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9年01月17日
總統接見美國眾議員邵建隆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十七日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重申,海峽兩岸必須要維持和平與安定,在這個前提下,兩岸才有良性的發展,「國家的統一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這個立場,我們一向堅持,但是,中共也必須了解,要把我們視為地方政府,處處打壓、貶抑我們,這種心態是極為不智,也不當的」。

  總統上午由秘書長丁懋時陪同,在總統府接見美國聯邦眾議員邵建隆、羅摩爾、夏德格、艾德瑞吉、希爾、杜密等,外交部次長李大維、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薄瑞光也在座。總統並表示「兩岸關係的發展一向是他所最重視的,但是,本人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兩岸是對等的,違反此一原則,不僅我本人,我相信所有中國人與關心兩岸的國際社會,都不會認同」。

  總統也表示,兩岸的發展有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那就是在一九九一年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除臨時條款前,兩岸是處於軍事武力對峙的關係,之後,則改以交流、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處理兩岸問題。

  「換言之,我們希望以和平、對等、互惠、交流的方式來尋求兩岸問題的解決,繼而達成國家統一的理想」,總統表示,中華民國政府在經過動員戡亂時期後,進行一連串的改革,在此同時,也設立國家統一委員會,訂定國統綱領,在綱領中特別列舉了處理兩岸的階段,分有短、中、長程來依序進行。

  總統並同時表示,我方對於與中共的談判是歡迎的,而且這個談判的大門一直是敞開的;總統同時強調,一九九一年我們也同時讓世人了解,中華民國自從一九一二年創建以來一直存在,而且發展,創造了世人肯定的民主、經濟成果,更重要的是,我們也以務實的立場來看兩岸關係。

  總統進一步指出,我們承認,中共目前是有效的控制中國大陸,「我們由這段歷史可以看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一九四九年之後,是同時存在的」。

  因此,總統表示,當去年七月九日德國之聲的記者專訪時問及中共視中華民國為叛離的一省時,「我當即表達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立場」,總統說,無論是從歷史或是法律、事實等層面來看,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就是兩岸的現況。

  對於一個中國的問題,總統也向訪賓作了充分的說明,總統說,在美國與中共簽署上海公報時,國際間所稱的一個中國是「各自表述」;但是在中共的壓力下,所謂一個中國成為是指中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國則不存在,甚至被指為是其一省,換句話說,中共是中央政府,我們則是地方政府。

  「試想,在這種前提之下的不當認知,中華民國明明存在,卻硬被中共抹殺,而且,在完全不對等的情形之下,我們如何來和中共談判」,總統並且說,中華民國早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我們追求民主,崇尚自由,是一個完全的民主國家,這與中共的霸權、藐視人權、不尊重民主的體制是絕大的不同」。

  總統表示,他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來闡釋兩岸的現況,雖然引起了不同的看法,但是,「本人必須要強調,基於國家的利益、人民的權益,本人必須要這麼說,國際間應對此有所認知才是」。

  談話中,總統表示中華民國今天能在有限的資源之下,創造了經建成果,也在不流血的前提下,進行民主的改革,這都是基於一個「安定的環境」,換言之,「安定、和平是我們追求改革,力行民主最大的力量」。

  總統也表示,中華民國在改革的過程中,雖然面臨了許多內外的壓力與挫折,但,「我們要感謝美國的支持與援助,尤其是美國國會的關心與堅定的支持,這也是我國改革能順利進行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邵建隆等眾議員,都對李總統的治國理念深表支持與認同,他們也在談話中多次肯定對中華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尤其是民主改革所獲致的成效。

  他們也指出,美國非常重視與亞洲各國的關係,因此,他們亞洲行,也特別訪問中國大陸、香港和中華民國,以實地了解中美關係、兩岸關係之現況。

  邵建隆等眾議員也指出,他們樂於見到兩岸有良性的發展,相信在這個認知下,能促使中華民國更進步,而中國大陸的民主、自由化也能更落實。

  總統則表示,中華民國目前在台灣地區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更進一步落實自由、民主與主權在民的理念,「我們相信唯有中華民國的進步發展,才能帶給中國人希望,而台灣的努力,也將成為整個中國的楷模」。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