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9年06月16日
總統參加歐洲商會年會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十六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晚間出席於台北凱悅飯店舉行的歐洲商會年會,並應邀以「台灣可信賴的朋友與夥伴」為題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本人能應「歐洲商務協會」邀請,參加歐洲日晚餐會,覺得十分榮幸。我們知道,歐洲日的來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外交部長舒曼(Robert Schuman)為了消弭德、法兩國一個世紀以來的敵對關係,以促進歐洲團結及世界和平,於一九五○年五月九日正式提議,提出所謂的舒曼計畫(Schuman Plan),或舒曼宣言(Schuman Declaration)。此一計畫不僅奠定了戰後歐洲統合發展的基礎,也確保了歐洲今日的繁榮與和平。歐洲各國在五十年前才歷經生死浩劫大戰,今天卻能共享富裕、和平、繁榮、強大與自由,並且成為主導國際政治經濟的重要力量,令人深感敬佩。

  根據本人的觀察,歐洲統合有幾項特色,特別值得我們重視,願意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一、統合的動機來自於避免戰爭:過去拿破崙和希特勒曾企圖藉由武力來統一歐洲,但都導致失敗的命運。使我們瞭解到,憑藉武力或武力威脅,絕對無法推動統合或達到統一的目的,只有藉由和平的方式,才能開啟統合之路。

  二、統合係採自願而非強迫方式:在歐盟統合過程中,陸續加入的國家,都是經過仔細評估,並且經由人民的同意,絕對沒有任何一方強迫另一方加入。採取強迫、非自願方式的統合,僅能稱之為併吞,不是真正的統合,也無法凝聚各國間的團結。

  三、統合係以經濟為起點,循序漸進邁向其他領域:依照歐洲聯盟的經驗,統合需要有效規劃,循序漸進。其過程先由經濟層面為起點,奠定良好基礎後,再漸次發展到內政、司法、外交及軍事等領域。如此循序漸進的統合,才能成功。統合需要有縝密的設計與妥善的規劃,否則不僅無法帶給國家與人民幸福,反而可能帶來災難。

  四、統合必須尊重各國主權平等原則:在歐盟統合過程中,各國均相互尊重,平等以待。任何小國的意見,都會受到有效的尊重,絕對不會有強凌弱、眾暴寡的情形發生。這種主權平等的觀念,攸關統合能否成功。

  台灣和歐洲關係源遠流長,最早是一五四四年葡萄牙人發現台灣,當時將台灣稱為福爾摩沙,隨後在十七世紀,荷蘭和西班牙亦陸續與台灣發生關係。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相當一段時間,由於歐洲專注於內部統合,因此與台灣的關係較為疏遠。但自一九八○年代開始,台灣與歐洲各國的雙邊經貿關係日益密切。歐洲已成為僅次於美、日的台灣第三大貿易夥伴,去年台灣和歐洲間雙邊貿易額達三百七十九億美元,佔我對外貿易總額的百分之十六.三。而台灣對歐洲的出口貿易也不斷持續成長,僅次於美國及香港。

  過去我們的外交,因為歷史淵源及戰略、安全利益的考量,較為重視美國與日本,今後新政府將會以前瞻性做法,加強對歐洲的人力及資源配置,積極推動與歐洲,特別是與歐洲聯盟的全方位關係,包括國會、政黨、城市、學界、智庫、人權團體、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等,都是我們推動工作的重要對象。新政府也將會儘速設立駐歐洲聯盟代表處,以專責處理對歐盟事務,提升對歐盟工作的位階。在此,我也誠摯希望,歐盟能夠早日設立駐台北代表機構。歐盟已在一百餘個國家設立代表團,而台灣近幾年來都是歐盟第十或第十一大貿易夥伴,至今沒在台灣設處,實非正常,對彼此利益都有不利的影響。過去由於歐洲的支持,使台灣能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相信,隨著台灣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台灣市場將更為開放,台灣與歐洲間的經貿關係也將在「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進一步的加強。台灣願意與歐洲各國協力合作,以善盡作為國際社會一份子的責任。今後希望歐洲繼續給予台灣在國際上更多的支持,以便台灣能對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回饋。

  「歐洲商務協會」自民國七十七年成立以來,對發展中華民國與歐洲間的經貿關係,有很大的貢獻,協會每年出版的立場建言書(Position paper),是中華民國政府擬定對歐洲經貿政策十分重要的參考資料。尤其自八十四年以來,協會每一年都到布魯塞爾,與歐洲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管經貿與外交事務的官員及歐洲議會議員,就加強台灣與歐洲關係溝通意見,並且表達對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支持,及呼籲歐盟儘早來台北設立代表機構。本人在此對各位的努力表示最誠摯的謝意。希望歐洲商務協會今後仍然能夠一秉過去對台灣的關心,繼續給予我們支持,並且歡迎隨時提供我們寶貴的意見。再一次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