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9年01月19日
副總統參加促進工商發展座談會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十九日

  連副總統今天下午應邀出席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促進工商發展座談會」,並以「建構開放、永續、科技的『成熟經濟』」為題,提出他對國家未來經濟、產業、金融、財政、通訊、交通,以及兩岸經貿的政策主張。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經濟是臺灣生存的命脈,也是臺灣發展的驕傲。回顧過去半個世紀來,臺灣經濟發展的成果,可以說是在非常艱困的環境下,克服無數的挑戰,所獲致的具體成就。我們締造了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開創了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成為全球經貿舞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

  去年我們的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已達到一萬三千美元,貿易額兩千三百億美元,為全球第十八大經濟體、第十五大貿易國。臺灣經濟的成功,用經濟學的話來說,就是我們不僅能充分發揮自己當時的比較利益,同時也能以前瞻性的眼光,不斷創造新的比較利益。

  過去二十年來,可說是全球經貿體制變動最劇烈的時期。一九八O年代美國雷根政府與英國柴契爾政府開啟了自由經濟的風潮,一九九O年代資訊革命風起雲湧,意謂著全球無國界地球村的形成。在這個全球制度與思維的大變革、大創新、大重整歷程中,臺灣不論在經濟法制的調整,或是結構的變動上,絕對沒有落人之後。

  為了掌握這一波自由化、全球化的浪潮,本人在八十四年提出﹁發展臺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進行全面性的制度變革。這個計畫推動至目前為止,已完成八十四項法律案及一六五項行政命令的增修。國際知名的美林證券公司稱許:「政府為亞太營運中心所修改的法令,遠超過二十年來所修改的幅度」。也正是由於經濟自由化、國際化的迅速開展,我們成功地安渡這次亞洲金融風暴,也具體提升了我們國家的整體競爭力。(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一九九九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我國整體競爭力排名已由一九九六年的第九位,躍居世界第四名。其中,市場開放程度由第二十五名提升至第三名,為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瑞士商業環境風險評比公司於去年十一月發布「各國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將我國投資環境之風險評比,與日本、荷蘭並列,排名第三。而美國傳統基金會出版之「二000年經濟自由度指標」報告,將我國列為全球第十一名,亞洲國家第三名。)

  至於六大專業營運中心的推動,也有很大、很具體的進展。

  -在製造中心方面,已經帶動了約五千億元的產業投資,尤其是高科技產業投資占了二千多億元;

  -在海運轉運中心方面,高雄港成為世界第三大貨櫃港,近年來貨櫃量的成長更是全球第一;

  -在空運轉運中心方面,全球最大的航空快遞業者UPS聲稱:現在UPS在全球有三個轉運中心,分別是台灣、美國、與德國。

  -在金融中心方面,臺灣資本市場成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之一;

  -在電信中心方面,臺灣電信資費競爭力,與香港、新加坡相比毫不遜色,大哥大的普及率將近百分之五十,在亞太地區超過日本;

  -在媒體中心方面,臺灣已是亞太第二大多頻道電視市場,多頻道電視普及率在亞太地區居首位。

  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推動至今,已經帶動了一兆四千四百億元的投資,創造近四十萬人的就業機會,這些都是我們非常值得驕傲的成就。

  我們的經濟發展雖已奠定相當堅實的基礎,但是面對新世紀知識與網路時代的挑戰,絕對不容許我們有任何的鬆懈與輕忽,一定要戰戰兢兢,步步為營。更重要的是,國家需要具有充分歷練與卓越能力的領航員與國家團隊,才能帶領我們的經濟衝破困難、迎向挑戰。

  面對以全球化為主軸的新經濟,我們要

  -加緊營造一個全面開放的新社會,

  -加緊調整政策的優先順序,

  -加緊發展新的投資機會,

  -也要加緊樹立新的價值標準。

  經濟要再發展,必須要掌握住這種新的思維與新的方向。連戰要在此提出一個努力的大方向,那就是在全球新經濟浪潮中,我們必須朝向「成熟的經濟」而努力。「成熟的經濟」是說明,我國經濟自進入一九九0年代以後,國民所得的提升,生產資源的累積,產業結構的轉型,都已經到一個程度,整個經濟需要在規則、體制和改革優先順序上,作大幅度的調整:

