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參加二○○三年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會員大會暨台灣活力與產業發展契機研討會,致詞期許我國企業在全球化趨勢下,朝傳統產業價值化、科技產業創意化、運籌管理全球化三大方向努力。
副總統指出,我國過去長期以來以代工製造為主的產業型態,由於缺乏品牌,在世界市場中只能列名第二,唯有從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到台灣研發(Innovated in Taiwan),才能使台灣堂堂邁入第一位,她並以二○○一年我國高科技產品有四十項名列世界前三名為例鼓勵說,只要再進一步努力,台灣第一的地位並非不可能的事。
副總統表示,台灣和中國大陸比較,人口和面積相差甚遠,但經濟總產值,中國大陸僅是台灣的三點九倍,中國大陸為世界第六大貿易國,但台灣居第十六名,台灣的表現是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強,這是奈米時代給台灣的啟示;針對台商到大陸投資設廠的情況,副總統也再度以中共副總理錢其琛所透露有關兩岸經貿現況資料,包括:(一)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合約金額約六百億美元,實際到位超過三百億美元;(二)產業合作領域持續擴大,科技企業漸向大陸中西部發展;(三)兩岸金融合作日增,中共已批准兩家台商銀行、十二家證券公司、五家保險公司登陸;(四)自一九八八年到今年六月,兩岸貿易總額二千五百億美元,台灣順差一千六百億美元,兩岸貿易依存度高達百分之廿三,中國大陸正取代美國,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她並憂心地指出,台灣日趨中國化已出現非常嚴重的警訊。
副總統也分析在台灣的台灣人看中國大陸有三種不同心態,即:中國是台灣的敵國、中國是台灣友善親密而不會打台灣的祖國、中國是台灣獲利賺錢的經濟市場。她提醒說,國人不要忘了中國在大陸沿海部署飛彈瞄準台灣,我國國際處境艱難也是中國所造成,更要想想一味中國化,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所要付出的代價。
副總統並引用全球經濟泡沫化相關數據指出,台灣的經濟不能自外於世界,全球化不等於中國化,面對全球化趨勢,她以三大方向來期許我國企業作為未來努力的目標:
-傳統產業要價值化:傳統產業是我國經濟命脈與根本,要讓傳統產業與科技結合,進而達到更新與活化,政府應用更多時間照顧傳統產業;
-科技產業要創意化:不只要以台灣製造聞名,也要有更多的台灣研發;
-運籌管理要全球化:全球化的結果才能避免被中國化,建設台灣成為世界島。
副總統也感佩該協會向政府提出科技建言書,她希望大家都能心留台灣、根留台灣、錢留(流)台灣,為爭台灣第一、台灣領先,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