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1年12月26日
總統接見第十七屆優秀農業人員得獎人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第十七屆優秀農業人員得獎人,代表政府肯定並感謝得獎人為我國農業發展所付出的努力與貢獻。
  此外,總統也對新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金龍提出三點期許:第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應關心農民、照顧農民,要讓農民能夠活下去、能夠活得更好,這是政府的重責大任;而農漁民們走上街頭,提出許多訴求,政府應該給予重視,加以解決。第二、政府有義務與責任協助健全農漁會金融機構體質,要讓信用部這個農漁會的心臟更健康、更健全,永續發展,因此而造成許多農漁民的擔心、不安,也應予重視、解決。第三、要振興農村經濟,建設富麗農村,不但要讓農村更富有,也要使農村更美麗,成為生產、生態、生活「三生有幸」的農村。希望大家能夠一同攜手努力,來照顧我們的農漁民。
  總統致詞內容為:
  首先恭喜各位榮獲九十一年度優秀農業人員得獎人,能獲此殊榮,充分顯示各位在農業實驗研究及推廣等方面的工作表現極為傑出,受到各界肯定,足以作為全國農業工作人員的表率,對於各位的辛勞與貢獻,阿扁在此特別代表政府表達由衷的感佩及嘉許之意。
  我國在今(九十一)年一月一日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一百四十四個會員,此後,台灣的農產品必需面對更大的挑戰與衝擊,但同時也提供更開放的國際經貿環境,帶給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契機。在台灣,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農產品或農村產業,只要能善用其獨特的優勢魅力,就能具備國際競爭力,例如有名的黑珍珠蓮霧、蝴蝶蘭、凍頂烏龍茶等,是科技結合行銷成功的本土農產品,而屏東的黑鮪魚文化季、白河的蓮花節、鹿谷的茶藝博覽會、宜蘭的綠色博覽會,則是以農業結合文化、休閒、生態等地方特色,不但吸引了大量觀光人潮,也打開了傳統農業的新天地,更活化相關產業的生命力,
  所以阿扁認為,未來台灣農漁業的發展與再生,應維繫在三個「品」字上,也就是「品種」、「品質」和「品牌」。
  在「品種」方面,台灣的農業自日據時代起,就已具備相當的技術優勢,一直是國際間追趕學習的榜樣與對象,但近年來,台灣許多優良的種原,因為欠缺適當的保護機制,而流向大陸、東南亞等地,反成為台灣產品的競爭者。因此,如何建構一套嚴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強化農產品「智慧財產權保護」,應是農政單位目前施政的當務之急。
  在「品質」方面,農業品質的提昇應建構在農業人口素質的強化上,面對知識經濟的時代,政府惟有協助農民取得農業生產及經營管理的核心知識,並能有效應用於生產管理之上,才能提昇我國農產品的附加價值與競爭力。
  在「品牌」方面,有良好的品種和品質之後,更需有完整的行銷通路和產品形象,才能有效開拓市場,因此,政府應提供適當優惠誘因,鼓勵農民共同研發、建立自有品牌及佈建行銷通業,進一步拓展出口市場,促使台灣農業發展成為精緻化、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為農漁民帶來新的生機和利基。
  另外,未來台灣農業除糧食供應的「生產性」角色外,必須注重提升生活品質的「休閒性」與維護自然環境的「生態性」角色,朝企業化、科技化、休閒化與生態化等方向轉型發展,使台灣農業成為永續發展的綠色產業,開創台灣農業新時代。
  農業是最貼近民眾生活的產業,其所孕育累積的傳統文化與民生經濟角色更是社會安定的基礎,特別對於確保糧食安全、提供舒適的生活空間與綠色景觀以及促進生態平衡等多項功能,均無法由其他產業取代。身為一個農村子弟,阿扁真心希望台灣的農業,能透過我們的努力,讓他有一個永遠美好的明天。期盼各位得獎人,繼續在工作崗位上,和政府一起為台灣農業建設共同奉獻心力。
  第十七屆優秀農業人員得獎人蘇偉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所長)、何政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賴文俊(台東縣農會總幹事)、陳忠男(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企劃部經理)、李總集(農田水利會聯合會會長)、楊盛行(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副校長)、吳信志(財團法人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副研究員)等一行,下午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金龍陪同,前來總統府接受總統祝賀。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