  第一,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時,要重視公平與正義。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是一個獎勵勤奮、踏實、守法的社會。如果投機、違法,反而可以獲利,並影響到守法、踏實、勤奮的人的權益,這個社會就出現嚴重的道德危機。因此,對以非法或不正當手段來追逐個人利益的,政府都要從嚴處理。

  第二,是在追求自由化和國際化的同時,要建立制度,強調紀律。當經濟邁向成熟之時,不該管的、不該限制的,就要鬆綁、要開放,而且應當在開放的過程中,建立明確、透明、合乎國際標準的制度和規範。此外,在某些經濟活動的領域中,已經縱容了過多的自由,欠缺應有的紀律,因此產生了經濟上的失序和亂象,我們要下定決心嚴加禁止和防範。

  第三,是在追求「量」成長的同時,應強調「質」的提升。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在提升每一個國民的福祉。因此,對於生態和自然環境的保護,一定要有所堅持;對於影響生活品質的各項基本建設,一定要加速推動;對於影響民眾福祉的各項社會福利制度,一定要儘早建立。

  第四,是在提升資本投入的同時,應加速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在知識爆炸,資訊和網路經濟快速成長的今天,我們要比過去更重視技術的創新,以加速產業的持續升級。因此經濟成長的動力,要從依靠勞力和資本的大量投入,轉變為以研究發展和技術創新為最主要的來源。

  本人認為,未來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必須要朝以上這四個目標而努力。為了達成這四個目標,連戰提出八大策略:

  第一,在全球化的架構下,構建一個全面開放的經貿體系。

  第二,以科技化促進產業升級,以永續發展理念維護環境品質。

  第三,落實金融紀律化,提升金融競爭力。

  第四,促進租稅公平,確保財政穩健。

  第五,全力推動通訊及交通的基礎建設。

  第六,繼續促進中小企業的轉型與升級。

  第七,建立一個有彈性、有活力的勞動市場,提升勞動生產力。

  第八,促進農業的現代化和科技化。

  以上所提出的八大策略,其中除了中小企業與農業,本人已有作過說明,而科技、勞工與環保本人將另找機會報告外。今天將就經貿產業、財稅金融及基礎建設幾項問題,提出連戰的主張。

  在經貿體系與產業發展方面,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要繼續貫徹,我們的經貿體系必須在四年以內與全球最開放的體系完全接軌,成為全球科技產業和電信、運輸、金融服務分工體系中的一個重鎮,讓我們的產業能在公平、透明、現代化的競爭規則下,往技術密集與高附加價值的方向勇往直前。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質、量並重,落實綠色國民所得理念。有了這些基礎,未來四年我們一定可以在所得與生活品質的提升、自然資源的永續使用、就業的創造和物價的穩定上,交出讓民眾滿意、成果由全民共享的成績單。因此,

  第一,連戰主張,發展「全球運籌中心」(global logistics)。為因應企業經營全球化、商品行銷網路化、顧客需求彈性化的趨勢,跨國企業採行「全球運籌管理模式」已蔚為風潮。「全球運籌中心」計畫,就是要整合台灣在製造、對外投資、倉儲、海空運、企業網路、金融服務的實力,配合政策上進一步提升人員、貨物、資金、資訊流通的便利,彰顯國內企業快速接單、組裝、出貨的功能,使眾多的跨國公司都以台灣為訂貨與貿易的據點,進而帶動各專業營運中心的發展。

  第二、連戰主張,我們要全面開放市場,引進競爭機制,掃除貿易與投資障礙。配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我們要進一步降低關稅稅率,撤除非關稅障礙,管制進口項目改採關稅配額方式開放進口。油品市場於今年六月底前全面開放進口,電業之經營應大幅開放,允許綜合電業、輸電業及配電業的申設,以打破目前獨占之局面。

