次委員暨諮議委員會議,會議前致詞時強調,在民主自由的多元社會中,推動社會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關鍵,首先必須建立國家共同體的正確價值觀,凝聚國民追求美好未來的共同信念,才能為政經改革創造積極有利的基礎和條件。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本會召開第三屆第五次委員暨諮議委員會議,將審議通過明年度工作計畫與預算案,策定明年度會務推動的政策方針。各位委員先進能夠在百忙之中撥冗出席,熱誠參與,阿扁首先要表達歡迎與感謝之意。
這半年多以來,本會會務在各位副會長、委員先進的指導和支持下,以及在秘書處和各分會、各委員會全體同仁的策劃和努力下,都能夠妥善部署、有效執行,獲得了良好的建樹。特別是在「第一屆總統文化獎獎後系列活動」、「發光的音符︱總統府慈善音樂會」、「月圓人圓台灣好、中秋賞月總統府」、「CO2台灣前衛文件展」、「第三屆全國經典總會考」、「玉山學系列活動」、「我愛人格園遊會」等等重點活動方面,都能群策群力,圓滿完成,值得欣慰與嘉勉。
明年本會將繼續舉辦每兩年一屆的第二屆「總統文化獎」評選活動,這是本會明年度的重點工作。在第一屆「總統文化獎」評選的系列活動中,從徵選、評審、得獎人的評定、頒獎活動的舉辦,以及其後一系列的推廣宣導,都能夠周延策劃、依序進行,並建立公信力,受到社會各界積極正面的迴響,可以說已經取得了成熟的經驗,建立了良好的典範,希望明年度的相關工作,也能夠精益求精,擴大參與,發揮更積極有益的作用。
近年來各地文史工作室、社區發展協會、文化基金會、地方文化館不斷湧現,乃至全國性或國際性藝文活動琳琅滿目,不僅展現了台灣文化推陳出新的多元樣貌,也創造出與常民生活結合、與人文接軌、與社區家庭、社會脈動聲息相通的情境與互動。「文化即生活」,唯有透過大眾的參與、實踐,才能創造文化的生生不息活力。希望本會能在既有的績效上,透過更有系統的前瞻性規劃,加強本會與相關團體組織的聯繫,匯集政府及民間的力量,將多元的文化觸角,延伸到社會的每一個層面。
我國從早年的威權體制發展到今天的民主自由,釋放出極其豐沛迅猛的民間動力,給我們社會帶來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多元絢爛的生命力與創造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以人民為主體的台灣,由此莊嚴誕生。
這兩年多來,政府在廣大民意的熱烈期待下,持續不斷地推動一系列政治、經濟領域的改革,一方面鼓舞了人心,振奮了士氣,但一方面也難免遭遇到根源於舊觀念、舊體制的調適困難和障礙。顯示在民主自由的多元社會中,推動社會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關鍵,首先必須建立國家共同體的正確價值觀,凝聚國民追求美好未來的共同信念,才能為政經改革創造積極有利的基礎和條件。我們必須從這樣的國家全局高度上,充分體認文化建設的根本性影響,從而激發更廣大民眾的自覺與創意,致力於發展和提升優質健康的文化新境。
新年即將來臨,在未來一年當中,我們國家的改革、建設和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充滿新機會與新挑戰的關鍵階段。本會應當秉持既有的宗旨理想,反映新的時代精神,發揮積極進取的活躍動力,深耕落實,精進創新,為國家更加繁榮發展的文化建設作出有意義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