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9年05月25日
總統接見中部地區縣市長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廿五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再度強調,「地方能做,中央不做」的觀念,期許能真正把權力落實到地方,讓大家一起分享資源,共同承擔責任。
總統是下午在接見中部地區縣市長聽取他們建議後,特別作了以上表示。
總統也特別關心去年九二一地震災區的重建工作,總統說,災區重建工作是未來工作重點,一定要有計畫、依步驟,提高重建效率,全力做出成績。
他說,自六月一日起,九二一災區重建委員會將在中部掛牌,專職在中部辦公,而目前行政院已把災區重建列為六大施政目標之一,為了災區的重建,行政院一半政務委員將負責處理,這些都表示新政府對此事的重視。
總統並表示,「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在政府施政上,很多事務無法一一獲得滿足,因此是屬於選擇、判斷的問題,如果就相關問題彼此爭奪不讓,大家可能都得不到圓滿的結果。因此,總統說,在中部五縣市的發展上,核心是台中市,祇要台中市發展了,其他鄰近縣市也能獲得庇蔭,共享發展成果。
總統也說,他的立場是超然的,是站在整體發展來看問題,而不是站在某一縣市立場,而他願意以這樣的觀念,供大家來思考。
總統表示,他曾擔任過台北市長,瞭解縣市首長們的辛勞,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財政收支劃分法再怎麼修訂也不能盡善,因此,如果能把財政收入這塊餅做大,相信大家也都能享有更多的資源。
下午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的中部縣市長包括:台中市長張溫鷹、台中縣長廖永來、南投縣長彭百顯、彰化縣長阮剛猛、雲林縣長張榮味,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景森也在座。
在晤談時,總統首先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他說,政治就是地方事務,祇要地方事務做得好,政治就能處理好,政治的基礎在地方;因此,總統對縣市長們在服務地方民眾的傑出貢獻,都給予肯定與感謝。
總統也向中部縣市長再度說明上午在接見南部縣市長後的一些結論,包括:
-未來行政院長或副院長定期、分區與縣市長座談,建立「與縣市長有約」的長期對話溝通機制,讓大家能夠面對面溝通、討論,解決問題。
-在討論有關縣市長的議題時,行政院院會應邀請相關縣市長列席報告。
-應滿足各縣市財政基本需要,請行政院及主計單位做一次「財政體質總檢查」,了解各縣市財政體質。
-比照北高兩市一級主管成為政務官的做法,增加各縣市長的用人權。
-各縣市應以行政院及各部會為對口單位,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而總統府基於尊重憲政體制原則,將站在協助、協調的立場來尋求解決之道。
在場的中部縣市長隨後就地方建設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建議,總統並一一記下。
有關各縣市長所提建議為:
台中市部分:
-台中市升格院轄市;
-在水湳設立國際機場;
-鐵路地下化及捷運建設;
-在台中設立科學園區。
台中縣部分:
-在台中縣設立第三個科學園區;
-中部災區重建經費納入各部會預算;
-台中縣、台中港「縣港合一」;
-台中市縣合併、升格。
南投縣部分:
-協助解決九二一震災後的財政困境;
-請求人力支援,協助災後縣政工作的推行;
-公共設施保留地的徵收補償問題。
雲林縣部分:
-協助解決財政困境;
-鄉鎮市公所、代表會經費應計入各縣市財政基本需求中,請中央協助解決。
彰化縣部分:
-中部科學園區設於彰化;
-設立國立彰化大學;
-在彰化設立國際機場;
-補助交通建設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