  第三、連戰主張,要建構產業長期發展機制。透過重點產業之推動,藉研發經費補助及投資抵減,提升技術水準,並積極引進技術,於未來四年促成七百件之新興產業投資案,總投資金額五千億元,將台灣建設成為一個在觀念上能不斷創新、產品的價值上能不斷提高以及追求速度的「智慧島」。

  第四、連戰主張,透過網路及資訊技術之運用,推廣電子商務,由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於未來四年至少建立一百個企業間電子商務體系,包括兩萬家廠商。

  第五、連戰主張,未來四年內要投入更多的經費,輔導或補助傳統產業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及新製程,促進傳統產業全面升級。

  第六,連戰主張,政府與企業界共同訂定具體量化目標,以新技術新製程提升能源效率,使用淨潔能源,並推動工業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再生,同時強化國土及水資源的保育和管理。

  第七,連戰主張,徹底執行公平交易法及其他促進公平競爭的相關規定,並協助企業自律,建立一個沒有特權的公平競爭環境。

  在金融體系方面,我們必須要體認到,金融制度必須不斷地革新,方足以因應社會經濟活動的需要。同時要以更快速的步伐,更寬廣的格局,將台灣的金融融入國際,因此:

  第一,連戰主張充分確立金融市場的紀律,於短期內成立金融監理委員會,有效統合金融市場之監理,並謀事權統一,杜絕金融市場中,掏空公司資產、規避利害關係人授信規範、利益輸送、內線交易以及隱匿重大財務資訊等不良現象。

  第二,連戰主張加速提升金融機構競爭力。我國金融機構家數過多、規模過小,在未來四年,要推動更多金融機構進行良質合併,以提升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第三,連戰主張放寬金融機構跨業經營。銀行、保險、證券業務之跨業經營已為世界趨勢,為滿足民眾對多種金融服務的需求,國內金融業亦應開放跨業經營。

  第四,連戰主張,全面提升基層金融機構的體質。結合金融界與農漁民團體等,徹底擘劃出可長可久的基礎金融機構改革藍圖,俾使其蛻變成具有競爭力的金融從業者。

  第五,連戰主張,建立台灣成為亞太資產管理(Assets Management)中心。台灣民間資源豐富,政府外匯存底多,再加上快速成長的勞退、勞保、退撫及即將成立國民年金等的基金,資金非常充沛。另方面,產業成長、公共建設和新市鎮、都市更新等建設都需要資金。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推動資產證券化,提供多樣的金融商品,開放、引入國內外專業機構,提供完善財務諮詢、顧問服務,以及便捷資金的移動。

  在財政方面,本人在此承諾,未來將以簡政、輕稅、便民,做為財政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在這三大原則下,

  第一,連戰主張,配合行政區劃,檢討財政收支劃分,確立各級政府財政自我負責精神、賦予地方政府自主稅費課徵權限。

  第二,連戰主張,縮減政府職能、擴大民間參與。政府的服務凡由民間來做更有效率的,都可以由民間來做,包括重大交通建設、國防工業民營化等都是。

  第三,連戰主張,以全民釋股方式釋出官股,同時提高國有財產的使用效率,來加強公共建設,促進經濟發展。

  第四,連戰主張,大幅提高薪資特別扣除額,合理減輕薪資所得者的稅負。至於賦稅制度,關係到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連戰主張成立產官學的專案小組,全盤檢討稅制與相關法令,擴大稅基,革新稅政,一方面達到租稅公平,縮短貧富差距,一方面提升稅務行政,降低納稅人的納稅成本。

  在通訊及交通基礎建設方面,本人在行政院服務時就大幅開放電信市場,帶來明顯而豐碩的成果,估計八十六年至九十年間,電信總投資金額將達到三千九百億元,增加總經濟產值產值估計達一兆一千億元,對我國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貢獻卓著。今後仍應以具體措施繼續推廣電信普及、交通便捷,以及基礎建設的加強。

