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9年01月25日
副總統接見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及南投縣各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二十五日
連副總統今天指出,國家領導人的選舉,其重要性絕對非一般地區性的選舉可相比擬;投票雖然是一時的行為,但影響國家發展卻是永遠,相信我們沒有人願意讓子孫們變成其他國家人民口中的「台勞」,所以一定要選擇一位有理念、有經驗的領導人來帶領台灣繼續發展,迎向未來。
副總統是下午在總統府接見三百多位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及南投縣各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時,作了以上表示。經濟部部長王志剛、總統府副秘書長黃振福也在場。
副總統在致詞時特別提出國家領導人所須具備的條件:
第一、國家領導人必須具有清楚的治國理念,要知道要將國家帶往何處。台灣過去五十多年來歷經第一波的經濟改革,以及第二波的政治改革,都有非常好的成就。但我們不能以此自滿,要和先進的國家做比較,因為在公共建設投資上仍有不足,所以必須繼續進行第三波的改革,就是要將台灣「全面升級」,建設中華民國成為一個完完全全的現代化國家。總括來說,也就是建立一個人本、安全、公義、品質、永續的台灣。
第二、台灣所處環境特殊,在外交上有中共在旁虎視眈眈,不斷打壓,經濟上也缺乏天然資源,所以需要有一位非常有經驗的國家領導人來帶領國家走向安定、安全與繁榮。而他和蕭萬長行政經歷完備,兩個人加起來是兩任的行政院院長,以及相當於八個部會的首長,可說經驗豐富。因為國家大政絕非兒戲,尤其國防、外交、大陸政策,都是台灣兩千兩百萬民眾「性命交關」的大事。擔任國家領導人必須要有經驗、負責任,不能今天一種講法,明天另一種說詞,各參選人更不乏對內是一套,對外又是一套,「白皮書」滿天飛,要這樣子比的話,那國民黨的政策早就可以聚集成冊,成為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了。
另外,副總統也談到所謂「升級」的意義:
-升級是要延續過去改革的成果,並在這個成果上繼續創新。就像經濟上,我們國民平均所得已經到達一萬三千美元,大家生活富裕,經濟升級,希望繼續努力,能在民國一百年以前達到三萬美元的水準。
-升級是全面、有系統的,不是片面、漫無章法的。
-升級是品質的提升,不能無限制追求量的擴充;不只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公義的追求。
-升級是有目標、有方法、有步驟、可檢驗、而且能負責的。政黨代表的是一種品牌、承諾與擔當,也是負責任的主體。有人宣稱「超黨派」立場、「中間」路線,那都是騙人的。
最後,副總統懇切籲請大家,做他和蕭萬長的分身,宣揚他們腳踏實地、精益求精、再接再勵的治國理念,讓他們能在三月十八日順利當選,以創造全民共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