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9年06月08日
總統接見為他鑄造半身塑像的榮民孫殿恆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八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在總統府會見為他鑄造半身塑像的老榮民,除向他表達內心最深的謝意與敬意外,並表示今天是他就職以來最高興的一天,意義不在於孫老先生為他塑像,因為孫老先生以年近八旬高齡為他塑像,實在擔當不起,而是孫老先生真誠的心意,以及愛國家民族心情,令他格外感佩及感動。
總統強調,事實上最有資格被塑像的是改寫了歷史、為台灣帶來了真正民主的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
孫殿恒老先生是名外省老兵,曾塑過許多大大小小的國父及蔣公銅像,他花了近二個月的時間,為陳總統雕塑半身銅像,希望送給陳總統留念,但卻不得其門而入。陳總統由媒體報導得知此事後,即指示安排與孫老先生會面,以親自表達謝意。
陳總統除再三向孫老先生的用心及表達敬意與謝意外,並推崇孫老先生的民主風範及素養,特別是孫老先生所說的「不管誰當選,一定會為台灣好的」這句話,體現了他一向所強調的「選舉終了,是和解的開始,激情過後,是理性抬頭」的真正意涵。
總統並指出,今年二二八紀念日時,他特別前往二二八紀念館,觀賞外省族群遷台生活影像展,見到榮民弟兄、眷村子弟在惡劣的環境下,仍然甘之如飴,為國家建設努力、打拼,高度發揚了「台灣之子」的精神,總統特別強調,「台灣之子」並非只指他自己,而是代表「台灣全體人民從無到有、在有限的條件下開創無限可能,締造台灣民主及經濟奇蹟,是生長在台灣所有子弟-包括外省榮民、眷村子弟全體台灣人民-共同努力的精神」。
總統並以五隻手指長短不一譬喻台灣不同的族群,應該要「客家、閩南一家親,原住、新住一條心」,以團結來顯現台灣共同的力量。他表示,在多元的社會中,不同族群間必須就相互欣賞、包容各自的歷史經驗與光榮,如此國家社會才能在和諧的基礎上建設發展。
總統同時表示,他今天向孫老先生說出心中話,因為有人可能會想,自他就任後這兩星期時間,到底在做什麼,好像很忙,甚至有人會認為有關政治或人事的紛擾,才是屬於政府的工作。總統說,「那是不對的」,事實上,他一直關心著民間疾苦,國家百姓的生活情況,因此,他也感謝勁報批露了孫老先生這件事,讓他知道如此動人的一件事蹟。
總統進一步指出,除了這些溫馨感人的故事外,他也看到、也知道許多社會上發生的事情,他舉例說,有些人不瞭解農民的生活情形,而他來自農家,是個佃農之子,非常清楚農民同胞的辛勞,就以目前稻價為例,南部農民收成稻穀一百台斤才賣八百元,一分地收成稻子一千台斤,也才賣八千元,但成本就要六千八百元,只淨賺一千二百元,一甲地共賺一萬二千元,若要負擔一家六口半年的生計,平均一個月才新台幣二千元,比中低收入戶的救濟金還少。
總統語重心長地說,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榮民弟兄身上,他們一生戎馬,為國家畢生奉獻,老來生活過得清苦,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們社會各角落的問題,不容忽視。
因此,總統強調,在國人獲得豐衣足食生活同時,大家應該多多關心需要關懷的弱勢族群,不要讓他們生活在暗處,甚至被遺棄、湮沒。總統也認為,政府在照顧弱勢族群方面仍有不足、不週的地方,未來更應該加強努力。
孫老先生除了感謝總統的關懷,並對總統關心弱勢族群表達感佩之意外,也提議為總統再塑一銅像。總統則對孫老先生的心意再度表達真摯的感謝,並強調,他個人沒有資格承受塑像,因為,他並不是偉人,只有全國二千三百萬、為國家未來奮鬥打拼、讓台灣站起來的同胞民眾才真正值得塑像。
總統最後表示,他會將孫老先生的所塑像作品當做藝術品,珍藏在書房裏,每當他看到塑像,就會想到令人敬重的老兵-孫殿恆先生。最後總統並以五二○就職紀念幣及紀念酒回贈孫老先生,以表達心中的敬意與謝意。
最初披露此項消息的勁報記者陳鵬宇先生、副社長江永慶先生、總編輯吳戈卿先生,今天也應邀陪同孫殿恒、孫昌崑父子前來總統府,總統也對他們報導此則溫馨新聞,表達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