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9年01月13日
副總統接見桃園縣、台中縣及彰化縣參加省政府跨世紀社區領袖研習會人員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十三日

  連副總統今天指出,國家的希望在基層,社會的力量在社區,期盼將治安、福利、環保、文化、教育及休閒等工作社區化,來建立「關懷社會」,並把台灣的社區打造成可以永續發展的生活環境。

  副總統是下午在總統府接見桃園縣、台中縣及彰化縣參加省政府跨世紀社區領袖研習會人員時,作了以上表示。台灣省主席趙守博也在場。

  副總統致詞時首先對在場社區領袖的貢獻表示肯定,指出他們是社區發展的義工,也是台灣生命力所在,深知地方的問題和民眾的需要。他強調,在新世紀來臨之時,地方與社區的生活品質能夠大幅提昇,民眾可有免於犯罪威脅的生活,能夠享有充足的休閒場所與設施,人與人之間也能相互關懷與照顧,而且不論居住在城市或鄉村,每一位民眾都能享受人性化生活環境,是每個人的期待,而要達成這些目標,必須從社區做起。

  副總統回顧他在台灣省政府服務時,就非常重視社區發展的工作。當時為了協助地方社區利用、開發本身的資源,解決經費上的問題,一方面特別加強推動「公共造產」的方案,另一方面也提出設立「鄉鎮創業自立基金」來配合,這項基金目前還有十多億可以運用。此外,他在行政院服務期間,更是多管齊下,大力推動社區發展工作,包括「社區總體營造」、「守望相助」、「城鄉新風貌」與「都市更新」等方案,除了要整合社區意識及促進地方繁榮與發展之外,更在於提昇生活環境的品質,創造人性化的生活空間,並活化老舊社區,以利再創生機。

  副總統也提到李總統所說的「生命共同體」就是社區意識的展現,並指出,這些社區發展政策的推動,不只是定位在「生活問題的解決」,更是「生活品質的提昇」,不只是「消極性」解決人民基本需求,更是「積極性」提昇人民生命的尊嚴。他更提出未來社區發展的三個新觀念,和大家共勉:

  第一是「強調社區自主性,鼓勵社區參與」。副總統強調,傳統社區發展比較依賴「由上而下」的資源輸送,或說是「政府對社區」的補助,這種方式不容易長久,因為當政府不能補助時,社區工作就落空了。現代社會的社區發展應是「社區自主為第一」,因為社區的人最了解社區的需要,社區的資源往往也是充沛的,靠社區組織健全地方發展,規劃社區工作,讓社區居民有充分參與機會,社區才能永續發展。政府當然也要加以協助,但千萬不要主導,要加速法制鬆綁,讓社區有更多的自主空間。

  第二是「強調社區整體需求,建立社區認同」。副總統表示,傳統上社區發展比較重視硬體建設,反而忽略了軟體建設,社區發展因此流於空洞口號,社區居民缺乏社區共同意識的形成。現代的社區發展應了解社區居民的多元需求,提出解決的策略與方案,唯有真正了解並解決社區居民的生活需求,進而提昇他們的生活品質,才能讓社區居民感受到與社區的關係,進而產生對社區的認同。

  第三是「強調社區與社會的互動關係」。副總統說,現代社區不是孤立的單位,重視與政府、社團及企業的夥伴關係。政府與社區形成夥伴關係,不僅政策的形成更週延,政策的執行也可因阻力減少而更為落實,社區居民的需要也能得到充分的照顧。企業與社區形成夥伴關係,不僅可以改善企業形象,也有助於社區的繁榮與發展。

  副總統認為,推動社區工作一定要和社區居民的需要結合,才能發揮功能。而他將陸續提出的十大改革政見,目的在於打造人本、安全、公義、品質、永續的台灣,尤其在面對新世紀的來臨之際,致力使我們的社區得以永續發展。

  副總統強調,只有連蕭國家團隊,才有能力完成這樣的改革,並且呼籲大家選擇忠心、穩健、理性、前瞻、負責的人來處理國家大政,就像選擇有品牌、有口碑的產品,才禁得起檢驗,也才有保障。

  副總統更進一步指出,他和蕭萬長從事公職都已三十年,在處理國家大政上極具經驗,並與民眾有共同的理念,就是台灣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各方面都要百尺竿頭,精益求精,共同建立更安定、安全、發展的國家,讓民眾的生活更有尊嚴和保障。

  最後,副總統懇請大家在今年的總統大選做出明智選擇,支持他與蕭萬長,並在三月十八日一起慶祝全體民眾共同的勝利與成功。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