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9年06月07日
副總統接見美國兩岸問題專家葛來儀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七日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接見美國兩岸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S. Glaser)女士時強調,新的時代已經到來,過去,國際社會只聽到北京的聲音,但在這次總統大選之後,國際社會更要聽聽台灣的聲音,台灣人民更該受到國際社會更多的關注。

  副總統指出,兩岸統一是未來的事,想要在近期內達成,有其困難;但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倒是可以仿效歐洲聯盟的成功經驗,先將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國家整合起來,根據自己的歷史、文化及價值,形成經濟、政治上的合作組織,例如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亞洲開發銀行及東南亞國協等。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如果將China或Chinese解釋為中華,這是大多數人均可接受的觀念,像兩岸均自稱為中華民族,但如果僅解釋成中國,就會產生問題,例如誰代表中國?也因此,所謂一個中國的觀點,本身就很難讓人接受。

  副總統說,台灣人民沒有持中共的護照,不向中共納稅,不受中共統治,說台灣是中共的一部份,對我們不公平。但是,如果北京說兩岸是「一個中華」,就沒有問題。

  針對葛來儀女士提出兩岸對話的議題,副總統明白指出,五二O後新的政府成立,再加上中共過去對民進黨缺乏認識,民進黨對中共也不了解,因此,加強兩岸的相互了解,絕對有必要,尤其是兩岸領導人建立溝通管道,透過會面,增進彼此了解,更是重要。

  副總統並舉她幾年前在美國時,看到柯林頓總統邀請巴解組織的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到白宮一起見面,讓她印象極為深刻。她認為北京的領導人也應該到台灣來看看,或是北京邀請民進黨的領導人去訪問,都能增進了解,創造和平契機。

  然而,副總統也對中共持續對民進黨的台獨問題進行攻訐表示憂慮。她認為中國大陸內部有許多的問題,中共可能藉由台獨問題,向大陸人民訴諸民族主義來掩飾。副總統表示,總統大選期間,她成為中共攻擊的目標,就是一個警訊。

  對於兩岸統一的前景,副總統則強調是一個理想,現階段應積極增進彼此的了解,尤其民進黨是一個本土性的政黨,政策與以往自然有所不同,因此,以創造性、想像性及建設性的新思維來思考問題,是必要的。副總統並特別指出建設性的重要,她認為「中共要台灣不能做這、不能做那,是不公平的;台灣不是麻煩製造者,是和平製造者」。

  副總統也以中共最近對歌手張惠妹演唱中華民國國歌的反應來證明,中共在許多問題上的反應太過情緒化、太衝動,顯然兩岸的和平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副總統再次提出「遠親、近鄰」的觀念,「就血緣上而言,兩岸人民是遠親,就地理上而言,兩岸則是近鄰,因此,沒理由武力相向-」,副總統說。她並以自已為例指出,她的祖先就是來自大陸福建,她本人在一九九一年還曾返回福建探視,「但這種說法,北京還是不滿意」,副總統很遺憾地表示。

  關於陳總統提到聯邦政府的新思維,副總統向訪賓表示,北京對此也很不高興。副總統認為「除非投降,否則我們無論做什麼,北京都不會高興。我們已經盡力了,但不能犧牲我們人民的尊嚴」。

  葛來儀女士則表示,對於陳總統就職以來的作為,美國政府認為是正面而積極的,但葛來儀女士也認為未來幾年,台灣的新政府無論在國際上,兩岸關係上,都將面臨許多挑戰,需要更有技巧地去處理、解決。副總統對她的看法表示同意,並表示會盡最大的努力。

  葛來儀女士活躍於華府智庫與學界,經常參加各項研討會及第二軌會議,對於美國兩岸政策之瞭解極為深入。另葛氏與中共外交及軍方高層亦有來往,對於中共之戰略思維及其對外政策頗有研究。

  葛來儀女士上午是由外交部北美司長劉志攻陪同,到總統府晉見副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簡又新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