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9年05月21日
副總統接見各國慶賀團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呂副總統秀蓮今天繼續分批接見來自各國的慶賀團。副總統對各國代表遠道前來參加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典,表示誠摯的歡迎與感謝。
副總統對各國慶賀團表示,中華民國亟願在現有良好的基礎上,繼續加強與各國在經濟、文化、高層互訪等各方面的交流,她本人也會適時到國外訪問。
當談到兩岸問題時,副總統指出,陳總統在三月十八日當選以來,承受來自國內外極大的壓力,但陳總統目前的表現,已獲國內外高度肯定,他一方面要顧全大局,另一方面又要不失立場,難免有少數人對他並不放心。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陳總統就職演說先談民主、人權,主要是要將「民主的台灣」與「共產的大陸」作一區隔,而兩岸關係置於演說內容最後面,而且只佔六分之一;我們也知道中共希望陳總統花更長的篇幅談更多的兩岸問題,但此間二千三百萬人民所關切的,不只是兩岸問題,而我們真正的主人是這裏的人民,因此不能只為滿足中共而隨之起舞。
副總統說,近來中共針對她不斷作出嚴厲的批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困擾,陳總統就職演說發表前,她才刻意不參與意見。
副總統認為,過去五十年來兩岸緊張的關係,是由於國共兩黨歷史的恩怨所造成,民進黨執政後,兩岸的關係應該重新開始。
副總統強調,民進黨的政府不希望與中國大陸對立,而是要彼此和平、親善,為此,她提出「遠親.近鄰」的觀念,因為台灣人來自大陸,兩岸人民彼此有血緣關係,而台灣與大陸地理位置相近,有如近鄰,但這種說法卻遭致中共嚴厲的批評。
副總統分析中共這種激烈反應的原因說,中共一直以民族的立場來看台灣,它對台灣只強調領土和主權的神聖,對台灣人民卻不曾表示善意,台灣不但不是一個無人的小島,而且是擁有二千三百萬最具民主素養的人民,因此,她「遠親.近鄰」的說法,就是要挑戰中共對台灣人民的漠視,讓北京領導人不要再以過去老舊的思想,來看台灣問題。
副總統也強調,台灣在馬關條約中被割讓給日本,這種事情絕不能再發生,對台灣的未來,此間人民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導權。
日本民主黨台灣友好議員懇談會、美國阿拉巴馬州副州長溫登、美國明尼蘇達州副州長商克、瓜地馬拉副總統雷耶斯、愛爾蘭、義大利慶賀團、歐洲議會慶賀團、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慶賀團,下午分別由外交部次長李大維、吳子丹、林基正陪同,前來總統府向副總統致賀。總統府副秘書長簡又新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