  第一,連戰主張,我們的電信市場完全自由化後,不論國際電話、長途電話、行動電話費率,都有大幅調降的空間,至於網際網路寬頻上網費率,應再降三成,讓我們所有的民眾都真正能享受到電信事業蓬勃發展的果實,迎接廿一世紀資訊無國界、通信無障礙的全球資訊化社會新紀元。

  第二,連戰主張,未來在內陸運輸的發展應採取「大眾運輸為主、私人運輸為輔」的方針,發展高產量高效率的運輸基礎網路,以普遍提供全民完善的大眾運輸服務,並滿足偏遠地區及老弱殘障等民眾日常交通便利。

  第三,連戰主張,未來國內的交通運輸應該加速走向智慧化。建構「智慧型運輸系統」,在兩年之內高速公路收費要自動化、道路管理要智慧化、駕駛及運輸經營要科學化、旅行者資訊提供要即時化,達到行無阻、高品質、低成本與低污染的新世紀交通願景。

  第四,連戰主張,加速航空站客貨運軟硬體建設。我們應當在民國九十一年以前完成中正機場航空貨運園區的建設,開放廠商進駐,並加速推動中正機場第三期航廈建設、中南部地區新國際機場,加強國際與國內機場之接駁轉運,以及航站及機場商業服務的民營化。

  最後,本人要就兩岸經貿與大陸投資表示一些看法。對於兩岸關係,我政府始終秉持互利雙贏原則,因此,在過去期間,對大陸地區的投資有快速的發展。截至去年十一月底止,國內企業赴大陸地區投資共計一四四億美元,占我對外投資總額比重達四三.三%,為我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而根據中共宣布資料,累計至去年六月,國內企業赴大陸地區實際投資金額高達二二三億美元,為僅次於香港的大陸地區第二大外資來源。

  從兩岸經貿發展的歷程來看,國內企業對大陸投資,短期內確有助於部分廠商降低成本、增加商機、擴展市場,並符合兩岸產業分工的經濟利益。但是若再衡酌企業經營風險、國內經濟發展及兩岸關係現況,國內企業持續大規模地對大陸投資,實在有必要加以深思!

  因此,對大陸投資不應該僅就個別企業發展的觀點來討論,其間也關係到全民福祉、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八十五年十二月底國家發展會議即對兩岸經貿發展問題有廣泛的討論,並達成「政府應對國內企業赴大陸投資,作政策性規劃,循序漸進﹔對於大型企業赴大陸投資,須審慎評估,合理規範」之共識。

  經濟部為加強落實國發會共識,針對國內企業對大陸投資在八十六年七月研定了明確而合理的規範,重點是在考量國內企業赴大陸投資,是否對我國家安全或經濟發展有不利影響為主要審查重點。目前屬於勞力密集產業、在臺發展較不具國際競爭力、且產業關連性較低者均列為准許類;至於高科技產業、基礎建設類、國防工業等明顯危及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者,則禁止赴大陸投資。投資金額方面,限定個案投資金額不得超過五千萬美元,此外訂定個別廠商對大陸投資金額之上限,依企業規模,採累退方式辦理,以避免臺商大陸投資有大型化與過度集中趨勢。這就是大家常常談論到的所謂「戒急用忍」政策。本人認為,執行方式是溫和且理性的,並無使兩岸經貿關係倒退的用意。

  但是,我也要藉今天這個機會再作一些說明,本人認為,「戒急用忍」基本上是一種策略,不是最終目的;是一個過程,不是最後結果;是階段性的政策,不是永久不變的原則。如果兩岸關係明顯改善,臺商權益受到確切保障,「戒急用忍」就可以調整,兩岸經貿交流自然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各位工商企業的先進,今天我們的確是站在一個重要的關鍵時代。在新世紀無國界的「新經濟」環境中,優良的制度、正確的政策和合乎公平正義競賽規則的建立,將是決定一個國家能否在新一波變遷中生存和發展的決定因素。本人同時要再一次地強調,經濟是台灣命脈之所在,而台灣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有優秀的領導者擔任領航,才能順利地在過去的基礎上持續前進。連戰有能力也有決心與各位共同努力,把台灣的經濟,帶入新的世紀,再創傲人的成績。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